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完整保存的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正在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这座古城自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进入本世纪文物保护最好时期,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以整座城市为内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一九九七年四月派专家赴平遥考察。平谣县副县长安锦才对此项申

  • 标签: 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明清时期 文物保护 环境质量
  • 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建筑群是指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历史建筑群。2010年8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也是河南省继龙门石窟、殷墟之后的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它们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

  •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群 天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
  • 简介:<正>阿散蒂传统建筑位于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的东北部,是阿散蒂文明最后保留下来的物证,该文明于18世纪达到顶峰。现在保存下来的那些木草结构住宅,是公元19世纪初,当地居民就地取材、采用传统方式建成的,成为

  • 标签: 大城市 防水处理 类社会 非洲地区
  • 简介:<正>目前,旅游活动每年以5亿多人次的巨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国际旅游将达到每年10亿多人次。全球现已有522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但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遗产仅有十几项,只占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4%。之前我国12年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申报28个世界遗产项目,批准的也只占3/4,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两个标准看,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自身独特的价值,二是现有的保护水平。鉴于五台山拥有极其丰厚的历

  • 标签: 五台山 世界文化 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随着全球文明的发展不断扩大.文化遗产的范畴包括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类.中国从对有形文物古迹的保护逐步扩大到对以无形文化遗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全面保护.建立和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 标签: 文化遗产 中国 民族文化 民间文化 法律保护
  • 简介:实践证明,如果不重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必将导致丧失文化个性的“无国籍”城市的出现,即所有城市呈现相似的建筑模式和街道景观,使人们难以寻找区域的特性和固有魅力。

  • 标签: 文化遗产 内容 保护 文化个性 建筑模式 延续性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于1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更有效保护、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提升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法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 法制化进程
  • 简介:一提到保护文化遗产,人们就会想到“精华”与“糟粕”的问题。我在凤凰台的“世纪大讲堂”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之后的第二天,一个网友便在我的个人网页上贴了一个帖子,用嘲讽的口气说:“比如我们中国妇女的三寸金莲,那是多么的高雅,多么的精致,多么的耐人寻味啊!除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雕细刻,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创造出如此珍贵的人体艺术?”这位网友的话是反话,但他的想法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妇女 耐人寻味 中华民族 人体艺术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孙家正 文化部 守护
  • 简介: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涉及到农村文化发展的空间等多方面的问题。建设文化型农村是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思考。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农村与文化遗产二者的价值,保护好文物对历史的见证,文化对记忆的发展,实现人与物的结合以及城乡文化发展的共享,同时探索在文化农村发展中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使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能够融入到文化的发展中。

  •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农村 经济规划 文化特色 发展模式
  • 简介:遗址类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遗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在数量和范围上不断缩小。只有通过明确概念、完善专业立法、加强地方立法、制定配套措施的综合模式,才能够防止"遗址"的独特价值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 标签: 遗址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皿脉,人民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血脉、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在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断地在保护中再创造,为群体、社团或个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生活 文化多样性 知识体系
  • 简介:荆州人杰地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迭411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元末起义首领陈友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著名文学家“三袁”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的名人。荆州的时尚风俗、风土人情、祭祀崇信、人生礼仪等各个领域,历经沧桑岁月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民俗文化。做好这些特色地域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对于弘扬荆州文化、宣传荆州形象、打造荆州品牌、促进荆州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荆州 文化遗产 保护继承
  • 简介: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扬州地名文化遗产是呈现地域的文脉、传递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和历史感、承载扬州地域所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及理想信念等的重要载体。健全完善扬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加强对扬州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加大扬州地名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弘扬与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有利于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 标签: 地名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文化扬州
  • 简介:一、文化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权 传统文化 文化表现 遗产法 组成
  • 简介:近年来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不足,根本性问题在于监督机制的缺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监测与评估,是制度化建设的一种选择,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监测 评估 监督机制
  • 简介:浙江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0年省委制定颁布《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以来,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事业发展。2003年,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同年,又在《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符折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年,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明确就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断江省文化保护工程》;同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布《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又被省人大、省政府列为一类立法项目。为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省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省历史义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浙江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工作会议 民族民间艺术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