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眼疾使得视力急遽下降,因此很少到昌平来与同学们交流。此次法学院开展法史论坛,和大家见面很是高兴,借此机会谈谈我在读方面的一点体会。

  • 标签: 法史 治史 读史 法学院
  • 简介:这是一部历时30年才初步定稿的作品。那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韦庆远和高放两位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经常到京郊温泉中央档案馆的明清档案部阅读和摘抄有关清末立宪运动的历史档案,还在一些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搜寻有关咨议局及其代表人物活动的地区性筹备立宪资料。历经五六年的资料收集,两位学者正准备动笔之际,却赶上了十年浩劫,这一等便是30年,一直到1993年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清末宪政》—书。[1]现如今,这部书的第一作者韦庆远先生已经于2009年5月11日病逝,另一合作者刘文源先生也于2010年4月4日过世,而已经84岁高龄的高放先生独肩大任,对原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于是,便有了这本于2012年初面世的《清末立宪》。

  • 标签: 立宪运动 清末 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央档案馆 悲歌
  • 简介:西嶋定生是著名的东洋史学家,东京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与京都学派的谷川道雄都是学界巨擘。一个研究秦汉,一个研究中古史,基本的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然而都没有局限于教条,开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西嶋先生早期囿于历史分期的讨论,有着教条化的倾向,但在与京都学派的论战中,不断修正,开始着力于战国以讫,秦汉大一统帝国的构建,帝国权力与一般民众的关系的讨论,帝国与四夷所结合产生的东亚世界,以及背后作为理论支撑的儒教国教化的问题。主要观点见于《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等一系列论文、专著。它的基本观点最后都被汇集于《白话秦汉》,〔U该书深入浅出,使人得以一窥先生学术的大概,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标签: 帝制中国 秦汉史 白话 世界 东亚 京都学派
  • 简介:近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科在很多大学、法学院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吞并的命运,作为法律的一支--革命根据地法制,更是冷门之中的冷门,甚少人去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现实法治影响也微乎其微。以当代中国司法中极为受瞩目的司法调解为例,学者们宁愿去找在西方也是非主流的ADR,或"能动司法"作为理论依据,却忽略了扎根于新中国革命法制传统中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此而言,新作《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1]的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眼光。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陕甘宁边区 历史与现实 创新研究 史学 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