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3岁女性患者体检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一薄壁透亮影,内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手术病理提示海绵状血管瘤。肺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的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发生变性等有关。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症状,多在常规体检时发现,与肺内其他良、恶性肿瘤极为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发生血管瘤破裂导致大出血。

  • 标签:
  • 简介:为了在满足环保排放标准的条件下,降低火电机组硝成本,本文针对某300MW燃煤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硝系统,建立了度电硝成本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硝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度电固定硝成本包括折旧成本、会计成本、催化剂更换成本、大修成本、人工成本、补偿电价、其他成本,度电变动硝成本包括电耗成本、喷氨成本、排污成本。以度电硝成本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耦合算法建立了硝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对硝系统进行了全负荷段优化。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精确预测度电硝成本,最高相关系数可达99.9011%;经模型优化后,硝所需喷氨量降低至0.1578t/h,度电硝成本显著降低,系统经济性得到提高,可用于指导电厂经济运行。

  • 标签: 选择催化还原 度电脱硝成本 算法 优化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虚线多切口引流术和传统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线法,观察组采用虚线多切口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大便失禁严重度(Wexner)评分、分泌物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40/41)与对照组(90.24%,37/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VAS评分、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分泌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2.56%,1/39)低于对照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P=0.042)。结论虚线多切口引流术和传统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均效果确切,但虚线多切口引流术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并可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创口愈合和患者恢复进程,且复发率低,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高位肛周脓肿 虚挂线多切口引流术 传统挂线法 Wexner评分 恢复情况 复发率
  • 简介:螺杆泵在正常运行中驱动端出现漏油,在经过维修人员的检查维修后没有发现原因,也没有解决漏油的故障,因此决定对该螺杆泵进行解体,分析产生漏油的原因,解决漏油故障,同时进一步了解螺杆泵的内部构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更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 标签: 螺杆泵 机械密封 轴承 漏油
  • 简介:摘要干石材幕墙,是利用高强、耐腐蚀的连接固定件把饰面花岗石与龙骨连接,并由金属支架组成的横竖龙骨通过埋件连接固定在外墙表面上。本文探讨了外墙干石材幕墙施工技术。

  • 标签: 外墙 干挂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卷管技术领域背景的基础上,在对一种卷管装置及具有卷管装置的送热装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此种装置的主要实现过程及具体实施方式。

  • 标签: 卷管装置 送热装置 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于焦化行业来说,污染物排放浓度将是制约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2012年出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2015年后新建的焦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0mg/Nm3、S02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Omg/Nm3。对于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50mg/Nm3,S02浓度必须控制在30mg/Nm3以下,现有及新建焦炉若不采取措施,烟气均无法达标排放。在焦化市场疲软萎靡的现状下,因不达标而导致的罚款、限产及停产会影响企业生存。团此,焦化行业烟气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针对焦炉烟气硝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焦炉烟气 脱硝技术 工艺选择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采集静息状态、最大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底超声容积数据。分析肛提肌裂孔大小与POP-Q分期及垂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垂(POP-Q分期≥2)及垂症状的效能。结果不同POP-Q分期女性患者三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腹部坠胀感症状的相关性最高(r=0.277,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垂(POP-Q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垂症状(0.77对0.69,P<0.001)。结论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大小与POP-Q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的相关性较垂症状更高。

  • 标签: 超声检查,盆底 肛提肌裂孔 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阴道壁垂的早产儿。该患儿因哭闹后出现会阴肿物就诊,诊断为阴道壁垂,不伴神经发育缺陷。保守治疗3个月,待营养改善后即恢复正常。由本例认为,对早产特别是伴营养不良的患儿,腹压增高时要注意生殖器垂,且需除外是否伴有神经发育缺陷。

  • 标签: 子宫脱垂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盆腔器官垂(POP)是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子宫切除术也可能是未来发生POP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子宫切除术与POP之间的关系、子宫切除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或治疗性阴道顶端悬吊术(ASP)、盆底修补手术是否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等热点问题。子宫切除术与POP,从盆底解剖结构到术式选择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非POP良性疾病适应证切除子宫而无预防阴道顶端垂手段的妇女未来可能有发生POP的风险;而因POP适应证切除子宫的妇女,大多数情况下阴道顶端支撑结构已经受损,垂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多个指南建议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或治疗性ASP以减少术后阴道顶端垂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头皮撕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2月至2019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共收治全头皮撕伤患者4例,年龄31~56岁,均为女性,全头皮撕伤并伴有不同程度颅骨外露,均通过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1例于伤后24 h行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2例无再植条件并颅骨外露,行游离背阔肌肌瓣覆盖颅骨外露创面,生物敷料覆盖肌瓣及其他创面,二期切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1例为伤后外院行头皮原位缝合后全头皮坏死入院,经腹腔镜下切除大网膜,行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生物敷料覆盖大网膜表面,二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头皮原位再植的1例患者术后头皮成活满意,头发再生良好,瘢痕不明显。背阔肌肌瓣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2例患者头部外观较为臃肿,肌瓣移植部位遗留瘢痕秃发且供瓣区损伤大。大网膜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1例患者头部外观饱满光滑,质地柔软,腹部供区损伤小且无明显腹部并发症,但术后遗留全头皮瘢痕秃发。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仍是全头皮撕伤创面修复的最佳选择,对于不能进行头皮原位再植并大范围颅骨外露的创面修复,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腹腔镜切除大网膜游离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亦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 再植术 网膜 头皮撕脱伤
  • 简介:摘要1例50岁男性患者因不洁饮食出现腹泻,遵医嘱首剂口服蒙石散6 g,次日出现腹痛、腹胀、不排便,给予灌肠无效。查体示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全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通过腹部CT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对症治疗5 d后,患者恢复正常排气排便。通过腹部X线、增强CT和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其他病变后,考虑患者的完全性肠梗阻与蒙石散有关。

  • 标签: 肠梗阻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蒙脱石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猪膀胱细胞基质(UBM)和猪细胞真皮基质(ADM)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促愈合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6只10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BKS db/db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BM组和ADM组,每组18只,术前非空腹血糖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6.6 mmol/L,于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植入猪UBM和猪ADM支架。术后即刻及7、14、28 d,行创面大体观察。术后7、14和28 d,每组各取小鼠6只计算创面上皮化率,计算后处死相应小鼠,取创面组织制作切片。收集2组小鼠术后7与14 d各6张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术后7与28 d各6张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支架降解情况。收集2组小鼠术后7、14 d各24张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D31阳性表达量,以分别反映肌成纤维细胞(Fb)、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活化。取2组小鼠术后7、14 d创面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含量。上述指标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大体观察显示,UB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UBM支架融合佳,AD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ADM支架融合差;术后28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表面部分区域仍未形成表皮,UBM组小鼠创面完全上皮化。术后7、14和28 d,UBM组小鼠创面上皮化率分别为(22.4±6.4)%、(68.6±12.4)%、100.0%,均明显高于ADM组[(4.5±2.2)%、(23.6±4.6)%、(64.2±13.2)%,t=7.427、9.665、7.655,P<0.01]。(2)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出现大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占据UBM支架的全部区域;术后28 d,创面形成与正常皮肤结构类似的真皮组织,并且UBM支架原有的纤维形态消失。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内部仅出现少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散布于ADM支架之中;术后28 d,ADM支架原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形态仍清晰可见。(3)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聚集的肌Fb,出现新生血管;术后14 d,UBM支架上层出现均匀分布的肌Fb、新生血管,并且大部分血管实现灌注。术后7、14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仅散在分布肌Fb,无或少量未明显灌注的新生管腔结构。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α-SMA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ADM组(t=25.340、6.651, P<0.01),CD31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高于ADM组(t=34.225、10.581, P<0.01)。(4)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巨噬细胞迁入UBM支架内部,发生M2型极化、无M1型极化。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部出现少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ADM支架内部巨噬细胞稀少,未发生M2型或M1型极化。(5)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组织中FGF-2、VEGF、PDGF和TGF-β1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DM组(t=7.007、14.770、10.670、8.939,7.174、7.770、4.374、4.501, P<0.01)。结论猪UBM支架通过诱导肌Fb和巨噬细胞迁入、促血管新生与促愈合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和真皮重建,效果优于猪ADM。

  • 标签: 糖尿病,2型 伤口愈合 膀胱脱细胞基质 脱细胞真皮基质 真皮重建
  • 简介:摘要本文将对大倾角皮带机驱动装置的选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电机的选用、可控驱动系统的选用、联轴器的选用三方面内容。并对大倾角皮带制动装置的选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逆止器的选型、制动器的选型以及制动装置的选型三方面内容。

  • 标签: 大倾角皮带机 驱动装置 制动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内括约肌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保留内括约肌线引流术,即切除内口周围皮肤及黏膜,完整保留内括约肌并线引流;对照组24例采用一期切开术,即直接切开内口及内括约肌。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为(2.0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88±1.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4,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均为0%(0/24),均低于对照组的50%(12/24)、95%(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37.33,均P<0.05)。结论采用保留内括约肌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效果优于一期切开术。

  • 标签: 肛门疾病 肛周脓肿 挂线疗法 切开术 引流 疼痛 肛门失禁 肛周湿疹
  • 简介:摘要系留缆绳是系留气球平台的生命线,系留缆绳下端系留点在收/放、系留过程中受风载影响容易产生磨损、张紧-松弛和承受冲击载荷。针对系留缆绳系留动态特点研发一种多功能导向装置,适用于系留缆绳收/放和系留过程中的动态保护,从而提高系留气球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并成功应用于立项型号产品。

  • 标签: 系留气球平台 系留缆绳 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状撕性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5例(29指)套状撕性断指再植失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先保守治疗,包括更换伤口敷料、肌注罂粟碱、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及对症处理等,手术探查4指,术中均存在动脉痉挛或栓塞。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9指中25指完全坏死,2指大部分坏死,2指部分坏死,其中25指行截指术,3指行腹部带蒂皮管修复,1指行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门诊换药后愈合,余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指体条件不佳是导致套状撕性再植失败的首要因素,清创不彻底、血管吻合技术欠缺、伤口处理不当及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是再植失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套脱伤 断指再植 成活因素 失败原因
  • 简介:摘要细胞外基质材料是通过组织或器官细胞化获得,其不仅能为再生的组织细胞提供三维支架结构,还具有调控再生细胞行为(包括细胞形态、黏附、增殖、迁移、分化及凋亡)、诱导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通过机械感知或受体介导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等作用,也因其具有的这些良好的特性,近年来细胞外基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组织再生修复中。该文通过广泛检索细胞基质材料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相关文献,对细胞基质材料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基质 支架材料 组织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