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李大钊曾在《甲寅》日刊发表70篇文章,几乎是将近每两天就发表1文;在《新生活》周刊发表68篇文章,平均每期发表1.2篇。可是,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竟然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存续的近5年时间里,没有用本名或常用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在该报以列武、子棠、其颖、罗敬、田诚5个笔名发表了36篇文章。另外,在《政治生活》以罗敬署名的两文亦为他所作。

  • 标签: 李大钊 笔名 38篇轶文
  • 简介:当社会的秩序遭到破坏,当国家的主权受到威胁,在此等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的紧急权力应该依然受法律规范,还是应该具有超越法律的行政特权?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规范主义僵化地把法律规范看作是绝对的、无例外的和至高无上的,这样不具灵活性的进路在应对紧急状态下国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时往往缺乏建设性。另一方面,虽然施特对规范主义的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的观点焊接了规范与现实,存在着严重的绝对主义倾向。在此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采用了一个"中庸"的哲学观点:他们在洛克的特权理论中找到了国家面对危机时的灵活性,同时又以洛克的法学理论保障了法治在平常状态下的优先性。洛克的理论既有规范主义的元素,同时又允许紧急状态下行政权力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扩张,看似两边讨好,其实却存在内部逻辑的不一致与规范上的不稳定。总的来说,这三方的观点均不能为紧急状态下的法治与行政特权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体系。

  • 标签: 紧急状态 法治 行政特权 康德 施米特 洛克
  • 简介:广东经济发达地区顺德市盗抢机动车犯罪出现一些新特点,为了更有效地遏制盗抢机动车犯罪,应采取一系列具有一定突破性的现代侦破对策,

  • 标签: 盗抢机动车 犯罪 特点 顺德 对策
  • 简介:尊敬的罗豪才副主席,尊敬的江平教授、潘汉典教授、王泽鉴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的成立举行庆祝仪式。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比较法学研究院不仅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件大事,不仅是比较法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感到欢欣鼓舞的事,而且是中国法学界的一件大事。

  • 标签: 比较法学 研究院 成立大会 中国政法大学 致辞 院长
  • 简介:德国的法感情理论最初是为了给一种“反传统的”司法实践寻找一种教义学上的理论支持。这样一种反传统的司法实践是指法官在实务中并没有完全遵循三段论的形式逻辑进行裁判,某些情感因素在裁判中发挥了作用。夏埃尔·比勒的法感情理论认为,裁判者在司法冲突中,并不总是保持着中立第三方的态度,而是采取了一方当事人的观点。法感情并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状态,它也是一种正义的表达。由于法感情被很好地隐藏在案件判决之中,但是它却对案件的结果产生了一种预先的判断,这种法感情既是隐晦的,又是有些危险的,需要法教义学加以控制。德国的法感情理论能够为反思我国司法裁判基本理念特别是如何处理民意问题等提供有益的参照。

  • 标签: 法感情理论 三段论涵摄 法教义学 民意
  • 简介:本文立足于我国刑诉机制的现实转换,以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与刑诉机制的衔接为便,提出了配套制度与刑诉机制的内在关联性,并据此认为我国刑诉机制之所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原因这一是配套制度未能及时建立。因此,配套制度的建立对刑诉机制顺利转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 标签: 机制转型 配套制度 互动机理 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