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农民最痛苦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时期。农村为军队输送了绝大部分兵员。集体农庄倾其所有为军队和城市提供农产品补给,个人消费几乎完全依靠宅旁园地上的副业产品。卫国战争期间,联共(布)中央农村政策更加灵活,默许庄员发展个人副业。政府还对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积极提供支持,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有效和解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卫国战争重创苏联农业,农作物大幅减产,本来发展不良的畜牧业更是雪上加霜。战后,联共(布)中央没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而是进一步控制农业并榨取农民,农村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农民物质生活没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卫国战争 苏联 农业
  • 简介:2015年4月27日,日本、美国共同修订并发表最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指针”)。此次日美共同修订“指针”,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早在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期,2012年4月30日野田佳彦首相访问美国时,就已经开始与美探讨修订“指针”,强化并扩大日美安全合作。

  • 标签: 安全合作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奥巴马 修订 民主党 日本
  • 简介:近几年,中俄关系达历史最好时期。一方面,双方在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契合,在政策层面互惠互利,为吉林省对俄务实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俄罗斯相对较弱的经济环境以及吉林省与俄罗斯贸易、投资的劣势,为双方务实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吉林省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吉林省应抓住“一带一路”和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机遇,完善合作体制机制,谋求新的合作发展路径,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 标签: 吉林省 俄罗斯 务实合作
  • 简介:1953—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中苏贸易关系呈现前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状况。究其原因,前期两国政治关系热络,促成经贸关系红火;后期两国政治关系冷淡,导致经贸关系相应萎缩。尽管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推动了经贸关系发展,但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却没有能够避免两国政治关系出现僵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中苏贸易关系不过是两国政治关系的一种附庸而已。

  • 标签: 赫鲁晓夫 经济贸易 中国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