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是美国法学院流行的说法,本意在于鼓励法学院新生尽快熟悉实践中的制度环境与法律技术。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这句话被引入中国,它就被误读为法律人拥有且应当拥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误读的成因,论证所谓“法律人思维”其实并不为法律人所专有,以及在所谓“法律人”共同体中也不存在统一的法律人思维方式。进而本文还将指出,这种误读是中国法律人有意营造出来的结果,因为他们可以借此获得话语权威以及其他一些特权。本文不想贬低常规意义上的法律技能,而只是认为,法律人不能沉湎于纯粹由概念和规则编织出来的天国,而应当在实践中慎重考虑社会后果,善于运用各种社会、政治的知识与经验,最终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

  • 标签: 法律人 法律人思维 法学教育 法律实践
  • 简介:4月9日下午,作为2013年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培训进党校的重要内容,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田前往市委党校,为2013年春季主体班作了题为《运用法治思维、法洽方式预防腐败犯罪》的预防法制宣讲。听课的500多名学员来自党校多个干部培训班,既有市管领导干部、区县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也有市级机关处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组织部门的选调生。

  • 标签: 法治思维 腐败犯罪 预防 企业领导干部 干部培训班 教育培训
  • 简介:思维本身具备哲学属性,法治思维有着哲学与法律进一步联结的丰厚意蕴。检察官的伦理是确定的职业伦理,我国刑事起诉书说理性的不足与忽略对检察职业伦理良善目的的实现起着消极的作用。从逻辑到经验、从知}生到理性、从主观到主体、从实体性到生成性这四种哲学思维的方式有助手检察官法治思维的养成。

  • 标签: 法治 经验 理性 主体性 生成性
  • 简介: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常将商号类招牌作为广告进行合法性审查,忽视商号与广告的功能区分,因袭不合理收费的行政管理思维,导致法律适用的错位和机械执法的尴尬,凸显法律逻辑和法治思维的盲点。戏仿商号顺应市场经济的自由本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不规范语言文字存在明显区别,不应一概禁止,应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进行公序良俗的价值补充和合规性判断,体现应有的法治思维和执法艺术。

  • 标签: 店堂招牌 戏仿 商号 广告 规制 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