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裁判要旨】在有数天提押未送还监室的线索印证被告人的刑讯逼供辩解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出具未刑讯逼供的书面说明,但不出庭作证,且不能提供该时间段内的同步录像,结合审前供述前后矛盾、同案犯审前供述相互矛盾的情况,可判断侦查人员出具未刑讯逼供的书面说明不具有证据能力。对证据的关联性应根据经验法则进行判断,无关联性则无证明力。

  • 标签: 证据能力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标准 刑讯逼供 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 简介: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该权利要求在对场所进行刑事搜查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基准将其分为住宅和其他场所,并适用不同的搜查程序体现出对公民住宅权利的保护。西方普遍接受的隐私权理论为住宅和其他场所的界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在我国刑事立法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当采用宪法隐私权学说作为区分住宅和其他场所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对公众的开放性原则作为判断基准。

  • 标签: 搜查 场所 住宅 隐私权 开放性
  • 简介:联网金融创新的外衣和相关监管法规的滞后导致伪P2P类非法集资平台是否合法合规存在模糊性认识,进而易导致平台从业人员违法性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刑事责任理论体系下仍属于必要要素,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并不牙盾。对于伪P2P类非法集资平台从业人员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可以从资金池和平台机构属性角度原则上推定其从业人员的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但基于法律信赖构成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阻却事由。

  • 标签: 非法集资 违法性认识 判断方法 法律信赖
  • 简介: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判断已经逐渐开始对司法判断的过程产生实质影响。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司法判断合理性的同时,要防止科学判断对司法判断产生消极影响,从判断主体、事实认定要求、价值取向、判断顺序、判断结果等方面合理区分两者界限,在完善司法过程中找准科学技术应用机制的切入点。

  • 标签: 司法判断 科学判断 界限
  • 简介:<正>序说在严重暴力犯罪的场合,犯罪行为一旦造成死伤结果,司法人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是否可以考虑对被告人适用死刑?如何适度调整这种思维定势,防止死刑适用时出现偏差,是研究死刑问题时需要加以考虑的。以往对于死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抽象层面。一般的分析主要涉

  • 标签: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适用死刑 死刑限制 司法限制 故意杀人罪
  • 简介:我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内容全面,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我认为不仅仅在教育上,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积极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言献策,争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大代表。

  • 标签: 人民的根本利益 规划纲要 “十一五” 人大代表 教育界
  • 简介:<正>自然科学探究自然界的齐一性,目的是要形成具有客观普遍性的事实判断和定律,社会科学则以价值为对象。——艾德尔班法律及命令都同样区别于对事实的陈述,从而属于同样的逻辑范畴。——哈耶克契约成立,既然构成法律生活秩序之一部分,则价值意义之充盈于契约文字之内,乃属无可避免。——邱聪智

  • 标签: 法律行为 成立要件 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意思表示 立法者
  • 简介: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

  • 标签: 精神追求 关心 广播电视 获取信息 技术含量 工具
  • 简介:犯罪未遂作为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表现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这一现象。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与犯罪未遂的规定,不难发现,成立未遂犯,判断对象是行为人认识的事实,判断标准是行为时的科学的判断。从形式上看,犯罪未遂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但又不充足犯罪构成的形态;从实质上看,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在直接追求犯罪结果中,主观罪过未能充分展开的状态。

  • 标签: 着手 罪过 未遂 危险 判断对象 判断标准
  • 简介: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考察了因果关系判断的司法实况,得出如下因果关系的司法判断规则:客观自然条件和特殊体质都不应影响因果关系的判断;被害人自主行为介入的,阻断先前行为因果关系,被害人被迫行为介入的,不影响因果关系成立;介入第三人行为时,如果第三人行为不能独立地引发危害结果的,先前行为的因果关系成立,如果第三人行为能独立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则先前行为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正常的自然因素介入,其危险性不足以独立地引发严重危害后果,最终危险的实现没有超出一般人认识经验,因果关系成立;异常自然因素的介入提前实现或引发更高的风险,能独立引起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不成立。

  • 标签: 因果关系 司法判断规则 双层因果关系 相当因果关系
  • 简介:新闻说:备受社会关注的“四川情义男”吴加芳及其相识9天便登记结婚的刘如蓉,在深圳参加了由南山区妇联主办的“鸳鸯和鸣”来深建设者集体婚礼。诸多网友给这篇新闻评论,其中大多数指责吴加芳竟然征前妻离世仅半年就另寻新欢,可见当初对妻子的行为实属“虚情假意”。

  • 标签: 婚姻 吴加芳 家庭生活 感情生活
  • 简介: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难点是危险方法之界定.可考虑引入不能犯的危险判断学说并适度改造,其危险判断体系为:判断资料可查明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主,但特殊情况下可考虑一般人认识到的事实;判断时点事前判断为基础,但判断主体可结合具体情况考虑事后判断的必要性;判断基准科学的一般人的认识为准,对于特殊情形、特定主体等,可考虑本人认识到的情况;鉴于本罪的危险方法因开放式犯罪构成要件规定而易成为口袋罪,应严格把握判定危险方法的范围,并区分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在此基础上,应以极端暴力性支撑的针对不特定或多数人的重大危险状态为准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 标签: 危险方法 公共安全 判断基准 极端暴力性 定量对比
  • 简介:提出并阐述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中,技术鉴定必须遵循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审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法定义务为路径,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思维。

  • 标签: 医疗纠纷 司法鉴定 法定义务 过错判断
  • 简介:作为罪数理论的核心,罪数的判断不只是计算犯罪的单复,更关乎刑法目的的实现。然而现有的罪数标准由于种种缺陷均无法承载一罪、数罪的区分功能。从罪数论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定位来看,其为连接犯罪论与刑罚论的桥梁,因此,犯罪个数的量定必须考虑相关犯罪要素的齐备和刑罚效果的适当,应在法益的基础上,综合行为、犯意等各种要素,并结合刑罚的充分必要性而为认定。

  • 标签: 罪数 判断标准 犯罪要素 刑罚适当性 综合认定
  • 简介:在碎尸案件的法医检验中,根据损伤确定加害人的左右利手,对缩小侦查范围,迅速侦破案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这方面法医界一直很少涉及,文献也少见报道.笔者经过多年的检案观察,发现用锐器旋转式切割肢解尸体,可根据切创的损伤特征,加害人切割时的状态等情况,确定出左右利手.现报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加害人用锐器旋转式肢解尸体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右利手切割呈顺时针方向,左利手切割则呈逆时针方向.确定顺逆时针方向首先必须准确判断出切割的方向及切割体位的判断.1切割方向的判断确定切割方向可以通过切创的典型特征反映出来:①在肢解断面类圆形创周外有切线形的切创及切划痕;②在创周处有呈锐角形的游离皮瓣;③在断面外周可有大块游离的皮肤等软组织.

  • 标签: 碎尸案 肢解尸体 切割方向 加害人 右利手者 损伤特征
  • 简介:丘汉平(1904-1990)是东吴大学法学院著名的罗马法教授.他走上罗马法教育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悉心地培养和细致地呵护.他对于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深有洞见的判断,既有扎实的学理依据,又基于对古典时期罗马法的深入研究.从他撰写的《法学通论》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罗马法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丘汉平罗马法的研究成果中,最值得称颂的是他于1935年9月出版的《罗马法》教科书.本文从“注释详尽”的角度对丘汉平的《罗马法》一书作了初步的解读,既有总结丘汉平罗马法研究成就之意图,又充满对丘汉平“奋斗”精神的仰慕之情.

  • 标签: 丘汉平 罗马法教育 罗马法
  • 简介:天津赵春华案的判决凸显的是对刑法条文的形式理解与实质判断之间的紧张,仅在量刑阶段进行实质考量的做法并不合理。就赵春华案及类似案件而言,现有的四种去罪化的解决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立足于解释论,通过对非法持有枪支罪中枪支、持有与抽象危险的要素做限制性解释,是更为理想的解决路径。对涉枪罪名中的枪支概念宜做不同于行政法上的枪支的理解,这在法教义学上存在充分的理由与根据;同时,基于持有型犯罪的特殊性,对持有与抽象危险这两个要素均应做严格的限定。赵春华案折射的法条主义现象,其方法论上的缺陷在于,对理解与适用相关的罪刑规范时置实质的价值判断于不顾。要走出法条主义的困境,司法者应当注重发挥刑法解释的功能,对实质的价值判断保持必要的敏感,同时掌握与学会运用各种解释技术,尤其是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的方法。

  • 标签: 刑法解释 价值判断 非法持有 枪支 罪枪支 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