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历史上文明进程的不同及其他原因,俄罗斯与欧盟之间既存在利益合作,又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分歧。尽管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了回归欧洲的战略方针,双方的合作前景良好,但由俄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和分歧,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不大。

  • 标签: 俄欧关系 外交合作 挑战 前景
  • 简介:2000年6月中旬,我与浙江省侨史专家章志诚先生,应欧洲数个侨团的联合邀请,去欧洲对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考察,4个月中足迹遍及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葡萄牙8国,走访大中城市45座,对244位侨领进行采访,同时也和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及部分外

  • 标签: 华人社团 华人经济 欧洲 华文教育 民俗文化
  • 简介: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盟,最终支持退出与留在欧盟的比例分别为51.9%和48.1%,退派以3.8%的微弱多数胜出。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即辞职。

  • 标签: 英国首相 欧盟 卡梅伦 辞职 全民公投
  • 简介:巴基斯坦总理娜齐尔·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毕业后进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回国在外交部工作.1977年至1984年过着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1984年获释并流亡英国,1986年回国参加政治斗争.1988年12月当选巴基斯坦总理,1990年8月6日她的政府在执政20个月后被总统解散.1993年,下野3年后再度任巴基斯坦总理,1996年被总统解职,至今流亡国外.1987年12月与阿西夫·扎尔达里结婚,生有3个男孩.

  • 标签: 总理 解散 执政 监狱 回国 巴基斯坦
  • 简介:<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帝国主义最主要的根本特征。企业兼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本途径。当前美日掀起的企业与银行的购并浪潮,必将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进一步加强,并给世界经济以及政治带来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企业购并 美国银行 兼并浪潮 欧共体 经济区域化 收购
  • 简介: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给美国对外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美关系也不例外。在前任总统奥巴马任内,由于亚太和中东热点频发,对政策并非美国全球战略重中之重,跨大西洋关系偶有波动,但基本保持稳定发展。而特朗普执政后,由于其个人理念、对表态与前任差异巨大,欧洲对美政策走向忧虑重重,担心美关系基础遭到动摇。

  • 标签: 美欧关系 特朗普 执政 美国总统 美国全球战略 跨大西洋关系
  • 简介:近来世界政治中一个相当突出和重大的事态,是继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开启大西洋两岸间的一个空前紧张时期之后,美在政治和战略上迅速和显著地接近。它们目前彼此呼应和合作的程度即使没有接近往昔的冷战高峰岁月,也已经接近冷战后曾有的共同军事干涉时期。德国默克尔担任总理以来,一直采取亲美政策,与其前任大相径庭;法国自2007年政府更替以后亦如此,尤其令人注意的是萨科齐总统近来公开宣布法国意欲重返20余年前退出的北约军事组织;英国目前已非布莱尔执政末期国内舆论强烈诟病本国政府积极参与伊拉克战争可比,新首相布朗4月中旬访问美国时发表重要演说,主题为恢复和弘扬英美特殊关系。

  • 标签: 战略需要 美国 欧洲 伊拉克战争 中国 中欧
  • 简介:随着东欧局势的动荡以及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内外政策上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各国越来越关注今后欧洲形势的发展。欧洲将形成什么样的新格局,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关系走向如何,更是人们所关心的大问题。美苏首脑在马耳他会晤后,布什总统在布鲁塞尔北约盟国领导人的会议上强调美国和北约盟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说,美关系(跨大西洋关系)'可以创建一个新时代和一种新大西洋主义的结构'。去年12月12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在西柏林新闻俱乐部进一步阐

  • 标签: 大西洋主义 布什政府 美国国务卿 内外政策 战略武器 超越遏制
  • 简介:葡萄牙人发现印新航路的意义和影响,当时甚于哥伦布发现西印度.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在探讨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的同时,推进了对地理大发现的研究.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人继续东进,实行殖民扩张,于1553年窃据了我国澳门.

  • 标签: 意义 利润 时间 人选 印度 欧洲
  • 简介:"9.11"事件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普京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及时改善了同美国及北约的关系.但是俄与美的迅速接近并不能掩盖双方在美国驻军中亚、削减核武器等重大战略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 标签: 美国 欧盟 战略利益 军事 "9.11"事件 俄罗斯
  • 简介:新大西洋共同体前景探析郗润昌(一)1994年年底,英国国防大臣里夫金德率先提出了在欧美间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的设想。接着,当时任法国外长的朱佩和德国国防部长吕厄亦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而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于1995年6月2日在马德里对欧洲人所提出...

  • 标签: 美国国务卿 前景探析 朱佩 战略利益 里夫 克里斯托弗
  • 简介:从“全大厦”到独联体一体化杨淑珩一、戈尔巴乔夫建设“全大厦”构想的破灭建设“全大厦”是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产物。改善欧洲安全环境,发展同西方的合作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欧洲在20世纪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二战结束以来美苏全球战...

  • 标签: 独联体国家 欧洲安全 东欧国家 集体安全体系 俄总统 纵深防御战略
  • 简介:欧元区成员国财政扩张效应的直接影响是推高区内利率水平,而成员国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由于目前全球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而且油价上涨的不确定性给央行利率政策博弈带来难度。本文基于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纪律执行情况,对当前美、的利率水平差异,以及对油价与利率变动相关性的分析,对欧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做出研判。

  • 标签: 溢出效应 短期利率 汇率 欧元 财政 政策
  • 简介:美国的马汉和英国的科特都是享誉世界的海权战略学家,他们的海权思想在产生背景、理论内容和后继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区别:虽然他们的海权思想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马汉海权论诞生于亟待海外扩张的美国,而科特的海权思想诞生于海洋霸权国英国;二者均重视海洋的重要性,但马汉强调海权优于陆权,科特则支持海陆均衡;马汉认为海权的核心是绝对制海权,科特则认识到了制海权的相对性;在海军战略和建设等方面,马汉建议建设进攻性舰队,强调海上决战,科特主张建设攻防兼备的均衡舰队,并阐释了有限战争思想;马汉的海权思想对当时世界各国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现在,科特海权思想对战后美国海军转型和当下美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比较他们的海权思想,可为当下我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标签: 马汉 科贝特 海权 海军战略
  • 简介:佩·格里洛原名朱塞佩·皮耶罗·格里洛(GiuseppePieroGrillo),媒体多称其为佩·格里洛,是意大利社会活动家、戏剧演员和博客作家,民粹政党五星运动领导人。他性格张扬、富有表演欲,对内政策理念激进,对外立场个性鲜明,对华有不友好记录,其政策主张对意大利和欧盟主流政治构成挑战。

  • 标签: 意大利 领导人 运动 社会活动家 戏剧演员 政策理念
  • 简介: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历经死敌-好友-伙伴-对手的多般变化。近年来,围绕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在欧洲新建军事基地、欧洲常规力量部署以及能源领域的矛盾冲突,俄关三方关系复杂,尤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方的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欧洲 北约东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