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负相容效应中启动与目标关系对阈下信息加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语义水平的负相容效应。两个实验分别以双箭头和汉字为掩蔽启动,考察启动和目标重复、加工水平相同及加工水平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两个实验的重复及加工水平相同条件下都出现负相容效应,且重复条件下启动量最大,加工水平不同条件下则无启动。这表明:(1)启动与目标的知觉重复影响启动量,但不是负相容效应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启动和目标加工水平相同时,才出现负相容效应;(2)存在语义水平上的负相容效应,阈下语义信息可得到加工并表现为对后继同类反应的抑制。

  • 标签: 启动项-目标项关系 掩蔽启动 负相容效应 阈下语义启动 加工水平
  • 简介:本文采用错误监控和阅读理解任务,比较了高级口译学习者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在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信息加工的差异,旨在探索口译训练水平对语加工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级口译学习者的句法错误和语义错误检测绩效显著优于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且有更高的整体理解绩效;(2)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增大,且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绩效的相关也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说明,口译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口译学习者的语信息加工能力,为水平翻译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此外,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绩效之间关联的建立,依赖于系统的口译训练。

  • 标签: 口译训练 错误监控 工作记忆 水平翻译观点
  • 简介:基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结合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建构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本文将道家人格操作化界定为:道家人格指在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与道家人性论之'自然本真'的内涵一致并表现在知-情-意-行层面的典型的人格特质。以此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选取486个描述人的词语,经由多次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37个,并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量表题(初测)版,包括自然、本真、柔韧、谦退、超脱和寡欲6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2)支持了该六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题版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430~0.704和0.528~0.721,各题与其所属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及各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分别介于0.389~0.795和0.157~0.444。研究反思认为,特质因素论与(道家)人性整合观间的矛盾影响了道家人格量表题版的效度,这使得任何对道家人格量表题版有效性的考查,都不能以因素分析得到的单一因子为单位,而应以整合道家人性观及道家知-情-意-行心理行为特征的层级模式为单位。情境(判断)测验能够有效契合针对中国人文化心理行为特征的测量,但情境(判断)测验的效度以及中西情境(判断)测验的比较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研究需要立足现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收集更多质性资料、深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 标签: 传统文化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测量
  • 简介:目的:编制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方法:在访谈、开放式问卷和文献综述基础上,初步编制量表题目,对预试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修订成正式量表,再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辅导员职业压力可归为发展保障、工作负荷、社会支持、管理体制、成就动机、工作难度6个维度,总解释率为64.26%,量表的仅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95和0.774,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标良好。结论:该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相关研究。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职业压力源 信度 效度
  • 简介: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中的呈现随眼动变化范式.对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探测。结果发现:(1)老年人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在以汉字为呈现单元的条件下,老年人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汉字及注视汉字右侧2—3个汉字;(3)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更小。

  • 标签: 阅读知觉广度 老年人 眼动.
  • 简介: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杭州市职业女性进行了一次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探讨了角色压力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程度的因素.

  • 标签: 职业女性 工作家庭冲突 压力源 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 教育
  • 简介: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对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作用没有差别。

  • 标签: 应激源 应激干预 血压 心率
  • 简介:时三、六年级22名学障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障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时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障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 标签: 学障儿童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眼动特征
  • 简介:“师性心理障碍”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师性心理障碍”的危害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从根本上消除“师性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师源性心理障碍 教师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解决学前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一改革实验成子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几年来从事学前数学教学研究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学前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着极其普遍而又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一个“误区”,不走出这一误区,将给儿童...

  • 标签: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乐观人格、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量表修订版(LOT—R)、自我和谐问卷和心理控制量表对2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乐观人格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乐观人格和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各因子之间呈显著相关;内控性和机遇对乐观具有预测作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对自我和谐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能显著地预测乐观和自我和谐。

  • 标签: 乐观 自我和谐 心理控制源
  • 简介:宗教对于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已经被世界上曾经发生的大量暴力和战争行为所印证。本文将专门探讨宗教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冲突与解决进程中作为一种意义系统的独特角色。首先,简要探讨宗教作为单一或综合意义系统的概念;其次,分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影响美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不同渠道与途径;再次,剖析作为意义来源的宗教促成暴力或和平的具体过程;最后,探讨宗教研究本身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宗教 恐怖主义 意义 和平 心理
  • 简介:以小学三、四年级的6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对基本算术应用题分类的方法测量图式,探讨了图式的作用以及影响图式获得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试对问题的分类有前图式水平、图式水平、按解题程序分类三种情况,前两个水平又分成若干亚水平;图式的水平对问题解决成绩有预测作用;图式的水平和问题解决成绩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 标签: 问题解决 图式 成绩 水平 应用题分类 解题程序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闲暇生活 自我管理 心理控制源
  • 简介:该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和压力状况,用“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调查表”测查了723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非典疾病压力、非典信息压力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2)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非典压力 非典压力源
  • 简介:采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条件性习得范式探讨厌恶与恐县情绪习得的性别差异。行为结果表明,在成功习得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之后,男女性在唤醒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脑电结果表明,在早期N1和P2成分,厌恶情绪与恐惧情绪的习得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同性别在N2成分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厌恶、恐惧、中性这三类CS的N2成分均差异显著,但男性仅厌恶与中性情绪的CS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的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 标签: 条件性习得 历恶 恐惧 N2
  • 简介:研究采用多种质性研究的方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佛教徒皈依的心理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通过方便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在浙江省金华市和湖州市两地选取了6名佛教皈依者。通过参与性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对原始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和主题内容分析。结果发现:(1)皈依者的心理历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互动、探索、皈依、信奉、成熟。六个阶段之间既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同的阶段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相互影响。(2)影响皈依的内在心理因素包括求知动机、交往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自我超越动机。(3)社会、文化、区域、组织、人际关系等外在背景因素在皈依的不同阶段中具有诱发、强化、支持、维持或延缓等作用。

  • 标签: 佛教徒 皈依 背景 动机 质性研究
  • 简介:为探讨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友谊质量量表(FQ)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OSS)对来自河南省某3所高中的518名高一学生进行两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呈逐步下滑趋势,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趋势则相对平稳;(3)友谊质量和网络社会支持均能分别解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轨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提供了有益建议。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友谊质量 网络社会支持 追踪研究 多水平分析 青少年
  • 简介: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一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儿童 亲职压力 ODD行为表现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一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Beck抑郁理论 失调态度 多层线性模型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