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政党外交与公共外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建国之初利用对外交往打破外部封锁,为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交往形式争取国际信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建立联络与合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在突出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的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对外交往 政党外交 国际影响 新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 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趋于客观和理性,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但迄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公开”“不透明”“神秘”“专制”的误解,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生的重要变化不相符合,也与我们中国和世界上实际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从2009年开始组织的“走进的部门”系列活动在推动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世界 国际社会 国际形象 2009年
  • 简介: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中,政治报道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经济、社会方面的报道比重则在上升.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绩效的报道有所转向.但它们秉持旧有的偏见并为了迎合美国受众口味,经常在报道中强调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国也应坦然面对西方的一些负面报道和言论中某些长期的顽固思维,逐步加强自己的声音,实现有效传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主流媒体 形象研究 美国 政治报道 政治绩效
  • 简介:政党外交作为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渠道,在总体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同国外各类政党发展关系.中国共产党同大国大党开展机制化交流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大国关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我国的长期对外战略,关系到我们同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力量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彼此交流治国经验,稳定国家关系和推动务实合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大党 对话机制 政党发展 补充渠道 政府外交
  • 简介: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卢沟桥事变80周年。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汲取历史教训,守望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抗战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平,通过和平的方式瓦解日军、加速日军溃败。这种和平思想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专门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的日本工农学校也得到成功实践。这种和平思想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工作 中的和平 和平思想
  • 简介:政党的对外信息传播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政党公共外交形式之一,这既是政治信息传播规律性的体现,也是当今时代一个现代化政党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们开展的一系列自主对外传播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主动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有效促进了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我们.这一段时间,的各部门开展的有关对外传播活动,构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政党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案例。

  • 标签: 信息传播规律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建党 “七一”重要讲话 形象
  • 简介: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共有35个国家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通过《2004北京宣言》.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盛事.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在韩国、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在该会议框架下以扶贫、发展成果共享等为主题,举办专题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中国共产党 交流 大型国际会议 哈萨克斯坦 党的领导
  • 简介:公共外交活动要以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来衡量.如何做得这一点呢?吕凤鼎大使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第二,我们要把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结合起来,第三,我们交朋友要真诚,方式方法要有针对性,要坚持不懈地持续沟通.

  • 标签: 公共外交 委员会 全国政协 大使 外事 专访
  • 简介:中美建交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中美建交的成功,依靠的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高层的高瞻远瞩和努力,但也离不开很多热爱和平的中美人士在民间外交这条路上的不断前行.人们常把“乒乓外交”作为中美民间交往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就有民间机构在为推动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美国公谊服务委员就是其中一个机构.

  • 标签: 中美建交 委员会 服务 美国 民间机构 标志性事件
  • 简介:英国文化委员与文化外交决策机构依据权力制衡的原则,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在英国文化外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委员在发掘本国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语言教育事业、留学培训服务、英语图书和信息资料输出,以及文化艺术交流普及等举措向海外实施文化辐射,以赢取全世界精英和青年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 标签: 英国文化委员会 文化外交 文化艺术交流 权力制衡 决策机构 相对独立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的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的新方向。更多还原

  • 标签: 非洲大陆 对外援助 战略布局 私人产品 新型战略伙伴 目标地区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的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的新方向.

  • 标签: 中国 产品提供 国际公共产品 对外援助 整体能力 区域性
  • 简介: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的'第七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主题为'特朗普执政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发展和新课题',旨在对2017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对2018年周边外交的走向展开预测和分析。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标签: 周边外交 研究院 特朗普 中印边界问题 外交部 一带一路
  • 简介:2015年11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联合国事务政策分析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柬埔寨皇家学院、缅甸仰光大学.

  • 标签: 中国外交部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研讨会 东盟关系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 简介:2017年10月14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与广西财经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研讨会在广西百色干部学院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建中教授主持,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分别致辞。夏飞教授指出,中国与东盟合作在即将迎来的'钻石十年'会有一个新的升级。双方合作升级,不仅体现在领域拓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国家 复旦大学 中国—东盟 东盟国家 “两廊一圈”
  • 简介:2015年6月23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在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下,举办了"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研究"学术研讨。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全球公域概念"、"美国的全球公域防务战略".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讨会综述 公域 秩序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政治学院
  • 简介:2017年11月3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当前中亚安全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国外参会者有乌兹别克斯坦Караванзнаний研究所所长托利波夫教授、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和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奥斯马诺夫教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萨弗朗丘克教授、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对外政策分析处主任拉赫纳莫.

  • 标签: 安全形势 俄罗斯 阿富汗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
  • 简介:2015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主题"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亚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边外交 研讨会综述 展望 评估 经济研究所
  • 简介:我国是侨务资源大国,拥有数千万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塑遣中国形象和支持祖国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认为,我们要加强侨务公共外交,就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住在国的发展以及住在国与我国的友好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增进海外华侨华人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借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中国侨联 中华文化 侨务资源 公共外交 全国政协委员 副主席
  • 简介:2014年11月30日,由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和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周边外交 习近平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亚太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