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将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难以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中俄两国国情相似,创新经济都处于初期阶段,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 标签: 创新经济 中国 俄罗斯
  • 简介:前言被回教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所包围的、以华人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显示出惊人的经济发展姿态。该城市国家是致力于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电子电气、电子计算机、航空、生物工程等)与扩大第三产业(金融、证券、通讯、旅游等)为目的的国家。这种工业化和近代化越是稳健地向前发展,招致来自发达工业国的跨国公司和引进知识密集型的投资就越正规化。眼下,新加坡的处境是,它越来越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外

  • 标签: 新加坡华人 经济互补 日资企业 对日贸易 东盟国家 出口贸易
  • 简介:引言从1971年开始的以消除贫困和调整社会为两大目标的新经济政策于1990年如期宣告结束。199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发展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其实施的二十年间不仅对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而且也对这个多种族社会的其它所有方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新经济政策在重组马来西亚社会这一大政策目标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种族集团间的经济不平衡,增强原住民相对于其他种

  • 标签: 就业模式 原住民 工资劳动者 制造业部门 发展政策 劳动力市场
  • 简介: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祈经济政策的终结。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列宁 政治体制 苏俄
  • 简介:欧洲新经济的发展受到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体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明显滞后于美国.目前欧盟正力图通过建立欧盟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制、实行新的资本收益税政策、降低劳动力成本等举措,积极推进市场改革,以在新一轮经济竞赛中重新占据有利地位.

  • 标签: 欧洲新经济 发展现状 旧体制改革 市场因素 改革方向
  • 简介:2001年,对于新加坡来说,是真正迈入新世纪的新起点.11月23日,吴作栋总理和李显龙副总理领导的内阁宣誓就职,标志着新加坡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新领导层将拟定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决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国家--一个适应新世纪发展和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新加坡".

  • 标签: 政府 新经济 新加坡 2001年 选举 政治
  • 简介: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 标签: 原住民 收入水平 绝对贫困 农业部门经济 消灭贫困 公司部门
  • 简介:印度是世界上发生各类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历年来持续发生的洪灾、旱灾、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每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加强灾害管理,印度政府在国家、邦、县和乡(村)级均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近年来印度对各类灾害的预防、救援及管理的经验来看,印度的灾害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经验较为丰富,防灾减灾的效果显著。印度的灾害预防、管理和危机应对的策略颇具特色,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标签: 印度 灾害管理 经验 启示
  • 简介:进入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有协定的经济一体化阶段。作为长期排斥“协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的转身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令人瞩目。鉴于日本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它对东盟的这场新经济外交的背景、特点和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协定一体化 日本 东盟 新经济外交
  • 简介:<正>二次大战后,德国(指西部地区,下同)在战争废墟上由统制经济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在经历了“经济奇迹”年代之后,长期在低通货膨胀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现已成为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强国。199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14882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居西方世界第三;对外贸易总额达756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西方世界第二;黄金外

  • 标签: 社会市场经济 德国 主要经验 社会保障制度 联邦银行 西方世界
  • 简介:<正>一、新加坡文明建设的成功表现对新加坡文化建设成果,在新加坡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它是“文化沙漠”;一种认为它很成功,也很有特色。文化沙漠论者认为新加坡建国后的前20年只注重经济建设,对文化关注太少,以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甚差,社会流行的作品几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新加坡 社会流行 文化沙漠 文化关注 文学艺术
  • 简介:日俄海空联络机制的设立,不仅能够有效维护日俄舰船和军机在公海及其上空的安全,同时对于促进日俄军事交流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双方军事互信关系的建立。尽管该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日共同管控东海争端,设立危机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中日之间应该加强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的交流,恢复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进一步缓和东海的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日双方应完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海空联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海上争端中风险与危机的管控能力。

  • 标签: 危机管控 领土争端 海上安全 军事互信
  • 简介: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阶层结构、地理和历史等诸多原因。中国的贫困人口较多,1978年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就有2.5亿,扶贫开发任务相当艰巨。新中国成立5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扶贫开发 绝对贫困人口 经验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阶层结构
  • 简介:印尼作为东盟成员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增长迅速。在一个拥有1.79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里,纺织品、大米和日用工业品已由独立前的依靠进口变为基本自给并开始出口的国家,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已由独立前以农业尤其是种植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转变为工矿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三者

  • 标签: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转变 日用工业品 商业服务业 经济增长 出口商品
  • 简介:新加坡海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由港。自从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英殖民主义者就利用新加坡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优良天然海港,把新加坡开辟为它在东南亚地区和亚洲东部倾销其工业制品和廉价收购原产品的转口贸易商埠。为了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英国一开始就在新加坡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使新加坡成为英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港。

  • 标签: 新加坡港 建港 廉价收购 关税政策 工业制品 集装箱码头
  • 简介:独立后,印度继承英殖民政府做法,按照现代税收制度征税,并通过宪法,将中央与各邦间权力明确划分,在中央和地方间实行财政分税制。其特点在于:一是设置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二是注重用“因素法”对中央财源进行转移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稳定,但也出现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因此1990年代以来,印度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在经济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 标签: 印度 财政税收 发展 改革
  • 简介:“南宁渠道”既是一条综合的、宽广的、多元的、立体的、稳固的、多边的、双边的、时代的、开放的、包容的、共赢的、文明的渠道;也是政治互信、政策沟通、设施相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渠道.它有力地服务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及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广西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促进了广西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 标签: 南宁渠道 性质 功能作用 成功经验
  • 简介:印度自从独立以后,一直坚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经济,期间政策虽有变化,但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实行严格的产业导向,并以先导产业的培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奠定良好基础.但其政策过于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利用FDI的规模以及其他功能作用的发挥.

  • 标签: 印度 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政策 投资政策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 简介:加入WTO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必然联系,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经济改革措施的一部分,印度就审慎推进了货币可兑换进程,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印度对资本项目自由化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其关键内容是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自由化.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是大势所趋,从印度的作法可受到一些重要启示.

  • 标签: 印度 资本项目可兑换 自由化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