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六月一日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继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之后又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颁布实施。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将计算软件列入保护范围,并在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计算软件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六月四日国务院第84号令发布了《计算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文主要就《条例》有关条款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 标签: 技术合同法 著作权人 计算机软件 保护办法 保护范围 侵权行为
  • 简介:计算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是当今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比较的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复制权界定问题、反向工程问题、技术措施保护问题这一系列有待重点研究的问题。

  • 标签: 计算机软件保护 保护问题 复制权 著作权保护 并重 问题研究
  • 简介:目前,各个国家都倾向于用著作权保护计算软件,我国也不例外。因此,要讨论反向工程在版权上属于哪种权利,这就涉及了反向工程法律属性的问题。反向工程所涉及的法律属性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反编译和反汇编的法律属性问题。计算软件反向工程所涉及的是著作权当中的复制权。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反向工程 著作权法
  • 简介:保护计算软件对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界对如何保护、保护水平如何定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当前在计算软件保护领域的主要法律保护模式,指出客观存在的高立法水平与低执法水平之间的矛盾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关于完善我国计算软件法律保护机制的基本构想.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法律保护 信息产业 立法 中国 著作权法
  • 简介:一般而言,计算软件著作权人维权的方式包括商业谈判、仲裁、调解、民事诉讼、行政手段、刑事手段,等等。本文的焦点将集中于版权法领域的损害赔偿责任,运用案例类型化的研究方法对2012—2013年度的司法审判实践进行研究,在形成"案例类群"的基础上,将包含在不同判决书中的详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归类、比较和分析,同时运用箱型图等手段协助这个发现的过程,最终揭示出计算软件侵权赔偿案件的"家族相似性"及其差异性,与2005年度形成对比。本文在最后指出,2012—2013年度的司法审判实践显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如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率偏高、法院对权利人诉讼请求的数额的支持度偏低、大部分裁判文书对赔偿的表述过于简单,等等,归根到底是受到司法者的悲观者心态的制约。受"软件定价不合理和升级频繁"这种心态的影响,司法实践中出现试图人为降低交易成本以促成交易的现象,本文从司法消极主义和经济分析两方面入手,证明这种做法实际上无益于促进"应付费软件的盗版率"的下降进程。

  • 标签: 侵害软件著作权 损害赔偿责任 司法消极主义 箱型图 经济分析
  • 简介:根据现行的著作权法律,计算软件不用公开源代码就受到保护,这样软件的所有人就能够很好的保护源代码进而很好的防止软件用户对软件的修改。这种情况在某程度上阻碍了软件的发展,也违背了著作权法律的基本原理。自由软件模式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有条件的强制软件作者开放源代码、放弃修改权的做法非常有益于软件的发展和著作权制度的改进。

  • 标签: 开放源码 自由软件 著作权法
  • 简介:完善我国《计算软件保护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探讨喻晓和计算软件集知识、智力、人力于一体,具有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却复制容易、成本低的特点,因而盗取他人软件并进行大量复制、廉价销售就成了某些人牟取暴利的一种手段。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软件盗版行为,我国政府决...

  • 标签: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软件著作权 《条例》 实施办法 软件登记 多媒体软件
  • 简介:我国的《计算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了软件最终用户享有安装权、备份复制权、修改权。笔者从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出发,分析了这三种权利设定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认为应当本着扩大软件最终用户的权利,限制合理使用范围的原则,明确界定这三项权利的范畴,扩充规定软件最终用户享有运行权和出借权。

  • 标签: 软件最终用户 软件著作权人 软件
  • 简介:1案例2011年9月,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以被告无故妨碍其正常生产为由起诉被告,被告则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有原告签名的收条和保证书,原告对该收条和保证书坚决予以否认,遂申请签名鉴定。检材字迹系圆珠笔书写,由标题、正文、落款签名和日期几部分内容组成。

  • 标签: 图像软件 伪造 文件
  • 简介:随着计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软件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断增多。各种软件不断地开发和应用,随之而来对软件的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只有完善法律法规,并大力打击侵权行为,才能有效保障软件开发者的利益。如何判断软件侵权行为是保护正版打击盗版的前提条件,这就是侦查和司法鉴定的计算取证。

  • 标签: 软件侵权 计算机取证 著作权 专利权
  • 简介:诺顿软件误杀案导致中国百万余台电脑瘫痪。受损用户可依质量瑕疵担保责任与产品责任两种不同途径索赔。前者之核心在于考察计算软件许可协议的法律适用,及免责条款的效力。对于软件许可权人的瑕疵担保责任我国法律虽无直接规定,但依据相关民法原理与公平、效率的法理考量,及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参照适用,软件的许可权人应当对被许可人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后者之核心在于考察本案的相关情形是否符合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责任范围。当质量瑕疵担保责任与产品责任发生竞合,请求权人可以择一行使其权利。

  • 标签: 瑕疵担保责任 产品责任 计算机软件
  • 简介:作为功能性技术产品,计算软件在我国著作权法下的保护范围仍处于模糊状况。美国司法实践中对软件著作权保护对象范围的界定经过了较长期探索,积累的理论和司法审判结论对世界软件产业及司法实践影响广泛。我国司法可借鉴美国的经验、理论和案例,以立法目的为出发点,考量技术领域的利益平衡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对软件著作权保护对象范围做出更加明确的合理界定,从而在激励软件开发与促进技术的传播和进步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 标签: 软件著作权 著作权对象 思想表达二分法
  • 简介:2001年上半年,美国微软公司、美国奥多比公司、美国赛门铁克公司和美国欧特克公司等4家世界著名软件公司向上海浦东法院提交诉状,起诉软件最终用户。由于上述4家公司在起诉时仅提交了一份由香港调查公司出具的暗访报告,浦东法院以其基本证据不具备形式要件而要求当事人继续做好起诉前的准备工作。此后,微软等

  • 标签: 软件最终用户 中国 美国微软公司 美国奥多比公司 责任界定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简介: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计算在取证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通过切实有效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的掌握计算取证的功能,为后续的工作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从计算取证的相关概念内容入手,针对具体的取证工作进行信息的确认,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保证取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也能够支持后续工作的及时进行。最后针对计算取证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工作理论,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 标签: 计算机 取证 技术 综述
  • 简介: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方便和效率,然而层出不穷且破坏性越来越大的计算病毒对计算系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损失.计算病毒的出现促使人们必须正视它,不得不采取措施和它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 标签: 计算机病毒 防治措施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安全
  • 简介:略论计算犯罪及刑法遏制莫颂尧,董芳兴,张松涛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手段。利用高科技犯罪的所谓智能型犯罪层出不穷,计算犯罪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犯罪形态。目前在全球范围...

  • 标签: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计算机信息 犯罪人 资格刑 刑法保护
  • 简介:<正>“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观控能力不断被放大的过程。然而,此种力量既可为善,亦可从恶;既可能故意使然,过失使然,亦可能意外而使然。社会的信息化又使人类处于空前的困境之中,当今世界,无穷的信息财富集中于计算系统,无数的工作让位于计算系统。计算已成为社会系统赖以高效运转的基本工

  • 标签: 计算机犯罪案件 犯罪方法 计算机专家 计算机系统 犯罪主体 计算机病毒
  • 简介:作者根据多年在高校计算基础教学中的探索、实施、验证后提出一些新的"教、学"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目的、"教、学"环境,重点介绍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创新环境的实施过程,并为今后的高校计算基础教学的教学和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 标签: 教学模式 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反思 创新环境
  • 简介:本文从指纹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计算检索指纹产生重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重码 重码量
  • 简介:计算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教学已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那么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种评价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的考核方法如何设定和实施,成为计算基础教学中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 标签: 网络 考核方法 过程式考核 总结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