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2015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大国博弈烈度增强,但总体关系格局基本稳定;热点问题突出,但仍具有可控性。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在周边地区实施创造性维稳、开拓性进取战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南海问题热度上升,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不同地缘板块的交织搅动,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平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2016年将是一个多事之年。一些矛盾冲突点将会继续发热,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塑造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 标签: 中国 周边安全 环境 形势 评估
  • 简介:2015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主题"2015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亚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边外交 研讨会综述 展望 评估 经济研究所
  • 简介: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调整。整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依然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安全形势的调整与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展望2015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有三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中国同周边主要大国关系总体向好的趋势有望延续;中国周边的安全热点问题,特别是“两海”问题,将朝着大局趋稳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等的挑衅行为短期内不会改变;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处在高风险期,需要各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治理合力。

  • 标签: 磨合 塑造 周边安全 评估
  • 简介:2015年,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和“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的“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的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的反对和压制有关,与美国以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以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年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的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的热度和核心问题的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发起全方位的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

  • 标签: 南海问题 持续发酵 国际舆论
  • 简介:因为中国书法与潘基先生结下深厚友谊的过程,虽然是学者个人的经历,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个体作为文化外交践行者的效果,也可以看到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在与世界当代文化的融合和互相促进上如何更实际、有效地发生,本案例很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书法 潘基文 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 文化外交 当代文化
  • 简介:“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博大心胸和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径,也为少儿文化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发挥作用定下了基调。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分享了自己长期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从事少儿文化国际交流的心得和体会。

  • 标签: 一带少儿 少儿文化 文化外交
  • 简介:杰马勒·黑塔尼是当代埃及著名的小说家,以具有鲜明苏菲主义色彩的小说创作为个人特色.本文以他的作品《金字塔文本》为对象,重点考察文本结构与内容表现的互性叙事特征,厘清“金字塔”这一空间意象在文本形式与内容上的互运用及其与苏菲主题的配合关系,解读小说复杂表象下真正蕴含的苏菲内涵,进而揭示作者宣扬积极探索的苏菲经验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普世价值的创作目的.

  • 标签: 杰马勒·黑塔尼 苏菲主义 互文性 金字塔文本
  • 简介:文化企业走出去越来越离不开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对改善企业形象、增加品牌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提高城市乃至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刚刚荣获'2017国创新力百强企业'称号的百家湖国际投集团是一家依托公共外交迅速成长的国际化企业。近年来,企业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美术展,成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本文以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为例,研究分析其借力公共外交,促进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女性在夫人外交、文化外交和人权外交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拥有丰富的女性公共外交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无限潜力.组织落实、机构支持、人员培训、草根经营和方法更新等措施将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参与公共外交.

  • 标签: 女性魅力 公共外交 外交资源 人权外交 文化外交 人员培训
  • 简介:在1923年国商标法的交涉过程,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及所起的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的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崛起的中国有三大特征:规模大、变化深刻、身份不确定.这导致中国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如国家利益的界定及维护权益的方式和力度,对世界秩序的追求等.崛起的中国一方面更需要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开展公共外交更为困难.虚心学习,讲一个别人听得懂的真实的中国故事,是中国需要的公共外交.

  • 标签: 中国故事 公共外交 外部世界 维护权益 国家利益 世界秩序
  • 简介:文化外交的本质是什么?文化外交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中欧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2013年9月19日至20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讨论.论坛顺利达成关于中欧文化关系的《海牙共识》.

  • 标签: 中欧关系 文化外交 国际论坛 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
  • 简介:鲜活丰满的国家形象有赖于一个个真实、具体且各具特色的地方形象,在国家的公共外交整体,地区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地区通过国际友好城市、地方特色国际性文化节、交易会和国际论坛等渠道开展公共外交,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应对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形象.在地区对外传播,应该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充分依靠本地的社会发展基础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地区特色.

  • 标签: 国家形象 整体形象 地区特色 突发公共事件 历史文化资源 公共外交
  • 简介:我国公共外交正面临着跨文化沟通的挑战,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有其各自的对外宣传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交流双方的沟通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外宣传与沟通方式也会因文化而异.文化差异造成了国际媒体与公众误读与误解中国的现象,然而公共外交的文化差异隐性障碍还未引起高度关注.从事公共外交的各类人员应重视跨文化问题的研究,公共外交的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参与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 标签: 跨文化沟通能力 公共外交 文化差异 跨文化问题 宣传方式 文化背景
  • 简介: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类。结构性因素包括边境冲突、中巴关系、水资源争端和国际地位竞争等;非结构性因素包括贸易不平衡、签证问题、历史认知问题和战略差异等。这两类问题都呈分化、泛化趋势,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也在变动之中。中印两国应当稳定结构性因素,推动两国在非结构性因素领域的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空间,以软化、弱化、淡化传统问题对中印关系的障碍,在中印间塑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 标签: 边境争端 贸易不平衡 西藏跨境水资源 新型大国关系
  • 简介:长期以来,智两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双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商业领域互信的建立,除众所周知的产品质量、诚信、价格之外,双方关系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积极互动、互相理解的程度、身份认同、不成文规则的使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智两国在商业领域建立互信的途径.

  • 标签: 互信 经济领域 商业领域 双方关系 不成文规则
  • 简介:跨文化传播的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行为模式三个理论模式可以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注入另一种思考.本文将两个学科交叉性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丰富公共外交理论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及国际、国内公共外交的现实,就构建公共外交的理念、渠道、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建议.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公共外交 传播理论 学科交叉性 认知模式 行为模式
  • 简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闻报道必然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的公共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舆论的动态和趋势,进而在相当的层面上影响了公共外交实施的政治生态.客观和全面地传播一个国家比较真实的国家形象,无疑会影响其他国家公众对该国的态度.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够跨越不同形态的文明,传递人类的共有价值,是文明之间对话和沟通的桥梁.

  • 标签: 新闻报道 公共外交 信息传播 国家形象 国际舆论 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