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呼吸节律改变、惊厥及打嗝等,并且症状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均因呼吸衰竭死亡。基因检测分别发现GLDC基因和AMT基因突变,均为甘氨酸脑病的致病基因。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甘氨酸脑病 婴儿,新生 GLDC基因 AMT基因
  • 简介:摘要核苷酸重复扩增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聚甘氨酸疾病是最近定义的一类以CG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体内异常多聚甘氨酸蛋白产生和聚集以及核内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和肌肉退行性疾病。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以及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最早被证明的多聚甘氨酸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本类疾病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文中总结多聚甘氨酸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并对其致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热点进行探讨。

  • 标签: 甘氨酸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共济失调 核内包涵体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研究发现血清甘氨酸(Gly)水平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负相关,然而尚缺乏血清Gly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血清Gly水平与CAD的关系。方法招募2008—2011年期间在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AD的患者14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为病例随机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志愿者286名作为对照组。对共计429名参与者[男性306名,女性123名,年龄(64.6±10.7)岁]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Gly浓度。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ly水平和CA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D组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以及更高的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比例。血清Gly浓度呈偏态分布,CAD组的血清Gly浓度[219.1(195.6,262.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0(240.0,308.6)μmol/L](P<0.001)。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Gly与体质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HDL-C显著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混杂因素后,血清Gly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CAD的发生风险降低68%(OR=0.32,95%CI:0.21~0.47)。结论血清Gly水平降低与CAD发生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此关系不受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等因素的影响,有望在CAD的危险评估中发挥作用。

  • 标签: 甘氨酸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患儿 男,7日龄,因“少食、少哭、少动7 d”于2020年12月就诊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以严重肌张力低下、强直-失张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示血浆甘氨酸水平升高,脑电图示爆发抑制,头颅磁共振示胼胝体细小。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证实该患儿GLDC基因存在 c.395C>A(p.S132X)及c.2182G>A(p.G728R)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经典型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存在诊断率低的情况。文中报道1例AMT基因突变所致NKH病例,该患儿以疑似新生儿败血症起病,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暂停、呃逆、昏迷、惊厥等。查血糖、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氨等均大致正常。血、尿筛查结果提示甘氨酸水平稍高,脑脊液与血清甘氨酸浓度比增高。脑电图提示暴发抑制。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检出存在AMT基因的母源外显子3 c.664C>T(p.Arg222Cys)致病变异,父源外显子3 c.793C>T(p.Arg265Cys)疑似致病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复合杂合致病。现将该患儿的临床诊疗经过、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

  • 标签: 高甘氨酸血症,非酮性 AMT基因 基因突变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甘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小窝蛋白3(caveolin-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糖尿病组(D,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糖尿病+甘氨酸治疗组(D+Gly,造模成功后1%甘氨酸水溶液替代饮水治疗8周)。生长良好的H9C2细胞暴露于30 mmol/L葡萄糖和140 μmol/L甘氨酸环境,常规培养48 h。检测样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蛋白浓度以及细胞活性。HE染色分析糖尿病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3、磷酸化eNOS(p-eNOS)等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q=6.57,P<0.05);而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q=15.72、11.84、15.18,均P<0.05)。(2)甘氨酸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醇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4.81±0.94)比(6.06±0.85) nmol/mg prot,q=4.51,P<0.05];而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73.17±11.83)比(42.01±10.35)U/mg prot,0.78±0.08比0.55±0.14,0.83±0.13比0.50±0.12,q=9.17、6.05、10.02,均P<0.05]。(3)高糖组H9C2心肌细胞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糖组(q=10.04、10.20、18.25,均P<0.05),而丙二醇含量显著高于低糖组(q=18.98,P<0.05)。(4)甘氨酸治疗组H9C2心肌细胞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11.35±1.64)比(7.61±1.02) U/mg prot,0.91±0.06比0.77±0.05,0.74±0.04比0.62±0.06,q=4.21、6.21、5.77,均P<0.05];而丙二醇含量显著低于高糖组[(1.42±0.08)比(2.07±0.15) nmol/mg prot,q=10.82,P<0.05]。结论甘氨酸干预可产生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caveolin-3/eNOS信号上调及氧化应激改善。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甘氨酸 一氧化氮合酶 Caveolin-3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GHK)存在于人血液、唾液、尿液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据目前知识所知,这些作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其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抗炎、抗氧化,还可增加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合成。目前已经证明GHK可以作为治疗性成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代谢性癌症中应用。本文主要关注GHK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指导临床奠定基础。

  • 标签: 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硫氨酸(Met)和半胱氨酸(Cys)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78例CHF急性加重期患者(CHF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CHF组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53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50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75例。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Hcy、Met和Cys;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cy、Met、Cys、NT-proBNP、LVEF诊断CHF的效能。结果CHF组Hcy、Met、Cys、NT-proBNP、LVEDd和E/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64 ± 5.02) μmol/L比(8.71 ± 3.47) μmol/L、(23.38 ± 5.75) μmol/L比(20.52 ± 4.18) μmol/L、(343.45 ± 44.49) μmol/L比(290.53 ± 48.38) μmol/L、(5 759.43 ± 3 806.22) pg/L比(40.24 ± 31.91) pg/L、(52.67 ± 12.27) mm比(46.41 ± 12.27) mm和(17.32 ± 5.61)%比(9.54 ± 2.64)%],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5.27 ± 4.93)%比(62.37 ± 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HFmrEF和HFrEF患者血清Hcy和Cys明显高于HFpEF患者[(16.29 ± 8.18)和(18.68 ± 8.99) μmol/L比(13.75 ± 6.48) μmol/L、(346.64 ± 51.85)和(361.40 ± 52.34) μmol/L比(329.35 ± 55.1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患者与HFrEF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EF患者血清Met明显高于HFpEF和HFmrEF患者[(28.74 ± 8.22) μmol/L比(24.76 ± 7.60)和(25.15 ± 6.9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患者与HFmrEF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Met、Cys与NT-proBNP呈正相关(r = 0.632、0.206和0.455,P<0.01),与E/e′水平呈正相关(r = 0.463、0.198和0.34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 - 0.491、- 0.152和- 0.330,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994)确定血清NT-proBNP诊断CHF的最佳临界值为120 pg/L,AUC为0.994,95% CI 0.997 ~ 1.000;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646)确定Hcy诊断CHF的最佳临界值为10.56 μmol/L,AUC为0.899,95% CI 0.859 ~ 0.939;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218)确定Met诊断CHF的最佳临界值为25.58 μmol/L,AUC为0.637,95% CI 0.563 ~ 0.711;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391)确定Cys诊断CHF的最佳临界值为298.05 μmol/L,AUC为0.765,95% CI 0.700 ~ 0.830;LVEF的AUC<0.5。结论CHF患者血清Hcy、Met、Cys水平明显升高,与NT-proBNP及E/e′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血清Hcy水平对于CHF的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高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氨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分别为(61.84±11.34)IU/L、(47.67±12.37)IU/L、(37.96±5.56)μmol/L、(54.85±12.7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8±10.63)IU/L、(64.30±13.52)IU/L、(50.74±6.73)μmol/L、(68.56±12.63)μmol/L(t=8.935、6.417、10.352、5.406,均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评分为(0.77± 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0)分(t=55.1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0%(36/50)(χ2=5.263,P<0.05);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为(45.85±4.27)s,短于对照组的(59.58±5.63)s,数字符号试验(DS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别为(56.25±9.76)分、(4.76±0.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53±9.62)分、(3.31±0.25)分(t=13.740、7.595、15.127,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氨酸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NH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门冬氨酸鸟氨酸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胆红素 认知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MKN-45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自噬的影响及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Notch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DAPT联合CQ对MKN-4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KN-45细胞分成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氯喹组(CQ组,含40 μmol/L氯喹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γ-分泌酶抑制剂组(DAPT组,含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联合用药组(Comb组,含40 μmol/L CQ和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应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应用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TT结果显示,Comb组[(55.09±1.38)%]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DAPT组[(78.83±1.74)%]和CQ组[(64.82±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14、7.185,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omb组[(43.43±2.30)%]凋亡率明显高于DAPT组[(27.26±3.02)%]和CQ组[(22.16±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11.415,P<0.01)。Western blot、RT-PCR结果显示,DAPT组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7(ATG7)信使核糖核酸(mRNA)、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87±0.030、1.503±0.066、1.797±0.110、2.433±0.111)明显高于Control组(0.333±0.002、1.137±0.068、1.000±0.000、1.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3、6.695、12.527、22.446,P<0.01)。CQ组Notch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932±0.061)明显高于Control组(0.477±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0,P<0.01)。结论胃癌MKN-45细胞中自噬与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交叉对话,两者相互调节,DAPT联合CQ可以使胃癌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提高。

  • 标签: 胃癌 自噬 氯喹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异常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系统的介绍了近年来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并梳理了基于该代谢途径的靶向药物潜在的抗抑郁效果,为探索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犬尿氨酸 抑郁症 喹啉酸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网络生物数据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应用Gepia2数据库对进行TCGA肿瘤数据和GTEx正常数据联合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RIPK3基因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0例胶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IPK3 mRNA、FGD5-AS1、微小RNA(miR)-223-3p的表达,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Gepia2分析显示,胶质瘤和正常组织中存在7 659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RIPK3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1.862±1.62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693±0.801,Z=9.067,P<0.01)。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RIPK3的PPI网络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RIPK3互相作用的蛋白参与半胱氨酸型内肽酶(cysteine-type endopeptidase)活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的调控。长非编码RNA FGD5-AS1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6.401±0.683)高于正常组织(5.406±0.796,t=12.697,P<0.01),并与RIPK3呈正相关(rs=0.402,P<0.01);数据库分析显示RIPK3与FGD5-AS1互为内源性竞争RNA(ceRNA),通过miR-223-3p发挥作用。对FGD5-AS1、miR-223-3p、RIPK3 mRNA在胶质瘤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检测的RT-qPCR结果显示,FGD5-AS1、RIPK3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1.942±0.695、1.392±0.360)均高于正常组织(0.533±0.208、0.293±0.144,t=8.686、12.676,P<0.01),而miR-223-3p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0.843±0.213)低于正常组织(2.334±0.758,t=-8.469,P<0.01)。在胶质瘤组织中RIPK3 mRNA与FGD5-AS1表达呈正相关(rs=0.840,P<0.01),RIPK3 mRNA、FGD5-AS1与miR-223-3p表达呈负相关(rs=-0.914、-0.872,P<0.01)。结论RIPK3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胶质瘤进展有关。FGD5-AS1可能通过内源性竞争机制通过抑制miR-223-3p而调控RIPK3的表达。

  • 标签: 胶质瘤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基因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美国ATCC公司)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0、3、15和7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分析细胞凋亡;收集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二甲双胍对微小RNA(miRNA,miR)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靶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79±0.25、1.34±0.20、1.09±0.13和0.72±0.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2.954、3.185、2.502、2.991、2.647,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3.87±1.12)%、(10.34±2.59)%、(25.63±4.65)%和(54.33±7.2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4.519、6.315、3.817、4.958、5.012,P<0.05),且呈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逐渐下降,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的趋势。二甲双胍影响miR-15表达水平,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iR-15表达水平分别为1.23±0.21、1.46±0.23、1.89±0.30和2.54±0.3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3.114、3.947、3.817、4.958、4.015,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iR-15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ELP1基因是miR-15的靶基因,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EL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4±0.16、2.16±0.13、1.65±0.11和1.25±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2.948、3.289、2.514、3.024、2.921,P<0.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PELP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靶向miR-15/PELP1影响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标签: 乳头状甲状腺癌 二甲双胍 微小RNA-15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 增殖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SRPK2)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探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和SRPK2的相关基因集,并进一步将SRPK2相关基因集导入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网站,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提取与SRPK2相关联蛋白子网络;将上述分析所得基因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集分析出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富集分析探索SRPK2所激活和抑制的相关通路;构建SRPK2敲低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分为空白载体组(DU145-KO-NC)和敲低组(DU145-KO-SRPK2),通过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有2 158个基因在表达量上与SRPK2呈正相关,779个基因与SRPK2呈负相关;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SRPK2与SF3B1、SRSF10、PRPF40A、PRPF4B、DDX46、BCLAF1、NUDT21、CLASRP等基因除了在表达量上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在蛋白层面上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2 937个与SRPK2相关的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SRPK2与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相关,如有丝分裂纺锤(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Myc-V1靶点(Myc-V1 Targets)通路。KEGG数据集表明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有细胞周期(Cell Cycle)、核糖体(Ribosome)、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凋亡(Apoptosis)等。通过进一步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RPK2同样在前列腺癌中激活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如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NES>0)。为了进一步验证SRPK2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成功构建SRPK2敲低的DU145细胞株,结果提示敲低SRPK2基因后,敲低组的S期高于空白载体组(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27.053±0.860比33.297±0.883,t=-7.166,P<0.01),而敲低组的增殖(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085±0.002比0.344±0.042,t=10.655; P<0.01)、迁移(30 h: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929±0.066比0.690±0.057,t=6.101,P<0.01)、侵袭能力(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81.667±4.163比42.333±7.572,t=5.750,P<0.05)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PK2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从而影响前列腺癌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 生物信息分析 肿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4期非透析患者色氨酸(tryptophan, 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通路的改变及意义。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CKD1~4期非透析患者47例,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C-MS法对受试者血浆进行代谢物分析。应用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 (HMDB),MassBank,LipidMaps等数据库匹配不同CKD分期Kyn通路差异代谢物,绘制受试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差异代谢物敏感性与特异性。采用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拓扑分析。以Kyn/Trp比值(KT值)表示Kyn通路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活性。结果Kyn在CKD2期即有明显升高(P<0.05),犬尿喹啉酸(kynurenine acid, KA)在CKD3期明显升高(P<0.01),二者随CKD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KT值在CKD2期即有升高(P<0.05),且随CKD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Trp代谢在CKD早期即出现紊乱。结论Trp-Kyn通路在CKD早期即增强,Kyn、KA、IDO可能作为CKD早期诊断及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色氨酸-犬尿氨酸通路 代谢组学 吲哚胺-2,3-双加氧酶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n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慢性或隐袭起病并逐渐发展为痴呆。血清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Hcy血症与VCI存在联系,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神经细胞毒性等机制参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析Hcy参与VCI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有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高半胱氨酸 高同种半胱胺酸血症
  • 简介:摘要高半胱氨酸参与体内甲硫氨酸循环并经肾脏排泄,其异常升高会增加脑血管病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小血管病密切相关,并且是缺血性卒中及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药物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小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逐渐得到证实。文章就高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卒中及痴呆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高半胱氨酸 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酶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T细胞活化是SLE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异常活化的T细胞不仅促进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引起组织炎性浸润,还能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导致靶器官损伤。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SRSF1)是机体内重要的剪接因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SLE患者T细胞中SRSF1减少,并与T细胞活化有关。因此,明确SRSF1调节T细胞活化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T淋巴细胞 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蛋白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