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筷子是咱中国人使用最多的餐具。家庭自用的筷子人们常常认为只要日常消毒彻底,就应该是健康卫生的,可以长期使用,可普通竹木筷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筷子表面的可食角漆遭受磨损,筷子内部的木质纹理露出,形成细小的凹槽。筷子沾染的食物残渣、油脂等容易在凹槽中积累,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有报道称,藏在筷子细小凹槽里的细菌,可能会引发痢疾、肠胃炎等疾病。

  • 标签: 筷子 污染 诀窍 中国人 肠胃炎 细菌
  • 简介:风险社会视域下开放式构成要件的积极入罪模式和法教义学视角下谦抑原则的出罪模式影响了污染环境罪立法和司法实践走向。以法教义学视角审视污染环境罪的刑事政策,通过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审视出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的模糊性、违法阻却的虚置和有责性的突破。从规范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的教义学进路出发,着重强调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以及污染环境罪的解释原则。污染环境罪的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当前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现状,还需要在刑事政策和社会风险互动关系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刑事政策的刑法贯彻与落实。

  • 标签: 法教义学 污染环境罪 规范性 刑事政策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的稳步推进,跨区域水污染问题逐步凸显起来。多年来,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期间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碍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面临着协作困难等主要困境,运用协同理论构建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通过“协作”“竞争”“制衡”三大机制及其运行关系,推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应产生、协同效能提升、协同效益持续,能使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 标签: 协同治理 跨区域水污染 协同理论 模式调试 机制创新
  • 简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概念,具有实在性和建构性。我国刑法理论界所主张的风险刑法,关注实在性的风险,据此论证应当承认过失危险犯,进而认为污染环境罪是过失危险犯,并不妥当。不能从社会学的"风险社会"推导出刑法学的"风险刑法"。从"风险刑法"概念推出"过失危险犯",也存在理论上的障碍。传统刑法并不否认抽象危险犯,但这与风险刑法无关。抽象危险犯作为"行为本身的危险",尽管在司法中不需要判断者积极判断,但并非不要任何判断。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的危险犯,不是过失犯罪。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过失危险犯
  • 简介:通过三步合成(E)-二(对3-硝基苯甲酸)乙烯(C16H10N2O8)配体,并由此通过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n2(EBNB)2(BPY)2·2H2O;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等对所得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荧光性能;以洛贝林为模型药物,研究了Zn2(EBNB)2(BPY)2·2H2O对该药物的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结果说明,Zn2(EBNB)2(BPY)2·2H2O对洛贝林的最高载入量达0.355g/g,载药体系的体外释药为明显的两相模式。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Zn2(EBNB)2(BPY)2·2H2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金属有机框架 洛贝林 载药量 药物缓释 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