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9月4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我敬爱的母亲走完了她93年的人生征程。当我从工作岗位赶回老家时,母亲已在灵堂躺了两天。母亲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但到了暮年,她经常重复的话就是,父亲去世时,由于我年纪小,既没有送终,也没有送葬,希望我在其百年时不离身旁。

  • 标签: 母亲 家国情怀 工作岗位 人生 个人 去世
  • 简介:国情”曾经是个很时髦的词儿。想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事情,要符合中国国情,这当然有道理,及至现在,这样的思路也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入世以后,我们有必要对“国情”作一番再研究和再认识。“国情”是什么?望文生义,是指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时代背景,是指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由于是“初级阶段”

  • 标签: 中国国情 国情 初级阶段 再认识 中国入世 思路
  • 简介:踏上汉学研究之途1907年,费正清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休伦镇,原名约翰·金·费尔班克(John·King·Fair-bank).费正清是他的朋友、中国学者梁思成给他起的中文名字.费正清天资聪颖,从小学起就出类拔萃.1923年,费正清进入新罕布什州埃克斯特尔学校学习.在这所学风严谨的学校里,费正清有效利用时间,发奋读书.

  • 标签: 中国情缘 费正清中国
  • 简介:2000年我国教育投人将增长50%据悉,1997年纯财政教育投入达1800多亿人民币,而实际投入有2500多亿。这个数字只占到GDP的2.49%。为了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中央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保证到2000年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也就是2000年的教育投入比现在增长50%左右。同时规定每年超收的财政收入及预算外收入都必须按相应比例进行教育投入。改革开放20年我国立法340件1979年至今,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40件,行政法规800余

  • 标签: 中国国情 教育投入 直接投资流入 工程机械 财政收入 投资类电子产品
  • 简介:1980年3月20日下午,北京的气候还很冷,但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这天,李立三的平反昭雪追悼会在中山公园的中山堂举行。大厅里摆满了鲜花、苍松、翠柏、花圈和挽联,出席追悼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胡耀邦、邓小平、彭真、王震等。在哀乐低回,默然肃立的人群中,有一位身着黑衣,泪雨滂沱,白发苍苍的异国老太太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李立三患难与共、情真意笃的夫人——李莎,她的俄罗斯名字是基什基纳·叶利扎维达·帕尔洛夫娜。“李莎”是李立三同志早年给她取的中国名字。

  • 标签: 李立三 共产国际 莫斯科 追悼会 毛泽东 邓小平
  • 简介:1917年中秋天,河南简阳。在小火车站旁的两间民房里,女主人终于临盆了,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女婴一离开娘胎,就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小腿不停的乱蹬着,也许她已经感觉到了,在这个土爸爸和洋妈妈组合的家庭里,她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她的妈妈,那个叫玛格丽特·丹尼斯的比利时女人,不但不抱女儿一下,连看一眼都没有,更别说喂奶了。女婴的哭喊声,哭软了厨师的心,哭得这个大男人焦急不安,怎么办?厨师想起了那还没来得及倒掉的半锅米汤。多亏了这位

  • 标签: 比利时 玛格丽特 中国人民 莫里森 写作 中国情结
  • 简介:“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 标签: 泰戈尔 梁启超 中印 蔡元培 艺术家 徐悲鸿
  • 简介: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与他爱国主义的一生融为一体的.当他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时候,使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必然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从而把自己的命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懈奋斗."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邓小平一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真实情怀的凝结.

  • 标签: 爱国情怀 简论邓小平 邓小平爱国
  • 简介:宋朝南渡以后,李清照诗词的社会意义明显增强,她通过自己的诗词不断表达她对收复中原的必胜信心,对沦陷区人民的无限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历尽忧患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感,从而使这些作品闪烁出爱国思想的光芒。

  • 标签: 李清照 诗词 爱国情怀 宋朝 思想感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 简介:国情局局长”设局今年25岁的王婧(化名)是湖北省武汉市人,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大学毕业后她独自进京闯荡,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 标签: 局长 国情 编导 央视 中央电视台 工薪阶层
  • 简介:马衡,1881年生于江苏吴县,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情系金石马衡幼年受四书五经的传统仕学教育,曾在1899年考取秀才,但最终还是跳出了“学而优则仕”的窠臼。

  • 标签: 爱国情怀 “学而优则仕” 研究室主任 国宝 考古学家 北京大学
  • 简介:本文从两个侧面讨论了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时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李的“中国情结”使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评价的客观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李的西方观念和他使用的西方方法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的探索工作。但由于出色的分析和综合,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 标签: 李约瑟 中国情结 西方理念
  • 简介:临沂费县探沂镇有个小山村叫肖山东,村里有个女支书叫王玉芬,一家三代都和咱们的解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公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身负重伤退役回乡;上世纪70年代初刚结婚,丈夫就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当兵;仅有的两个儿子,满了18岁,先后义无反顾去参军。他们为什么对部队有这样的似海深情?

  • 标签: 国情 沂蒙 孟良崮战役 淮海战役 70年代 王玉芬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决定》精神,就要以员工为本,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调动员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保证员工健康、和谐地生产和生活,实现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基于这种思想认识,

  • 标签: 以员工为本 监测工作 实践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情绪 《决定》精神
  • 简介:"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标签: 家国情怀 传统文化 爱国
  • 简介:摘要:环保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健康的环境有助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确保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等。生态系统提供我们所需的许多服务,包括水资源、农业产出、木材和药物等,环境破坏会破坏这些生态系统,对供应链和食物安全构成威胁,同时环境污染会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而环保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环保工作中,作用不容忽视的就是环境监测,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能确保公众不会受到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的危害;而检测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质,可以保护水资源的质量,防止水污染。另外,检测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污染,能确保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 标签: 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作用 应用
  • 简介:激辩情敌时,恐怖风暴骤然降临刚过而立之年的孙新东,是郑州市某大型家具公司的一名家具设计师。2004年5月,孙新东与同公司的林木工程师李静云结婚。次年9月,李静云被公司派到缅甸负责木材质检工作

  • 标签: “人性” 较量 国情 丈夫 中国 家具公司
  • 简介:"汉奸"、"朝奸"和美国的独立及其立国这些历史事实和政治事件,说明着公民权利与爱国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公民权利直接影响爱国情感是通过公平正义感和人的尊严感得以进行的。公民权利与爱国情感的关系问题在各国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而在社会转型和风险社会阶段,这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乃至越来越严重。而畅通权利表达渠道和强化权利实现机制,则是我们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要务。

  • 标签: 公民权利 爱国情感 发展 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 简介:解决中国居民住房问题,需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既要摆脱计划配置模式,也要摆脱市场配置模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配置模式。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居民住房的定位应当是消费品而非投机品;应当坚持"保障基本需求、倡导适度需求、限制过度需求、禁止投机需求"的住房消费原则。中国住房的配置应当实行"村民自建、市场购买、政府供给"相结合的模式,实行"自建有约束、购买有限制、供给有保障"的政策。中国居民住房的改善,应当坚持"适度增加面积,重在提高质量"的原则。

  • 标签: 住房配置 中国模式 适度消费 注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