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心理学》是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6—6020,CN33—1012/B)的应用心理学学术刊物,刊登反映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动态。其主要读者为从事心理学、教育、宣传、艺术、体育、管理、工程设计、心理卫生与保健、广告与市场营销、劳动人事、司法等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心理学爱好者。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投稿 浙江大学 公开发行 学术刊物 最新成果
  • 简介:注意选择机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多个具有不同选择标准和功能的复合系统.情绪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这两种注意选择过程是否可以同时作用,它们之间是否会相互干扰,抑或某一种注意过程是否占优势?本研究以3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点探测任务的变式,对50ms和500ms两种SOA条件下,以愉快面孔和恐惧面孔作为情绪性注意的提示线索,对情绪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注意是相互竞争的,都对注意产生效应.在短SOA条件下,恐惧面孔作为情绪性提示的线索时,情绪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会发生相互作用.而愉快面孔作为情绪性提示线索时,外源性注意更占主导作用.说明恐惧面孔比愉快面孔更能引发情绪性注意;在SOA为500ms时,情绪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均不再产生效应.再次说明,这两种注意是反射性、迅速的、自下而上的.

  • 标签: 情绪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点探测任务
  • 简介:通过两项视觉特征捆绑实验,探讨注意作用及机制。实验1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不同注意分散水平下的错觉性结合(IC)差异。实验2采用空间提示范式,考察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的IC差异。两个实验结果都表明,注意在视觉特征捆绑中起重要作用,集中注意能有效地减少IC的出现。同时,注意对特征捆绑的调节作用表现出距离效应,即近距离比远距离的IC错误多,提示注意作用机制可能与空间距离信息有关。

  • 标签: 特征捆绑 注意 错觉性结合(IC)特征整合理论
  • 简介: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由于其高信噪比和易提取的特征成为是脑机接口系统中重要输入信号。了解注意对SSVEP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基于SSVEP脑机接口系统的基础。本研究中采用了经典的SSVEP实验范式,呈现两列字母序列,同时在字母序列的位置上呈现频率不同的闪烁背景以产生SSVEP,并通过设置了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两类实验情景,探讨注意资源的分配对SSVEP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与注意资源的分配存在对应关系,注意资源分配得越多,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越大。(2)利用集中注意、分散注意和非注意状态的差异,可以增加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视觉信号输入。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注意的神经机制,而且可为建立基于SSVEP脑机接口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注意 脑机接口
  • 简介: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 标签: 负相容效应 注意转移 反应抑制
  • 简介: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者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执行控制 心智游移 任务无关想法
  • 简介:以85名小学2~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分层回归探讨小学高、低年龄阶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注意广度的发展变化,并以同年龄正常阅读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探究视觉注意广度对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1)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并呈现出在小学高年龄阶段更严重的趋势;(2)在阅读障碍儿童中,视觉注意广度对汉语流畅阅读的显著预测作用随发展增强;而对于正常阅读者,视觉注意广度仅显著预测低年龄段学生的句子朗读流畅阅读能力。以上结果表明视觉注意广度与汉语流畅阅读能力关系密切,今后汉语阅读障碍的相关干预研究可以尝试从视觉注意广度训练方面切入。

  • 标签: 视觉注意广度 发展性阅读障碍 汉语小学生
  • 简介:早在十九世纪末,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经提出,注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进一步提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同时存在的若干对象中的部分或连续思维的一种占有,是意识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它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心理过程,确保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注意就像一个卫士,选择与过滤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确保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不对当前加工产生干扰。因此,如何在高效率地聚焦目标相关信息的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成为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学家 书评 心理过程 十九世纪末 心理学研究 日常生活
  • 简介:本研究测试了69名公交车驾驶员的注意广度,结果表明:(1)驾驶员的注意广度与交通事故有密切关系。安全组驾驶员的注意广度大于事故组驾驶员,差异显著;(2)驾驶员注意广度有一定范围,当刺激信号在6-10个范围内,,事故组与安全组驾驶员的注意广度才有显著差异;(3)驾驶员注意广度不受性别影响。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注意广度的关系,为驾驶员的选拔、考核与安全教育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事故 注意广度 驾驶员
  • 简介:介绍了跨通道注意转移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回顾了包括通道特异性资源说、通道上系统、分离联系说等关于跨通道注意转移的理论解释,总结了跨通道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选择性注意 注意转移 跨通道注意
  • 简介:本研究以高兴、愤怒和中性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及生理基础,即从电生理的角度,探讨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反映了注意的快速定向还是注意的解脱困难,亦或是既有快速注意定向又伴随注意的解脱困难。行为数据发现,高低自尊个体在有效提示下的反应显著快于无效提示条件。脑电数据发现,无效提示条件下,愤怒面孔后的靶子比高兴和中性面孔后的靶子在低自尊个体中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有效提示下无显著差异;高自尊个体在N1和P1波幅上无显著结果。晚期P300成分上,无效提示比有效提示诱发了更正的波幅,未发现自尊相关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评价性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对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解脱困难。

  • 标签: 自尊 注意偏向 注意定向 注意解脱 ERP
  • 简介: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是测量正念注意水平最常用的量表之一,以中小学教师为被试,以项目反应理论用方法与技术对量表各项目的区分度、域值和信息函数峰值4个参数做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MMAS支持单维性假设,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对正念注意水平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准性。量表存在6个信息量很高的项目,其信息量之和接近量表总信息量的70%,提示这几个项目可以构成一个简式量表。对新量表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 标签: IRT 正念 骨干教师
  • 简介:自我相关的刺激一般被认为更易捕获注意。以往的一些研究发现,面孔刺激作为干扰刺激时更易对当前任务产生干扰。然而,以往关于自我面孔是否具有注意捕获优势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知觉负荷对自我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负荷较低的相关任务中,与陌生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表现出显著的注意捕获优势;(2)在注意捕获能力上,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不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自我面孔优势的产生可能源于熟悉效应;(3)在负荷较高的相关任务中,自我面孔注意捕获优势消失,表明知觉负荷是影响自我面孔注意捕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自我相关刺激 自我面孔 注意捕获 任务负荷
  • 简介: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性的视觉刺激,面孔比一般的视觉刺激更容易吸引注意。本研究以Eyelink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在混合呈现的反眼跳任务中考察了32名大学生被试对自我面孔、恋人面孔和陌生面孔加工中的注意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在朝向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眼跳错误率显著低于异性陌生面孔,并且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都表现出了保持注意的优势;而在反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人面孔的反眼跳错误率和眼跳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面孔之间在高水平视觉特征上的差异没有达到影响反眼跳的最小可觉察差别量。因此,在反眼跳任务中面孔的优势效应掩盖了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优势,导致了自我面孔与陌生面孔没有表现出对注意捕获或保持注意上的差异。

  • 标签: 自我面孔 反向眼跳 朝向眼跳 注意捕获 注意保持
  • 简介:本研究利用自编的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量表对一到六年级的433名被试进行了测试。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年龄、年级、性别、成绩及其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职业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测验 影响因素
  • 简介: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都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工作记忆作为由多种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对选择性任务也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负载特异机制理论的提出,发展以及已有的证明该理论存在的研究证据,从多种资源的角度,为选择性注意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工作记忆负载 负载特异机制 选择性注意
  • 简介:摘要为探究认知负荷和期望对非注意盲视的影响及二者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实验者修改持续动态范式,采用2(期望:高/低)×3(认知负荷:高/中/低)混合设计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高期望个体检测到意外刺激次数显著高于低期望个体;不同认知负荷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差异;中、低负荷下,高、低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高负荷下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期望确实影响非注意盲视,并在特定负荷条件下作用更大。

  • 标签: 认知负荷 期望 非注意盲视
  • 简介: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了108名中小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分为200ms和2000ms两种水平。结果发现:(1)一般转换条件下,小5学生、初2学生和高2学生的定势选择速度相同,小5学生的定势选择正确性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低:特定转换条件下,短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慢,长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快.初2学生的定势转换正确性比高2学生低;(2)一般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在任务转换中作用不大.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起作用;特定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和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都不大.

  • 标签: 注意转换 任务转换范式 反应-线索间距 线索-目标间距 发展
  • 简介:时三、六年级22名学障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源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障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时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障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 标签: 学障儿童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眼动特征
  • 简介:正念自从被卡巴金引入心理治疗领域以来,其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有大量研究关注正念对注意的影响。本文将正念对注意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了一定的梳理,发现正念训练对注意产生异向的影响,即既可以保持对单一目标的专注又可对不同刺激时刻警觉。本文认为正念对脑机制的改善和正念的两种不同训练方式这内外两个原因导致了此现象的出现。

  • 标签: 正念禅修 注意 专注 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