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指纹状态属性的认定是当前指纹鉴定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指纹鉴定中的押名指印一般情况下都是押名人生前主动捺印形成的,但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作案人为了扰乱侦查视线、逃避惩罚或获取某种利益,而利用尸体指纹捺印伪造死者生前的押名指印的情况,因此对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研究将有助于侦查破案或对事实的确认。早期尸体现象是尸体指纹具备区别于活体指纹的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关键,再加上指纹本身所具有的反映性,这"三性"共同构成了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基础,为判定尸体指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尸体指纹的研究,一方面须得益于尸体指纹捺印外观特征规律的深入总结,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微观层面的尸体指纹汗孔特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之,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可靠性,进而使这一认定结论能作为一种科学的鉴定意见在诉讼中运用。

  • 标签: 尸体指纹 种类认定 依据 分析方法
  • 简介:普通高校用指纹考勤强制晨读事件,可以按照目的与手段细分为强制晨读和指纹考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强制晨读涉及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学习自由权的冲突。高校强制晨读,不仅超越了宪法所规定的学术自由,也构成了对学生生活的干涉与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因此,高校强制晨读缺乏合法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指纹被运用到各种场合之中,公权力收集指纹和公民隐私权保障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在社会管理各领域存在关于收集指纹的规定,但并未有上位法授权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指纹提取。指纹机考勤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善意目的,也并非出于公共利益,且不具有现实紧迫性。公民隐私权在位阶上高于学校管理权。普通高校不但没有强制收集指纹的主体资格,其强制晨读及指纹考勤也不符合比例原则,在手段必要性和限制妥当性方面均存在瑕疵。

  • 标签: 普通高校 指纹考勤 宪法 学习自由权 隐私权 比例原则
  • 简介:在文件检验甚至各类刑事技术手段中,言语识别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手段,能够发现侦缉对象的行踪。该文就一个杀人案件的分析、研究,说明通过研究言语人的言语特点和规律,准确分析言语人的社会群体属性,可以为案件侦查准确提供侦查方向、范围,及早破案。

  • 标签: 言语 言语识别 分析
  • 简介:量刑情节识别是一个现实难题。在法定量刑情节被酌定化、酌定量刑情节被模糊化、功利化追求掩盖了公平正义标准、刑罚根据趋向折中的当前环境下,量刑情节的识别被迫引入到技术性的要求当中。本文努力以情节是否符合刑罚根据要求、是否具有法律明确规定、是否在同类犯罪不同个案之间具有区别性、是否属于非定罪情节为逻辑结构构建起可操作的量刑情节识别方法,力图解决量刑情节识别的困惑,并对民愤、社会形势、刑事政策情节逐一进行了具体的识别检验。

  • 标签: 量刑情节 识别理论 识别方法
  • 简介:当前各类风险屡屡困扰着审判。这些风险除了司法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其他非法律因素。审判风险如何识别?从已知的多维空间开始,即,风险的起源——事实认定,包括证据确凿、证据瑕疵、证据不完整、证据有悖常理、没有证据;风险中心——法律运用,包括是否符合立法目的、法律规则空白、法律规则歧义;风险中人的因素——当事人,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等、性格、诚信度、各方当事人实质平等性、当事人社会境遇;风险的内环境——诉讼程序,包括法官形象能否中立、审判过快或过慢、文书说理程度、涉及争议利益相对度、法官个性;风险的外环境——无形之手等,包括说情打招呼、案外人挑唆、社会舆论等。根据已知的分析,提出风险评估指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并提出兼受并蓄的评估方案和丝丝入扣的评估方法。

  • 标签: 审判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多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