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核心是小脑幕上脑干上方连接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与神经元集合结构,作为脑形态学中心整合大脑与脑干之间信号传递,在运动、感觉、情绪和认知功能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位置深在且解剖复杂,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收益与致残率常受影响,而经外侧裂入路是极具潜力的手术入路方式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年经外侧裂脑核心手术解剖与入路研究进展,为这一域实现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新路径。

  • 标签: 脑核心区 解剖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常见急性创伤之一,目前关于其分型和治疗的研究广泛,微创治疗已经成为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方向。根据300余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结果,提出核心负重的概念,即膝关节在运动常态下,如步行和中等强度跑步,胫骨平台的负重区域。对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薄层CT扫描,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结果显示,在行走状态下载荷为体重的2倍,胫骨内、外侧平台核心负重面积分别为389mm2和363 mm2,分别占内、外侧胫骨平台总面积的33.2%和42.9%;在中等强度跑步状态下载荷为体重的4倍,胫骨内、外侧平台的核心负重面积分别为418 mm2和406 mm2,分别占内、外侧胫骨平台总面积的35.6%和48.0%。据此,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核心负重骨折和非核心负重骨折,两种类型骨折的治疗策略有着显著区别:对于核心负重骨折,复位要求更高,因骨折累及越靠近核心,越力求解剖复位;相反,对于非核心负重,则可以适当放宽复位要求,甚至在部分病例,如单纯撕脱骨折、边缘型骨折、部分胫骨平台Hoffa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总之,在临床诊疗中,骨科医生应重点评估核心负重的骨折,有针对性的选择复位和固定方法,有的放矢,推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更加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创伤 核心负重区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边缘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9年收治的3例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的CD5- CD10-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老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血细胞减少,均在骨髓或淋巴结中发现CD5- 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2例患者诊断为脾边缘淋巴瘤,1例患者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脾边缘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与其他CD5- CD10-小B细胞淋巴瘤进行仔细鉴别。新一代基因突变高通量检测和表达谱分析有助于不典型疑难病例的精准诊断。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脾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确认洁净使用消毒剂的消毒方式,保证对洁净的有效消毒。方法选取新洁尔灭和过氧乙酸对洁净进行消毒,取样检测微生物限度并检测消毒剂残留,考察消毒面积、接触的不同材质、消毒剂作用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任一种消毒剂,每4平方米更换1次完全浸湿消毒剂的无尘抹布,消毒剂与待消毒界面接触5 min后,微生物消杀效果最佳;使用清洁剂进行二次擦拭后,消毒剂残留量不影响人员健康及产品质量。结论确定了适用于洁净区有效消毒的消毒方式。

  • 标签: 洁净区 消毒 消毒药(剂) 环境,受控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散发性鞍血管母细胞瘤,该病目前在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患者女,因月经不规律并泌乳1年余,停经3个月就诊,CT和MR检查示鞍占位,术前被误诊为垂体瘤,行经鼻内镜蝶窦开放垂体瘤切除术,术中因大出血被迫停止手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鞍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为广大放射科和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为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一个思路,对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鞍区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策略。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沂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专业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入选护士的核心能力,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价,手术室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得分为(190.93±4.63)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聘用方式、教育水平、层级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教育水平、层级均是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该院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其主要受护士人员年龄、技术职称、工作时间长短、教育水平高低、层级的影响。

  • 标签: 手术室 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诊断的提高和现代放疗新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肿瘤脑转移(BM)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潜在放疗相关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受到重视。全脑放疗(WBRT)作为BM患者常见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放疗后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而备受争议,而海马转移瘤的发生率及该部位放疗受损所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推动了海马保护性WBRT (HA-WBRT)新技术的开展。本文将讨论HA-WBRT的可行性并总结近年来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脑转移/海马区保护性全脑放射疗法 神经认知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海马在恐惧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病生机制的关键脑。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PTSD患者海马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然而海马亚改变仍不明确。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萎缩,患者再体验症状可能与齿状回神经发生减少导致的模式分离功能障碍有关。儿童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变化不显著,海马前下托萎缩最明显,这可能导致恐惧消退和情景记忆缺陷。PTSD患者海马体积改变或具有一定性别特异性偏侧化现象。脑功能研究结果表明PTSD患者海马亚功能连接选择性损伤,与默认模式网络中关键脑连通性降低。文章从脑影像学角度系统综述PTSD患者海马亚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以期促进对PTSD致病机制的理解,识别海马亚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亚区 齿状回 静息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时受血管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24例拇指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甲瓣或甲瓣联合其他组织游离移植再造,其中趾-指动脉的短血管蒂移植吻合7例,跖背-虎口动脉的中血管蒂移植吻合12例,足背-桡动脉的长血管蒂移植吻合5例。甲瓣供全部行皮瓣修复,岛状皮瓣修复7例,游离皮瓣修复17例。结果术后24例再造拇指和24例供瓣皮瓣均存活。2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再造的拇指功能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供足恢复良好,远期随访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糜烂破溃。手部受与足部供的切口小,远期随访瘢痕小且隐蔽,外形良好。结论根据不同大小的甲瓣,分别合理设计切取短、中、长血管蒂,与受相应的血管吻合,既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减少供受损伤。利用虎口动脉作为中血管蒂甲瓣的供血动脉,血供可靠,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

  • 标签: 拇指 治疗结果 甲瓣 虎口区动脉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孔患者黄斑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孔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孔愈合情况,黄斑中心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试验组黄斑中心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2.362,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黄斑孔闭合者15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5、8.354,P=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8、16.498,P=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均P<0.00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0.843、0.342,均P<0.05),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P=0.956、0.344)。结论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孔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肿瘤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87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海绵窦常见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结果以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切除率:57例(65.5%)全切除,14例(16.1%)次全切除,16例(18.4%)大部分切除;住院时间14~98 d,平均29 d;并发症:脑神经受损30例,脑干受损2例,术后出血4例,脑脊液漏5例,感染4例,垂体受损1例,死亡1例;预后及随访:术后1个月KPS评分超过60分68例,超过80分66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超过70分74例,超过80分72例。术后12个月KPS评分超过80分78例。随访6~120个月期间死亡3例;6例未全切除脑膜瘤术后1~6年复发,4例未全切除神经鞘瘤术后1~8年复发,2例垂体瘤腺瘤术后13个月及16个月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后随访无复发。2例软骨肉瘤、3例脊索瘤、3例生殖细胞瘤术后予以放射治疗,随访期间病灶未进展。其余病例随访期间肿瘤无进展或复发。结论海绵窦肿瘤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合理的术前规划和手术入路,以及具备精准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海绵窦区肿瘤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技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工业居民砷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工业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在兰州市西固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样本,检测砷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模型评估工业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抽取常住居民(包括成人、儿童青少年)进行尿砷和血砷含量检测,分析砷的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和砷与内、外暴露各因素的关系。砷含量均以几何均数表示。结果共采集84份大气PM2.5样本,砷含量为7.53 ng/m3;共采集108份饮用水样本,砷含量为0.002 2 mg/L;共采集40份土壤样本,砷含量为0.14 mg/kg。工业环境中砷的总非致癌风险商为0.39,低于非致癌风险商可接受水平(1.00);总致癌风险为6.59 × 10-5,其中以饮用水经口摄入途径贡献最大,呼吸吸入途径次之,分别占总致癌风险的78.60%[(5.18 × 10-5)/(6.59 × 10-5)]和20.79%[(1.37 × 10-5)/(6.59 × 10-5)]。共抽取常住居民135人,采集血样135份,血砷含量为0.92 μg/L,其中成人血砷含量(1.05 μg/L)高于儿童青少年(0.75 μg/L,U = - 3.594,P < 0.05);采集尿样135份,尿砷含量为14.17 μg/L;尿砷与血砷水平呈正相关(r = 0.357,P < 0.05)。血砷水平与总致癌风险,经呼吸、口和皮肤暴露的致癌风险均呈正相关(r = 0.252、0.244、0.255、0.255,P均< 0.05)。结论工业环境中的砷元素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应限制居民饮用水经口途径和呼吸途径的砷摄入。

  • 标签: 砷中毒 健康风险评价 内暴露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行PTC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颈侧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LNM阳性组(75例)、LNM阴性组(31例)。探讨性别、年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侵犯被膜、多灶性、肿瘤腺体内分布、肿瘤直径、CLNM数目、CLNM率等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LNM强度对颈侧LNM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0.087)、肿瘤位置(P=0.249)、肿瘤腺体内分布(P=0.219)、肿瘤直径(P=0.224)与颈侧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犯被膜(P=0.030)、多灶性(P=0.031)、CLNM数目(P=0.022)、CLNM率(P=0.001)与颈侧LNM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数目和CLNM率增加与颈侧LNM呈正相关;当CLNM数目≥4或(和)CLNM率≥20%时,颈侧LN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被膜、多灶性是颈侧LNM的危险因素;当CLNM强度:转移数目≥4枚或(和)转移率≥20%时,建议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断指再植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70指IshikawaⅡ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术,术中因无指背皮下静脉吻合,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其中吻合指腹静脉77条,吻合指侧方静脉86条,吻合甲床静脉12条。结果本组70指,其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无需湿敷放血治疗,指体血运良好,一期顺利存活;4指出现静脉危象,予甲床或指端小切口肝素棉球湿敷放血治疗,1指存活、3指坏死。再植成活率95.7%。存活指体术后随访时间为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46指指甲生长良好,13指轻微畸形,8指畸形明显或生长不全。感觉恢复均S3以上,两点分辨觉为3~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67指存活指体:优59指,良8指;优良率100%。结论了解IshikawaⅡ断指静脉分布规律,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可明显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恢复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 标签: 指损伤 再植术 静脉吻合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2017年10月26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脾巨大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因该疾病鲜有临床报道,临床诊疗经验亦极为匮乏,期望通过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诊疗回顾及文献复习,提高广大普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并为未来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分类及修复重建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进行了面侧相关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创面修复的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32~68岁。根据有无骨性支架(上、下颌骨区段性)的缺失,将复杂缺损创面分为2类,面侧软组织洞穿性缺损(5例)和面侧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性支撑缺损(13例)。皮瓣选择方面前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者选择游离腓骨肌皮瓣(3例)、游离腓骨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和嵌合髂骨的游离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4例)修复。结果所有病例的修复皮瓣均存活。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底瘘,换药后伤口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术后1年随访评估,达到面容对称面侧术饱满者14例,张口度达3横指者10例。随访36~50个月,6例患者死亡,总体3年生存率66.7%。结论面侧肿瘤术后以有无骨性支架缺失进行创面分类有利于整体修复设计,恢复面部轮廓支架,有效充填死腔,保持残留咬合关系。骨瓣联合软组织瓣的多瓣联合修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修复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面侧区 缺损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股前外侧皮瓣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皮瓣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皮瓣供修复后皮瓣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周围组织相近。皮瓣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皮瓣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