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针对

  • 标签: 陈独秀 九一八事变 中间势力 国民会议 国民党政府 抗日救国运动
  • 简介: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看,陈诚在解决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了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北用兵,达成了中央军进驻西安的目的。

  • 标签: 陈诚 两广事变 西安事变
  • 简介:1933年底,在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感到绝望,在全国不断高涨的救亡高潮中,毅然决然举起“抗日反蒋联共”的义旗,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决裂,这就是史称的“福建事变”。事变虽然失败,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因此,“福建事变”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吴明刚所著《1933:福建事变始末》已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书共14章55目,计35.2万字。这部专著是近些年来研究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一部力作。综观全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标签: “福建事变” 湖北人民出版社 “攘外必先安内” 评介 近现代史研究 十九路军
  • 简介:80年过去了,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悲惨年代”。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的期间,日本在疯狂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了极为罕见的经济掠夺和破坏。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使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的道路。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述略 日本投降 经济掠夺 中国 侵略
  • 简介:《1933:福建事变始末》一书共有十四章,其中直接叙述十九路军入闽过程和“福建事变”始末内容的那七章,主要是用“福建事变”参与者、知情者的回忆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文章集合而成。源自主客观诸因素,该书失实内容颇多。因此,对该书的失实内容及其成因作辨证是必要的。

  • 标签: 福建事变 失实原因 分析辨证
  • 简介:新四军在皖南活动的地区,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是一个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五六十公里的狭长地带.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之冀察地区.

  • 标签: 皖南事变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党史 生平事迹
  • 简介:皖南事变时.马长炎任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二营副营长。1941年1月12日下午.在东流山激战中.二营营长陈仁洪左胸负伤.棉衣被鲜血染红。马长炎立即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左肩胛骨被打穿.也负了重伤。黄昏时.马长炎和陈仁洪被抬下阵地。这时.团政治处副主任何志远赶来探望他们.看过伤情后,他说:团里已经接到叶军长的命令.准备在今天黄昏以后突围。

  • 标签: 皖南事变 指挥权 新四军 肩胛骨 副主任 政治处
  • 简介:事变更原则是当代大陆法系国家债法中极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法律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

  • 标签: 情事变更原则 法律原则 法律效果 大陆法系国家 归责 合同有效
  • 简介: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历史下限 杨虎城 北军 高级将领
  • 简介: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通讯社和机关报《红色中华》,同为一个组织机构——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透过红中社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可以看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西安事变上的政治态度及其演变。

  • 标签: 西安事变 中华苏维埃 《红色中华》 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 组织机构
  • 简介:<正>皖南事变发生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在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需要出发,为了确保东部边界的安全,以全力对付德国,决定加强中苏关系,大力支持和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抗日,以借重蒋介石的力量去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这一方面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 标签: 共产国际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苏联政府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针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中央不论从组织上还是从高层领导个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总结,这在当时对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进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新阶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正面作用。

  • 标签: 西安事变 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总结
  • 简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第19路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下,联合国内其他反蒋势力,于1933年11月20日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随后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此举不但震惊全国,而且也引起了当时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 标签: 福建事变 中华共和国 选译 函电 人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
  • 简介: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西安事变发生时,毛泽东在给张学良的复电中说,“蒋某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弟等极力赞成由人民公审”。中共中央负责人“都觉得如果让蒋氏活下去,无异是养痈遗患”。张闻天为“毛泽东对张学良的复电,措辞不够坚强”而“发生了争执”。朱德则“大声说道,爽爽快快的同张学良说,杀了蒋再讲其他”。于是,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高层在西安事变中力主杀蒋的言论,由此扩散发酵,影响深远。近几年,此论又流行起来,颇能迷惑人。在那个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事件中,毛泽东和中共高层真的果如斯言,曾力主杀蒋吗?今天,我们只能凭借档案文献,来一次时空大穿越,把自己置身于已成风云的时代场景中,还原历史,还原真相。

  • 标签: 西安事变 毛泽东 中共中央 还原历史 张学良 档案文献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致电中共。从中共和张、杨的往来电报中不难看出,起初称蒋介石是“反革命”,西安事变是“革命”。可以说,中共一开始做出审蒋罪行决策,与张、杨等人的态度不无关系。

  • 标签: 西安事变 中共 决策 “革命” 蒋介石 杨虎城
  • 简介:如果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那么负责情报工作,尤其是负责东北军工作的周恩来失职之严重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事实形成的证据链清楚地表明,事变当天中共中央的指挥按部就班胸有成竹,周恩来更是出生入死战斗在第一线。

  • 标签: 西安事变 毛泽东 周恩来 张学良
  • 简介:贝特兰是一位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他曾两次到陕西采访,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经过。毛泽东曾亲自接见他,他们之间的谈话还被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 标签: 外国记者 西安事变 《毛泽东选集》 中国人民 全面抗战 抗日斗争
  • 简介: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国共关系,而且还引起了美、英、苏等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的反应尤为积极,该国政府高层透过此次事变对中国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评估,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 标签: 皖南事变 周恩来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 国共关系 国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