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2岁精索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接受单次咯酸氨丁三注射液7 mg静脉滴注镇痛。用药后约17 h,患儿出现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血块,尿常规检查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HP),尿蛋白(+++)。患儿同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儿的血尿与咯酸氨丁三注射液有关。先后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6 d后,患儿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11 d后复查,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尿蛋白(++)。1个月后复查,尿潜血(-)、尿蛋白(-)。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血尿 蛋白尿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唾液1,5-脱水葡萄(1,5-AG)的检测方法。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正常代谢(NGT)者和糖尿病患者共100例(NGT 69例,糖尿病31例,男、女各50例),咀嚼Salivette唾液采集管匹配的棉棒收集唾液。采用酶法检测探究检测唾液1,5-AG样本留取及储存方法。采用质谱法检测唾液1,5-AG水平,分析其在NGT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1)唾液采集前刷牙与否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1 min咀嚼40~50、50~60和60~70次采集的唾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采集后立即检测相比,唾液采集后常温或4 ℃储存2 h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NGT相比,糖尿病患者唾液1,5-AG[(1.17±0.24)比(0.94±0.19)μg/ml,t=4.084]及血清1,5-AG水平[22.0(17.6,28.5)比4.6(2.8,8.2)μg/ml,Z=-5.421]均显著降低(均P<0.05)。唾液1,5-AG水平与血清1,5-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66、-0.543、-0.444,均P<0.05)。结论唾液采集过程简单,可于常温或4 ℃短时储存。唾液1,5-AG水平可显著区分NGT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补充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质谱分析 唾液采集 1 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甲基丁基(MIBK)。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技术,通过对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取5 ml样品于20 ml顶空瓶中,加3.0 g硫酸铵,经60 ℃加热30 min后,吸取100 μl顶空瓶上部气体,注入气相色谱经HP-5MS UI(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检测样品中MIBK含量。结果本方法测定MIBK的线性范围为20.0~1 000.0 μg/L,线性方程为y=62.9x-652.5,相关系数r=0.999 8。方法检出限为5.0 μg/L,定量下限为16.0 μg/L。在低(50.0 μg/L)、中(200.0 μg/L)、高(500.0 μg/L)三个添加浓度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3%~100.2%;批内精密度为1.7%~3.8%(n=6),批间精密度为1.2%~4.0%(n=6)。该方法测定尿液中MIBK稳定性良好,样本在-20 ℃及以下冰箱至少可以保存14 d。结论本法简单实用,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MIBK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检测。

  • 标签: 甲基异丁基酮 尿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1,5-脱水葡萄(1,5-AG)是能较好地反映检测前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其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1,5-AG的检测方法、局限性、临床意义进行综述,1,5-AG是继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等之后又一个能较好反映代谢异常的指标。1,5-AG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检测指标的不足,其深入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及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证实。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1,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含低聚麦芽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临床研究,2021年3 - 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轻、中度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一种含低聚麦芽X的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组外用该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每天瘙痒发作时即使用,连续使用14 d。分别于辅助治疗前和治疗7、14 d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入组患者232例,男90例、女142例,年龄(40.13 ± 13.36)岁;观察组156例,模拟剂组76例。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EASI评分[(2.07 ± 2.24)分比(2.29 ± 2.28)分]、VAS评分[(6.22 ± 1.78)分比(6.20 ± 1.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0.06,P值分别为0.486、0.955)。治疗1 d,两组VAS评分相对各自基线的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 0.003)。治疗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值2.67分,显著低于模拟剂组3.35分(t = -2.28,P = 0.024)。治疗7 d和14 d,与基线相比两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853、0.731)。两组均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含低聚麦芽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 标签: 湿疹 瘙痒症 麦芽糖 甘油 低聚麦芽糖X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甘滴眼液联合聚乙烯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DE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DES患者120例,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聚乙烯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烯滴眼液联合羟甘滴眼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康复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湿润长度、荧光染色法评分(FL)]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BUT、泪液分泌长度大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泪液IL-33、TSLP水平均较治疗降低,观察组泪液IL-33、TS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甘滴眼液联合聚乙烯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DES患者,可提升疗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情康复时间。

  • 标签: 白内障 干眼症 羟糖甘滴眼液 聚乙烯醇滴眼液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Res)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高状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25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确定造模成功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Res灌胃组,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Res灌胃组大鼠用Res 40 m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灌胃后当日(0周)、4、8、1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经尾尖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连续给药12周时处死大鼠并取双眼眼球,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RGCs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RGCs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将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组及Res处理组,分别用含5.5 mmol/L葡萄、30 mmol/L葡萄和30 mmol/L葡萄+10 μmol/LRes的培养基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给药4、8、12周时,Res灌胃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糖尿病模型组(均P<0.01),给药后8、12周时,Res灌胃组浓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糖尿病模型组(均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糖尿病模型组RGCs核染色质凝聚,线粒体肿胀及细胞质空泡化;Res灌胃组RGCs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轻于糖尿病模型组。Res灌胃组RGCs层和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36±3.37)%和(23.67±8.98)%,分别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的(83.91±9.8)%和(64.26±1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高组、Res处理组ARPE-1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1±0.26)%、(11.41±1.06)%和(5.38±0.58)%,Res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组细胞核中bax蛋白荧光明显增强,bcl-2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Res处理组细胞核bax蛋白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但弱于高组,Res处理组bcl-2蛋白荧光弱于正常对照组,但强于高组。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高组和Res处理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0.06、0.31±0.09和0.21±0.08,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0.14、0.23±0.09、0.66±0.25;高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es处理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es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es处理组bcl-2/bax值明显高于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s可抑制糖尿病大鼠RGCs以及高环境下RPE细胞的凋亡。

  • 标签: 白藜芦醇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1例45岁女性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给予屈螺炔雌片(Ⅱ)(每片含屈螺3 mg和炔雌0.02 mg)口服、1片/d。用药第11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及言语不清,头部CT血管造影提示右顶叶及颞叶脑梗死。考虑与屈螺炔雌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改善脑损伤症状、降低颅内压、降脂、补铁、补钾及吸氧等治疗。11 d后患者左侧肢体症状较前好转,余无明显改变。

  • 标签: 脑梗死 炔雌醇 屈螺酮
  • 作者: 陈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200
  • 简介:目的:探究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药物流产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70例药物流产患者纳入调研,流产方式均为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依据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最终对两组成效进行比值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服用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药物流产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后,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常含有絮状物与黏液,以往使用纱布过滤会造成细胞损失。二硫苏(DTT)可用于处理BALF黏液,有助样本液化与细胞分散,但其对免疫细胞活率和表面标志物的影响罕见报道。本研究设置浓度梯度DTT对结核患者BALF进行预处理,结果显示0.05%终浓度DTT处理肺结核患者BALF时,可在分散细胞同时,不影响细胞活率及淋巴细胞抗原流式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咯酸氨丁三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4D-HyCoSy)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因不孕症拟行TVS 4D-HyCoSy的患者102例。依据检查前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造影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咯酸氨丁三)51例和对照组(造影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51例,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42/51)。观察组显效3例,有效46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42例,无效9例,无一例显效。观察组超前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Z=-2.707,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9% vs 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P=0.004)。结论TVS 4D-HyCoSy前使用咯酸氨丁三超前镇痛的效果优于阿托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镇痛药 酮咯酸氨丁三醇 阿托品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葡萄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临床特点及生饮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至2019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所有GLUT1-DS患儿共19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基因检测结果及生饮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男13例、女6例,首诊年龄为11.0(1.5~45.0)月龄,确诊年龄为54.0月龄(2.8月龄~11岁);13例以癫痫发作为首诊症状,不同形式的强直-阵挛发作是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7例、局灶性强直或阵挛发作5例、全面性强直4例);4例患儿对抗癫痫药物有效;12例患儿有发作性运动障碍,发作性共济失调在12例患儿中普遍存在;19例患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7例进行脑脊液检查,16例脑脊液糖水平低于2.2 mmol/L,脑脊液/血糖指数<0.45,仅1例正常(分别为2.3 mmol/L和0.47);16例有明确SLC2A1基因变异,错义、移码和无义变异是较多见的变异类型,分别为5、5和3例。19例患儿明确诊断后都给予生饮食治疗,18例癫痫发作有效控制,11例运动障碍有效改善,18例认知功能有效改善。生饮食治疗各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GLUT1-DS确诊时间晚,需提高临床医生对其早期识别,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测及基因检测。生饮食是GLUT1-DS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少数患儿饮食治疗无效。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型 基因,SLC2A1 癫痫 生酮饮食
  • 简介:摘要分析氟烷对全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白介素、皮质、血糖变化的影响。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乙醚,观察组采用氟烷。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白介素含量上升,术后48 h时点下降;术后48 h内,观察组白介素含量更低。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皮质含量下降,术后48 h时点上升;术后48 h内,观察组皮质含量更高。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血糖水平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更低。结果提示结直肠癌手术氟烷全麻效果更理想。

  • 标签: 异氟烷 结肠癌 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 皮质醇 血糖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性关节炎给予咯酸氨丁三注射液6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3次给药约一半时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但未予重视。之后又出现呕吐(呕吐物带血)、黑便,伴上腹不适。考虑与使用咯酸氨丁三注射液有关,停药观察。患者症状持续并加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呕血、解鲜血便、晕厥等。血压58/33 mmHg(1 mmHg=0.133 kPa),血红蛋白92 g/L。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胃窦、胃角多发溃疡,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性休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逐渐痊愈,粪潜血阴性。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消化性溃疡出血 老年人 休克 出血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屈螺炔雌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及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平湖市中医院2018年1-6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及月经不调患者5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屈螺炔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4%,262/270)、月经正常比例(90.74%,245/2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220/270;74.07%,200/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074、25.866,均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79±1.11)d、(24.07±4.23)d,均短于对照组的(5.88±1.40)d、(31.36±5.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22、17.50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螺炔雌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及月经不调,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阴道流血症状,缩短月经复潮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流产,人工 阴道 出血 月经失调 孕激素类 屈螺酮炔雌醇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屈螺炔雌片(Ⅱ)用于治疗中国痛经妇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屈螺炔雌片(Ⅱ)在中国妇女中进行的单臂、开放、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的痛经亚组再分析,共526例受试者纳入痛经亚组。予屈螺炔雌片(Ⅱ)治疗6个周期,在不同随访时点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经期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使用期间的避孕效果、周期控制、出血模式及安全性。结果研究期间,屈螺炔雌片(Ⅱ)对痛经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随服药周期的延长痛经严重程度逐渐降低,基线VAS为(49.5±23.7)mm,第2次访视时VAS为(32.3±24.9)mm,第3次访视为(20.7±19.4)mm,第4次访视为(18.4±18.7)mm,各访视时点所有的VAS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期控制良好,从服药第2周期至第5周期,撤退性出血的发生率从93.9%(450/479)上升至96.4%(431/447),撤退性出血的时长由(5.7±2.7)降低至(5.4±1.8)d;经间期出血的发生率由9.0%(43/479)降至5.6%(25/447)。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92例,发生率为17.5%(92/526),主要为乳房疼痛、恶心、乳房肿胀、头痛、异常子宫出血等,研究过程中未发生死亡、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屈螺炔雌片(Ⅱ)对于痛经症状的缓解具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痛经 避孕药,口服,复合 炔雌醇 雄甾烯类 治疗结果 临床研究 屈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屈螺炔雌片Ⅱ与地屈孕酮片在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太原市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EM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90例,分别于TCRP术后应用屈螺炔雌片Ⅱ与地屈孕酮片进行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EMP患者TCRP术后复发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月经情况均改善,且A组月经正常率大于B组,月经过多率、过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90)低于B组(10.00%,9/90),P<0.05。结论EMP患者TCRP术后应用屈螺炔雌片Ⅱ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地屈孕酮片,能更好的改善月经、抑制内膜增生,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复发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 地屈孕酮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屈螺炔雌(Ⅱ)(商品名:优思悦,简称YAZ)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优思悦组、达英35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前3组皮下注射脱氢表雄(DHEA)建立PCOS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优思悦组、达英35组分别用相应药物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使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8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结束实验。处理前和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Bcl-2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较其余3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优思悦组、达英35组大鼠体质量较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结束时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模型组、优思悦组和达英35组均显著降低[(1.59±0.47)μg/L比(5.22±0.46)μg/L、(2.56±0.38)μg/L、(3.14±0.46)μg/L,均P<0.05];优思悦组、达英35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卵巢组织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优思悦组和达英35组均显著降低(6.168±1.64比33.212±2.27、8.701±2.50、8.782±3.81,均P<0.05);优思悦组、达英35组大鼠卵巢组织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优思悦可通过下调大鼠卵巢组织Bcl-2蛋白表达而改善PCOS。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 避孕药,口服 Bcl-2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米非司+米索前列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引产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妊娠需引产女性患者,年龄(33.4±5.7)岁,年龄范围为22~4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米索前列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UAE,术后口服米非司片,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米索前列组患者采用米索前列引产。比较两组患者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引产结局、胎盘残留情况、清宫情况、子宫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卵巢功能指标[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结果米索前列组患者总产程[(7.20±2.24)h]、住院时间[(5.58±1.83)d]及月经复潮时间[(39.83±13.15)d]均短于常规治疗组[(8.81±2.36)h、(8.14±2.37)d、(47.60±13.11)d];产时出血量[(99.28±31.65)ml]、产后24 h出血量[(86.89±22.50)ml]均少于常规治疗组[(433.96±116.80)ml、(208.17±53.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组患者子宫切除情况[0%(0/45)]优于常规治疗组[1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UAE联合米非司+米索前列引产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患者的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止血迅速有效,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缩短产程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保留生育功能,且对月经恢复、卵巢功能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央型前置胎盘 引产 子宫动脉栓塞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激酶rs17118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深圳市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诊治的、资料完整并成功完成基因分型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97例,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s17118 C/A基因型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CA基因型(44.6%比38.5%,χ2=4.536, P=0.038)以及CA+AA基因型(51.6%比45.7%,χ2=4.008, P=0.045)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CA基因型携带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1.41倍(95%CI:1.03~1.94,P=0.034)。病例组中,AA基因型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1±0.82)mmol/L]和总胆固醇[(3.93±1.22)mmol/L]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2.61±0.86)mmol/L、(4.40±1.19) mmol/L,P=0.050、0.035]和CA基因型[(2.68±0.82)mmol/L、(4.49±1.22)mmol/L,P=0.016、0.012],CA+AA基因型携带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明显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1.05±0.26)mmol/L比(1.10±0.31)mmol/L,P=0.035]。结论木激酶基因可能通过调整脂质代谢,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改变个体的疾病遗传易感性,rs1711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

  • 标签: 木酮糖激酶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