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察哈尔圆桌:中国外交如何从国家中心转向公民中心——王逸舟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座谈会'于2016年3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记者和出版业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讨论王逸舟教授的著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本文摘录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以飨读者。作者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由以国家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型的提法属于新见,欢迎读者就此展开讨论或投稿本刊。

  • 标签: 王逸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战略层次 国际关系学院 日本漫画 两国关系
  • 简介: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合作启动“在沪外籍人士眼中的上海形象”调查,了解他们对上海的印象、评价和意见.报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十分有价值的第-手资料.并针对上海综合能力建设、公共政策制定、城市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上海市政府 外籍人士 形象 公共政策制定 调查数据 国际问题
  • 简介:公共外交能否达到预期甚至意外的效果?在民众中产生何样影响?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这个传媒发达、民意主导的世界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的“世博与国家形象研究项目”就2010上海世博主要参展国家馆的公共外交目的、手段和效果开展了实证调研,对各国在世博会上的表现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舞台 上海交通大学 艺术研究院 形象研究
  • 简介: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合作,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和休斯敦市实施“城市形象片交换播放”活动,上海城市形象走进了美国两大城市民众生活,同时两个城市的形象也为上海民众所熟悉。这是上海外宣和公共外交“走出去、请进来”的一次成功尝试,是将政府的形象片资源和渠道资源以及公共外交协会的海外友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结果。

  • 标签: 上海市政府 城市形象 休斯敦市 芝加哥 播放 公共外交
  • 简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呈现出以下特点:全球关注度常态化,视角多元化并重点突出经济和文化,重大突发事件和著名人士推高国际关注度,辐射范围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境外记者对上海世博会的“平常心”期待.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不仅会推高对上海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 标签: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城市形象 媒体 中国国家形象 重大突发事件 著名人士
  • 简介: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区域,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等。未来的上海可成为"一带一路"的最大城市集群、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针对上海面临区域安全问题、资源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地区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安全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体系,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等应对策略。

  • 标签: “一带一路” 范畴 内涵 上海的优势与作用
  • 简介: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提出了上海城市公共外交战略的初步构想。上海城市公共外交战略应是站在国家高度,对上海公共外交工作进行的顶层设计。初步构想是,这个战略至少应有以下六方面的思考:定义与基本目标、形势分析、阶段目标、项目规划、策略建议和体制机制。

  • 标签: 公共外交 阶段目标 国际问题研究 顶层设计 国际化都市 组织能力
  • 简介:'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办好'世界城市日',具有国际、国家、地区三重意义。本文回顾了'世界城市日'设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从明确性质、完善体制、深化研究、积极策划活动、重视传播、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

  • 标签: 上海建设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
  • 简介:上海以城市作为公共外交的主体思路已经突破了国际友好城市这一地方政府开展公共外交的最初形式,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需要从观念、机制、行动和国际经验比较四个角度出发进行大胆尝试,增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突破开放的“部门化”“碎片化”,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即公共外交影响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际化 大都市建设 上海 国际经验比较 友好城市
  • 简介:在全球化传播时代,中国的声音已经遍布世界,而如何让世界不仅仅听到我们的声音,并且理解和认同中国的见解,是当下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

  • 标签: 中国 话语体系 国际 构造 传播时代 全球化
  • 简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国际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和深入,企业涉外管理也逐渐从偶发走向常态、从局部走向全面,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建立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涉外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以国际化战略为牵引,构建企业公共外交层级的涉外管理业务体系,以流程管理为抓手,打造集团全方位一体化的涉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 标签: 公司国际化 国际化发展 涉外管理体系
  • 简介: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MaritimeRights,CICTSMR),成立于2012年9月,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共同组建,并得到了中央外办、外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 标签: 国家海洋局 海洋权益 创新中心 领土主权 协同 简介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CRNC),隶属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亦是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

  • 标签: 国家关系 复旦大学 中国 简介 CENTER with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CRNC),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亦是中国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依托,着力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民族、宗教与文化关系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智库建设.

  • 标签: 复旦大学 国家关系 中国 简介 CENTER 创新中心
  • 简介: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MaritimeRights,CICTSMR),成立于2012年9月,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 标签: 创新中心 海洋权益 领土主权 协同 国家 简介
  • 简介:(2018年3月)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称'复旦中国周边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ofFudanUniversity,CCRNC-Fudan)成立于2013年11月11日,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也是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中心的定位是:以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依托,着力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民族、宗教与文化关系研究;担当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问题研究者、政策建言者、思想提供者和舆论塑造者.

  • 标签: 周边地区 周边外交 复旦大学
  • 简介:(2018年3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MaritimeRights,CICTSMR),成立于2012年9月,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共同组建,并得到了中央外办、外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2014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正式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创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要求,瞄准国家领土海洋维权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工作,建设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平台、世界一流智库。

  • 标签: 海洋权益 领土主权 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