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在印度近代的(对外)民族主义斗争和(对内)世俗主义改革的'双重奏'局面中,国大党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两者各自的轻重缓急,并以尼赫鲁为代表,面对宗教传统深厚且教派冲突激烈的社会现实,形成了自己成熟而系统的世俗主义的国家观念.而国大党世俗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印度世俗化在制度的层面得以实现的先导.

  • 标签: 印度 国大党 尼赫鲁 世俗主义国家观念
  • 简介:泰国著名导演查崔查勒姆·尧克尔和彭力·云旦拿域安的数部作品都通过描绘乡村青年在都市中的遭遇来反映泰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消费主义冲击下的弱势地位,甚至更进一步反映泰国整个国家在踏入全球化市场时的窘境。同时,通过'返回乡村'的主题,这些电影作品也倡导向自给自足、简单纯朴的传统生活方式回归。通过对两位导演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文本进行比较,本文试图从若干部类似主题的电影入手,观察20世纪下半叶泰国传统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对抗对泰国的都市和乡村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标签: 消费主义 传统文化 自给自足 泰国电影 经济危机
  • 简介: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 标签: 人类环境 挑战 环境意识 观念转换
  • 简介: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朱锋区域主义(regioalism)和全球主义(global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中引起普遍争论的两大问题,是对当前国际关系结构和现状发生重大变化的概括和总结。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亦即区域化和全球化。...

  • 标签: 区域主义 全球主义 国际关系 区域化 世界经济 区域经济集团
  • 简介:日本文化中“人”的观念米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人”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人”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 标签: 日本文化 “人”的观念 《源氏物语》 梅棹忠夫 日本文字 自我意识
  • 简介: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姚卫群THE“SUNYA”CONCEPTNTHEBASICDOCTRINESOFEARLYBUDDHISM¥YaoWeiqunThisarticleclescribestheoriginalstateof“sunya”c...

  • 标签: “空” 小乘佛教 婆罗门 基本教义 大乘佛教 缘起说
  • 简介:引言东南亚华人妇女的历史是一部比较短的历史。尽管中国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但许多来菲的商人或劳工都把妻子和亲属留在中国。在西班牙统治期间,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华人妇女,使得华人男子与菲律宾妇女的异族混合婚姻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甚至晚至1903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仍然显示,在菲律宾大约41,035名华人中,只有517名妇女,男女性别比例是1,000:13。据说,当时在马尼拉的大多数华人妇女是妓女或姘妇。这些妇女中的许多人(40%是在14岁以下)有可能是作为“妹仔”亦即婢女被带入境的。

  • 标签: 东南亚华人 统治期 华人社会 男女性别比例 经济自由 离婚理由
  • 简介: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的共识。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的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化的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化的海上力量;灵活的力量运用与软实力的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都是国际体系内的突出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新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影响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新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深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应该包括全球能源治理、国际交流对话、双边合作等三个方面。中国要倡导能源全球主义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共赢参与和塑造国际能源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及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

  • 标签: 新能源 功利主义 全球主义 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 国际合作
  • 简介:古代印度人的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大部分环节都涉及方位原则。汉译佛经中就记载了印度'东为初方,南为右方,西为后方,北为胜方,殿堂皆面东,说法多面东'的方位观念。在《往世书》和工巧明文献中,种姓制度与方位观结合,四种姓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方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镇布局。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方位尊卑观,第二部分追溯其理论源头。

  • 标签: 印度 方位观 印度教 种姓
  • 简介:2月19日,经过近四年的谈判,日本与伊朗终于就阿扎德甘开采问题签署了合同.这不仅为日本今后的能源供应奠定了基础,也表明长期以来日本所推行的中东能源外交在新世纪又取得突破.

  • 标签: 日本 能源外交 中东地区 外交政策 开放意识
  • 简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出总体规划。在这前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何落实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本质上,这也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观念与方法论问题。就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识基础与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进而就中国"海洋强国"的哲学内涵进行概括。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意识普遍觉醒和承继传统海洋认知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合"观念基础及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逻辑。因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在观念上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开放为准则,而在海上竞争层面则强调对话与规则。

  • 标签: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观 海洋安全 海上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正>“布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一)信仰——伊斯兰布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 标签: 巴基斯坦 伊斯兰社会主义 人民党 伊斯兰教 马克思主义 基本指导思想
  • 简介:拉美反美主义由来已久,无论是其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在世界反美主义浪潮中都值得关注。拉美反美主义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是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实行一系列霸权主义政策。只要美国不放弃对拉美的霸权主义政策,拉美反美主义就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新的高潮。

  • 标签: 拉丁美洲 反美主义 根源 特征
  • 简介:恐怖主义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呈蔓延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有民族主义、宗教、极右和极左等类型。世界各国普遍谴责恐怖主义,并且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 标签: 恐怖主义 暴力 民族主义 宗教 政治思潮 反恐怖主义
  • 简介: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的影响。菲律宾对中国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领土政策,以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的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的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的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和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的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 标签: 领土争端 南海 中菲关系
  • 简介: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 标签: 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社会 马来亚 海上交通 华文教育 国籍问题
  • 简介:美国部分放松卫星出口管制,是对本国商业卫星国际市场份额下降、太空工业基础萎缩、国际竞争加剧作出的反应。美国调整卫星出口管制政策的宗旨是寻求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同时又要确保美国太空优势地位。但美国对中国维持原有的卫星出口管制政策,这使得中美太空合作前景不乐观。

  • 标签: 美国 卫星出口管制 中国 太空合作
  • 简介: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 标签: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 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