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构建特色经济增长极的优势攀西经济区矿产、水能、农业资源高度富集,是我国少有的资源富集型区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攀西经济区资源开发就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经历“三线建设”、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开发,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钒钛产业基地、水电基地,

  • 标签: 经济增长极 攀西地区 四川 钢铁生产基地 资源富集 资源开发
  • 简介:本文基于波动门限模型对地区统计数据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动门限模型适用于对地区统计数据协调性分析.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协调性受GDP增长率波动影响.而同样的波动在不同通胀水平下对协调性的影响又有显著区别,呈现明显的区间效应.在低度通胀、通缩或高度通胀情况下,GDP增长率波动对协调性有负面影响;在适度通胀情况下,GDP增长率波动对协调性有正面影响.

  • 标签: 波动门限模型 地区统计数据 协调性因素
  • 简介:为了解桂林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户口性质群众对银行网点转型的满意度,探究其潜在的影响因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基于PLS结构方程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收入,职业,常用银行,用户体验,客户期望,感知价值,客户满意度及客户忠诚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银行网点转型客户满意度,并根据结论给出建议,促进银行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网点转型.

  • 标签: 银行网点转型 桂林地区 描述统计分析 PLS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本文根据2000至2015年河北省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历年统计数据,通过对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检验的合理运用,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具有单边Granger因果关系,即地区经济增长是城镇居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及建议。

  • 标签: 城镇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
  • 简介:基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2000-2014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9个国家(地区)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国别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经对数化处理后的ICT与经济增长均有良好的平稳性,表明ICT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ICT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贡献弹性集中在0-1之间,属于缺乏弹性状态;因特网的投入产出弹性要高于移动电话,相对而言,经济增长对因特网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移动电话,但近年来移动电话发展迅猛,从长期来看,该区域移动通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超过因特网;从国别区域来看,中东、中亚、南亚国家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东欧、东亚国家.

  • 标签: 信息通讯技术 经济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 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