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高级复杂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
  • 简介:旨在探讨颜色属性对基于时间图形预览搜索影响及其机制。实验采用视觉标记实验范式变式考察三种颜色图形刺激预览收益。结果发现:搜索与旧干扰物相同颜色靶子和搜索新异颜色刺激并未出现反应时差异,而且,两者都快于搜索与新干扰物颜色相同靶子。这说明,在图形刺激预览搜索中,观察者没有主动抑制旧干扰物颜色,而是主动加工新出现刺激。还探讨了基于颜色标记抑制机制和主动非抑制机制。

  • 标签: 预览搜索 预览收益 颜色 视觉标记
  • 简介:为考察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及其与自身作出说服行为之间关系,以及心理理论在其中发挥作用,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72名3-6岁儿童(M=4岁10个月,SD=9.72月)对说服行为理解、自身做出选择性简单说服行为、互动性复杂说服行为和心理理论(包括错误信念理解、情绪心理理论等)。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言语能力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心理理论能直接预测儿童简单说服行为;而说服理解对儿童复杂说服中采用正面说服策略次数影响则受到了心理理论调节。结果表明,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和心理理论能力共同决定了其主动作出说服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说服 说服行为 说服理解 心理理论
  • 简介:通过个案跟踪和控制实验探讨了词汇飞跃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洞察力具有现实性,且词汇飞跃与命名洞察力出现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儿童词汇量快速增长原因。命名洞察力获得促进了词汇快速增长,标志着儿童建立起词汇与指称之间匹配关系。词汇飞跃之后,儿童很快建立起词语间符号关系,并最终促进了儿童语法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研究还建构了诠释词汇飞跃本质理论模型。

  • 标签: 词汇飞跃 命名洞察力 实证研究 理论模型
  • 简介: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分享数量;自我评价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分享行为促进。

  • 标签: 小学儿童 分享行为 正向反馈 反馈来源
  • 简介:心灵健康指情绪、心智、心理和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这些能量之间存在着微妙相互联系,而人通过宗教行为实践则使他们彼此补充,达到自性认知,从而在建立精神和心理健康上发挥了重大支持作用。治疗过程是从深度心理学角度讨论,并提出如何运用宗教促进心灵重新平衡以恢复健康。本研究同时也结合对孩子健康幸福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探讨。本文核心部分展示了一系列个案研究,来阐释对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研究工作应用。这些案例体现了荣格思想,即心灵健康和个体对完整性追求相关。一旦追求受阻或遭破坏,人就会出现症状,从而寻求治疗,或转向宗教或参与其他文化习俗来寻求医治。人们通过冥想、祷告、诵经、音乐、密宗艺术、密宗礼佛、圣餐礼和朝圣宗教习俗让一些非理性事物进入他们精神领域,促成内心再平衡以恢复健康。荣格强调研究深层无意识(他称之为“灵魂”或“自性”)中非理性,他认识到实现健康需要平衡心灵中对立成分,特别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应用建立在道教太极图之上平衡和转化循环不息原则,本文讨论了四个家庭治疗过程。中国宗教与它古代文化相互交织而不可分离,在这一终极平衡原则根基上,中国宗教和宗教组织处在一片理想土壤中,对治疗过程和完整性平衡过程发展具有帮助。

  • 标签: 荣格 心灵健康 平衡 完整性
  • 简介:选取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评估反馈类型(个体反馈,任务反馈,社会反馈,无反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推移,4组成绩均升高,任务反馈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别,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交互作用不显著;(2)任务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其余三组降低学习动机。

  • 标签: 评估反馈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干预
  • 简介: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文化差异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基因 大脑
  • 简介:采用Most(2000)持续动态实验范式,以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为非期望刺激,研究其生态意义信息对无意视盲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觉察率更高;而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觉察率无显著性差异;(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觉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负性、精细非期望刺激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意义信息强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 标签: 无意视盲 非期望刺激 生态意义信息 注意捕获
  • 简介:本研究使用儿童一般性信任信念量表和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测验,考察8-12岁小学儿童信任倾向年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对其信任倾向影响。结果显示:(1)三个年龄组儿童之间在信任倾向发展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信任倾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女生信任倾向要显著高于男生。(2)人格特征各维度与信任倾向之间偏相关(控制性别)在不同年龄是不同。随着年龄增长,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维度越来越多。即在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在10岁组中,人格特征中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而在12岁组中,除了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相关与10岁组相似外,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都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对儿童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10岁组中只有自律性对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而12岁组除了自律性仍有显著作用外,还增加轻松性这一人格特征。

  • 标签: 信任倾向 人格特征 小学儿童
  • 简介: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关系近年来是婚姻研究领域关注重要课题。承诺是保持婚姻意愿,会导致婚姻中牺牲行为产生。然而,承诺和牺牲对婚姻质量影响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那么,承诺对婚姻质量影响不一致是否是因为牺牲所起作用不一致导致?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到探讨。为此,从北京选取389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方式,对他们婚姻承诺,牺牲行为和婚姻质量进行测查,以探讨婚姻承诺、牺牲与婚姻质量关系,以及牺牲在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关系间作用。结果发现:(1)丈夫对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感知显著高于妻子;并且丈夫比妻子报告有更多“行动服务”上牺牲行为。(2)夫妻婚姻承诺对自身牺牲频率和婚姻质量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妻子婚姻承诺还对丈夫婚姻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3)丈夫牺牲频率在丈夫婚姻承诺对自身婚姻质量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同时,丈夫牺牲频率也能显著预测妻子感知到婚姻质量,而妻子牺牲频率在本身对双方婚姻质量均无直接或间接预测作用。说明丈夫牺牲行为对婚姻关系有非常重要作用。

  • 标签: 婚姻承诺 牺牲行为 婚姻质量 夫妻
  • 简介:在北京社区方便取样,共招募有效被试599名,平均年龄为67.50±5.1岁,平均婚龄为41.9±6.5年。要求被试完成限时5分钟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和《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从时间分布、情绪效价和依恋风格影响几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婚姻相关自传体记忆数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人提取积极婚姻自传体记忆事件时间分布曲线近似U型,存在新婚效应和近期效应;消极事件分布则不存在近期效应;(2)被试回忆总积极事件数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从新婚期到空巢期各婚姻阶段积极事件数也都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即在婚姻自传体记忆提取中,老年人对积极事件存在偏好;(3)依恋风格不同个体在婚姻自传体记忆数量上存在差异:依恋风格为安全型、专注型和冷漠型个体回忆积极事件均显著多于消极事件,恐惧型个体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自传体记忆 老年人 婚姻 时间分布 情绪效价 依恋风格
  • 简介: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过去危机”、“现在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自我投入”这一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危机”这一因子上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愿望”这一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3)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初中生 自我同一性 心理健康
  • 简介:从内隐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组合状况。

  • 标签: 负面评价恐惧 性别差异 内隐测量 外显测量 FEAR of
  • 简介:以1030名12~21岁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与媒介不良接触、道德推脱、移情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中期和晚期显著高于青春早期;男女生外部问题行为在青春早期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青春中期和晚期,男生外部问题行为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在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过程又受到移情水平负向调节,因此道德推脱对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影响是有调节中介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媒介不良接触 道德推脱 移情 外部问题行为
  • 简介:1.自我成长分析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家里不能再多要小孩,所以我是独生女。父亲是一名销售员,母亲是家庭主妇。我刚出生时家里比较困难,但随着父亲辛勤工作家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养成大手大脚习惯,因为小时候过过苦日子而且父亲总是在家说要勤俭致富。

  • 标签: 成长分析 感悟 普通家庭 家庭主妇 独生女 销售员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性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实验范式,常被用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作为记忆材料的人格词汇区分为两种性别特征,以此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性别化问题。实验设计为2(被试:男性与女性)×2(编码方式:自我参照编码与语义编码)×2(记忆项目类别:男性特征人格词汇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混合因素设计。首先,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其次,研究发现男性被试对于男性特征人格词汇自我参照效应,显著高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女性被试情况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系统对那些与自我性别相一致的人格特征词汇有比较好组织编码形式,反映出自我对性别的认同。

  • 标签: 记忆 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 性别角色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美国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大学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感知到父母冲突对其宿舍冲突方式影响,以及大学生自我分化在其中中介作用。通过SPSS19.0和AMO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大学生最常见宿舍冲突方式是合作,其次是顺从、回避,最少见是竞争,而且男生采用竞争宿舍冲突方式频率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感知到父母冲突与其自我分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积极宿舍冲突方式(合作)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负相关,但只有其中两个维度(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与积极宿舍冲突方式(合作)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女生消极宿舍冲突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男生消极宿舍冲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自我分化 宿舍冲突方式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