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的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的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对问题区分配的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的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的比较。

  • 标签: 知识背景效应 分类加工 眼动 大学生
  • 简介: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心理理论是一种对不可观察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并基于此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的能力。个体拥有同情利他,适应文化环境,能自己对自我及他人内心归因,与他人合作、竞争、操控他人等能力,少不了心理理论的作用。所以培养心理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总结以往培养心理理论的方法,讨论其不足,提出另一种新颖的方法——行为同步法。介绍音乐和舞蹈与其的关系及实施方法,行为同步怎样影响心理理论的机制,以及其对心理理论及相关领域的影响。最后,讨论一下行为同步研究的未来研究走向及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启示。

  • 标签: 心理理论 干预 行为同步
  • 简介:现今,宗教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神秘化的信仰。由于宗教这种很有影响的社会现象,最为复杂而难以接近并让人们感到是最神圣的领域,其研究难度随着宗教的敏感性的增大,宗教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常常处于无序、零星、琐碎的状况,很难透过宗教心理现象发现其本质和规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世居民族13个,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在不断演变,但自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目前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等。同一种宗教信仰,信仰的民族不同,所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因此,新疆为宗教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调查研究资源。政协委员宗教人士参与及政协文史资料的高信效度,避免了政治敏感的影响,借以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途径研究新疆宗教心理是一种方法探索,其研究空间将因此得以拓展,宗教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将因此得到更加深入地揭示。

  • 标签: 宗教 政协文史资料 新疆 宗教心理 方法论
  • 简介:1.自我成长分析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家里不能再多要小孩,所以我是独生女。父亲是一名销售员,母亲是家庭主妇。我刚出生时家里比较困难,但随着父亲的辛勤工作家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因为小时候过过苦日子而且父亲总是在家说要勤俭致富。

  • 标签: 成长分析 感悟 普通家庭 家庭主妇 独生女 销售员
  • 简介:西蒙效应是指被试在做按键反应时,即使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与任务无关,但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出现在同侧比出现在不同侧时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西蒙效应的反转就是对在不一侧的反应反而快于同一侧的反应。研究发现,在执行西蒙任务之前练习一个不同侧的空间联结,西蒙效应就会消失,甚至发生了西蒙效应的反转现象。之后的研究发现,go/no—go相容性任务也能调制出来西蒙效应,进一步讨论西蒙效应的理论基础。西蒙效应在人类生活的应用。

  • 标签: 西蒙效应 Go/no—go 相容性任务
  • 简介: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涉及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本研究认为:在现实生活,当人们用周期把一段连续的时间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时(比如把未来的时间划分成本周和下周),他们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跨期选择。实验1控制配对跨期选项的客观间隔时间不变,发现相对于两个奖励选项在同一周期的条件(比如同周),选项分布于不同周期时(比如跨周)被试更愿意选择结果小而早的选项(smallerandsooner,SS)而非结果大而迟的选项(1aterandlarger,LL)。实验2的结果则显示,跨时间周期现象是由于周期分割点的存在,引起被试对选项间的时间间隔知觉变长,进而选择SS所致。

  • 标签: 跨期选择 跨时间周期效应 时间间隔
  • 简介:通过2个实验.考察时间空间隐喻在汉语动词语义加工的作用。实验1表明,在动词隐含延续时间判断任务,当动词隐含延续时间的长度(“长-短”)与字词呈现的空间长度(“宽-窄”)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慢.表明语义加工受到了干扰;实验2采取词性判断任务,发现隐含延续时间长的动词的加工时间更长,动词隐含延续时间的长度与字词呈现的空间长度不一致时,被试的加工变慢。整个研究表明,动词的隐含延续时间基于被试的知识经验和水平空间长度来表征.支持弱势的隐喻表征观。

  • 标签: 动词 隐含延续时间 时间空间隐喻
  • 简介:在支持某种宗教行为的宗教信仰与当前的文化范式产生冲突,而尝试去消灭该种宗教行为的时候,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就被激化。针对这种尝试所作出的一种宗教反应,是维护宗教信仰,而将宗教行为转入地下。在宗教信仰有绝对自由,但宗教行为只有相对自由的国家,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当代基督徒拿蛇者的宗教行为,则可能是美国最独特的本土宗教的例证了。我们使用了多层次、跨学科的视角来阐释这一独特的宗教派别,在什么是可接受的宗教行为问题上,其核心仪式与主体文化范式之间存在着冲突。

  • 标签: 拿蛇者 阿巴拉契亚 传统变革 本土的
  • 简介:采用眼动追踪法考察面孔部件相似性判断.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2)判断目标部件的相似性时,被试对目标部件的注视不一定显著多于对其他部件的注视:(3)目标部件相似性判断.被试对其他部件的注视在相似性加工的中期阶段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比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更复杂;(2)面孔部件相似性判断,其他部件会影响目标部件的判断:(3)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相似性判断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相似性加工的、晚期阶段。

  • 标签: 相似性判断 面孔部件 眼动
  • 简介: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以及由薄到厚等方法重构积极的“替代性”故事取代“无效的”支配性故事。本文结合“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的实践,探寻叙事心理治疗在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的应用。

  • 标签: 失独家庭 叙事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
  • 简介:积极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中提倡的积极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积极的品质,积极预防,优化环境等对于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这种新的理念开拓了新的教学思路,从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生学习分心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以达到理想学习状态。同时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控制情绪方法,减少情绪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 标签: 学习分心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放松训练
  • 简介: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 标签: 负性情绪 外显记忆测验 内隐记忆测验 定向遗忘效应
  • 简介: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尔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