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研究赫哲族“伊玛”,可以发现“伊玛”是赫哲族古代历史的忠实记录,反映了这个民族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是我们后人研究赫哲族原始渔猎文化的宝贵资料。下面,笔者分四个方面对赫哲族史诗萌芽“伊玛”反映的时代,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自然崇拜和萨满意识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时代特征分析一部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离不开对作品本身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研究。在“伊玛”作品里,处处表现出赫哲族早期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例如在家供木头神,上山敬山神,下河敬河神。他们认为一切自然物也象人一样,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从“伊玛”主人公莫日根的命名中,我们也能找出自然崇拜的依据。例如:

  • 标签: "伊玛堪" 民族文学 民间文艺学 渔猎文化 赫哲族
  • 简介:世界上有许多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他们的知识载体往往是语言本身,有关历史和地理的知识也往往保存在口头文学中。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民所创造的“伊玛”文学,不仅蕴藏着赫哲人民的文学艺术天才,而且有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但后者寓于前者的字里行间,需要爬梳整理,考证注释。

  • 标签: 赫哲族 "伊玛堪"史 地理考 民族文学研究 "伊玛堪"文学
  • 简介:文化生态学理论提示我们:将“伊玛”研究纳入到其所处于的文化生态系统当中,以整体的文化生态学眼光关注“伊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与变迁,使文化生态学理论中所蕴含的动态的、整合的方法论为“伊玛”在当代时空条件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伊玛文化生态核构拟的分析、对伊玛文化生态体系危机的论述,以及对赫哲族文化生态所面临困境的探讨,为建立完备的保护“伊玛”和赫哲族传统文化提供依据,为“伊玛”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让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健康发展,世代相传。,

  • 标签: 伊玛堪 文化生态学 传承与保护
  • 简介:<正>婚姻,是男女结合,是人生大事,是社会现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着一定的婚姻制度。我们从赫哲英雄史诗中看到,有一种比武择配的婚姻方式,是很值得注意的。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有着这样的记载:《杜步秀》故事中的主人公杜步秀莫日根,住在松阿里南岸一座荒城的城东。双亲在仇敌入侵时被掳去了。妹妹杜如虎德斗,五、六岁时被天台山仙人紫热格妈妈——自己的高祖母接到山中练习武艺去了。

  • 标签: “伊玛堪” 古婚俗 英雄时代 比武招亲 英雄史诗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 简介:从教育人类学角度分析赫哲族伊玛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对人的教育功能。伊玛具有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体现民族审美、展现民族文化交流的教育价值,其传承模式有家族式传承、社会式传承和政府组织式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流入,传统传承方式限制了伊玛的传播,提升民族传承意识、健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拓展宣传途径是保护和传承伊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赫哲族 伊玛堪 传承
  • 简介:松巴堪布·益西班觉尔是18世纪在青藏高原享有盛名的大学者。对他的族属及其出生地问题,学界尚无定论。该文在考证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认定益西班觉尔是青海蒙古巴特德部落人,出生于青海和硕特右翼部政治活动中心托勒地区,即令责德县河东乡之南的贡巴寺附近。其父亲是著名的四卫拉特巴特德部贵族多尔吉扎西,母亲是卫拉特准噶尔部人扎新措。

  • 标签: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尔 族属 出生地 考证
  • 简介:山萨满》曾广泛流传于我国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中,其传承的内容涉及民间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是研究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信仰等问题的重要资源。《山萨满》研究已成为国际“山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国内关于《山萨满》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

  • 标签: 尼山萨满 “尼山学” 萨满教
  • 简介:满族传说《山萨满》,广为流传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满、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等民族中,历史悠久。传说篇幅虽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仅就宗教文化而言,它不仅反映了同一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而且还反映了不同种类的宗教文化。纵观中国历史上所信仰的主要宗教,有释、道、儒三种。本文仅就《山萨满》中所反

  • 标签: 《尼山萨满》 宗教文化 少数民族 佛教文化 满族
  • 简介:古突厥文是历史上突厥语诸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早在17—18世纪,人们已发现用这种文字刻写的碑铭,但长期无人能够释读。1893年12月,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成功解读了这种被称为“谜”一样的文字,从而把突厥语诸民族书写文化的历史提前约500年。

  • 标签: 汤姆森 解读 古突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