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作者: 施海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分离粘连术对宫腔粘连的医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借助宫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具体术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对照组选择的是电切分离粘连术,研究组选用的是微型剪刀分离粘连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组间对比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粘连评分差,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比较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研究组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宫腔镜的支持下,分析两种分离粘连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差异不大,而站在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角度分析,微型剪刀术式在改善宫腔粘连评分方面的表现又要好于电切术式,故而综合分析,要针对具体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粘连术;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术;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OOK球囊和防粘连膜包裹宫内节育器(IUD)预防中至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行宫腔粘连手术患者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A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球囊,B组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包裹金属圆环。术后两组均给予人工周期治疗,补佳乐4 mg/d,共21 d,后10 d加地屈孕酮,10 mg/d,术后第1次月经干净3~7 d内行宫腔镜二次探查。A组患者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出COOK球囊,B组则取出IUD,详细观察及描述两组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月经伴随症状(如腰酸腹痛)及有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结果宫腔粘连:A组总有效率为75.68%,B组总有效率为71.05%;月经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75.68%,B组总有效率为73.68%;术后1年妊娠情况:A组妊娠率为13.5%,B组为10.5%;两组宫腔粘连、月经改善及术后1年妊娠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组患者未发生腰酸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B组患者发生IUD嵌顿2例,发生腰酸腹痛9例,不规则阴道出血7例,取出IUD后症状均缓解;两组腰酸腹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OK球囊和防粘连膜包裹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疗效相当,但IUD容易出现环嵌顿及引起患者月经伴随症状,COOK球囊较防粘连膜费用更低。

  • 标签: COOK球囊 宫内节育器 宫腔粘连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宫腔粘连(IUA)诊断及粘连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因怀疑IUA并经宫腔镜确诊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经宫腔镜检查的正常女性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和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对IUA患者的诊断率;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3D-TVS检查所示子宫内膜容积(EV)及子宫内膜血流变化,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粘连程度的EV及血流变化情况。结果3D-TVS对IUA诊断的总准确率明显高于2D-TVS的诊断准确率(P<0.01),对轻、中度IUA的准确率也高于2D-TVS的诊断准确率(P<0.01),而对重度IUA的准确率二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IUA患者E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度和重度IUA患者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综合指数(VFI)等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不同程度IUA的EV和血流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3D-TVS对IUA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2D-TVS,3D-TVS定量测量EV和子宫内膜血流信号,其有效提高了IUA的诊断准确性,能对宫腔的粘连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容积 子宫内膜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腔内装置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并成功分离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宫腔内放置的装置不同分成3组,A组放置金属元宫环(IUD)(30例);B组放置宫腔支撑球囊(30例);C组放置金属元宫环+防粘连膜(38例)。对比3组患者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术后宫腔粘连评分改善率、临床疗效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成功分离宫腔粘连后3组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评分差值,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组:9.50±8.00,B组:11.00±7.00,C组:14.50±9.00;A、C组比较,P<0.001;B、C组比较,P<0.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值,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组:(2.34±1.43) mm,B组:(2.53±1.72) mm,C组:(3.82±3.00) mm;A、C组比较,P=0.003;B、C组比较,P=0.005]。3组治疗后月经量比较,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C组比较,χ2=8.420,P=0.015;B、C组比较,χ2=8.678,P=0.013)。术后1、3个月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根据2015年中国宫腔粘连分级评分标准再次进行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效果最佳。结论TCRA宫腔内放置金属元宫环联合防粘连膜在预防中重度TCRA后再粘连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宫腔粘连 子宫球囊支架 金属元宫环 防粘连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房角粘连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GSL)与单纯Phaco治疗周边虹膜前粘连(PAS)≤180°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haco-GSL和单纯Phaco的CPACG伴白内障患者40例52眼。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haco-GSL组22例29眼和单纯Phaco组18例23眼。于术前和术后1 d,1周,1、3、6、12、18个月分别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计算患者所用降眼压药物数量的变化,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四面压陷式房角镜观察术眼PAS变化,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眼压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569,P=0.223),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762,P<0.01),其中2个组术后1周及以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各自组内术前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术眼BCVA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996,P=0.172),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5.737,P<0.01),其中2个组术后6个月和18个月BCVA较各自组内术前值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术前比较,2个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aco-GSL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明显少于单纯Phaco组,2个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术后6、12、18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Phaco-GSL组术后各时间点PAS程度均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8个月,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PAS程度分别为45(0,90)°和100(90,140)°,术后各时间点Phaco-GSL组的PAS程度均低于单纯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aco-GSL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个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haco-GSL和单纯Phaco治疗PAS≤180° CPACG伴白内障能有效降低眼压并改善视力。Phaco-GSL能最大程度地开放粘连的房角,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房角粘连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周边前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与机械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及生殖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治疗的11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病情程度,将纳入的116例患者分为机械组54例,其中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分级中度41例,重度13例,采用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术;电切组62例,其中AFS分级中度47例,重度15例,采用电切分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宫颈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结局。结果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重度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1.56±4.37)min与(23.73±4.27)min,长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27.56±4.37) min与(20.35±4.11)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4.74 ) ml与(12.56±4.26)ml,多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13.87±4.42 )ml与(9.5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1、3.014、3.214、4.011,P值分别为0.005、0.005、0.006、<0.001),机械组中、重度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5、4.742、4.591、4.347,P均<0.001)。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中度患者宫腔形态总有效例数分别为41、47例,均高于重度患者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04、15.615,P均<0.001);机械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9例,高于重度患者4例及电切组中度患者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47、5.100,P值分别为<0.001、0.025);电切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7例,高于电切组重度患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4,P<0.001);中度患者要求生育机械组与电切组分别为39、45例,成功妊娠27、31例,活产19、22例,足月产14、16例,均分别高于机械组与电切组重度患者要求生育10、11例(χ2=4.087、P=0.047,χ2=5.332,P=0.015),成功妊娠4、4例(χ2=4.111、P=0.042,χ2=3.996、P=0.046),活产1、1例(χ2=4.334、P=0.033,χ2=4.658、P=0.027),足月产0、0例(P值分别为0.04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并发症中度患者胎盘粘连分别为6、7例,胎盘植入分别为2、2例,分别低于低于重度患者胎盘粘连2、2例(P值分别为0.043、0.037),胎盘植入1、1例(P值分别为0.04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与机械分离术均对中、重度IUA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可根据各自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切术 机械分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olly尿管宫腔放置在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TCRA联合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治疗,观察组39例则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手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内宫腔粘连情况、月经改善评分及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妊娠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术前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22.14±2.57)分,月经状态评分(1.76±0.87)分;观察组分别为(23.05±3.08)分与(1.81±0.6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7、0.295,P均>0.05);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17.63±2.88)分,月经状态评分(1.07±0.38)分;观察组分别为(14.27±3.52)分与(0.53±0.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14、t=7.767,P均<0.001);对照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97、4.539, P均<0.001);观察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23、12.575,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为23.08%(9/39),对照组为46.15%(18/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妊娠率为12.82%(5/39),对照组7.69%(3/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能够显著提升近期疗效,预防再粘连发生,可更好地调节月经周期。

  • 标签: 宫腔粘连 分离术 宫腔镜 Folly导尿管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生殖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宫腔粘连患者178例,分别统计患者病史(年龄、病程、有无不孕史及复发性流产史、术前宫腔操作次数、术前月经类型、术前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学指标(包括输卵管开口是否可见、粘连范围、粘连性质)、二探宫腔恢复情况,并与术后妊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9.6%(106/178),活产率为45.5%(81/178),宫腔恢复有效率为88.8%(158/178)。不同病程(P=0.007)、粘连性质(P=0.001)、粘连范围(P=0.001)、二探宫腔恢复情况(P=0.037)的妊娠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粘连性质是影响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03)。结论病程、粘连性质与宫腔粘连患者的生殖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宫腔粘连 妊娠率 生殖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1例出生时双眼无法睁开男性患儿,双眼上、下睑缘粘连,临床初步诊断为双眼丝状睑缘粘连。全身麻醉下行双眼睑裂切开术,术后患儿双眼眼睑位置正,可正常睁眼和闭眼,眼球运动正常,可追光。

  • 标签: 唇裂 腭裂 眼畸形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宫腔手术操作、感染等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妇科疾病。IUA的发生机制、疾病进展过程至今尚未阐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预后较差,也缺乏有效的预防粘连的药物。IUA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露IUA的发病和药物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建立模型的动物有大鼠、小鼠、兔子、犬类等,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热损伤法、机械损伤法、机械损伤联合感染法。本文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对临床的模拟性,为探讨IUA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预防粘连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参考。

  • 标签: 宫腔粘连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4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法将其分为两组:中度组AFS评分5~8分,共79例;重度组AFS评分9~12分,共69例。所有患者均运用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宫腔粘连分解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如雌激素、物理屏障、生物凝胶等。通过病例调查、电话以及门诊随访,收集其术后复查的宫腔情况、月经及妊娠结局,随访时间为术后24~36个月。结果①术后宫腔的恢复情况:80.41%(119/148)宫腔粘连的患者宫腔环境较前改善,其中79例中度患者中,有65例患者宫腔环境较前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2.28%(65/79);69例重度患者有54例宫腔环境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8.26%(54/69)。②术后宫腔AFS评分的变化情况: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AFS评分降低(4.10±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AFS评分降低(7.12±0.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术后前3个月,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共72例(91.14%)月经较前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57例(82.61%)月经较前改善。术后3个月后,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共52例(65.82%)月经较前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41例(59.42%)月经较前改善。④妊娠结局:79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中有44例妊娠,37例活产(其中自然妊娠19例,辅助生殖妊娠18例),活产率为84.09%。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有33例妊娠,20例活产(其中自然妊娠15例,辅助生殖妊娠5例),活产率为60.61%。结论宫腔粘连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环境,降低AFS评分,改善月经,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宫腔粘连 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分型标准,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124例病例资料,总结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图像特征,并按超声图像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型:单纯型(轻度)、复杂型(中度)和危重型(重度)。依据超声分型结果确定模拟手术方案,并与实际手术结果对比。结果①单纯型(轻度)粘连性肠梗阻73例(58.9%),复杂型(中度)粘连性肠梗阻16例(12.9%),危重型(重度)粘连性肠梗阻35例(28.2%)。②单纯型(轻度)粘连性肠梗阻的特征性超声图像为肠壁与肠壁粘连和肠壁与腹壁粘连;复杂型(中度)粘连性肠梗阻特征性超声图像为粘连带和粘连性包块形成;危重型(重度)粘连性肠梗阻特征性超声图像为肠粘连致腹内疝、肠扭转、肠套叠及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形成和血性腹水。③依据超声分型结果对12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模拟手术术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符合率较高(87.9%)。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分型有助于临床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影像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肠梗阻 肠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女小阴唇粘连的临床特点及粘连分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少儿妇科门诊诊治的439例小阴唇粘连患儿的临床资料。439例患儿年龄为1.0月龄~10岁,平均15.9月龄(中位年龄12.0月龄),均行小阴唇粘连手法分离治疗,术后创面涂红霉素乳膏,并用苯扎氯铵溶液清洁外阴。结果幼女小阴唇粘连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外阴清洁、护理不当等致反复外阴阴道炎者85.19%(374/439),无明确诱因者14.81%(65/439);幼女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平均年龄为15.9月龄,其中3月龄~3岁者占88.38%(388/439),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占58.54%(257/439),在体检或清洗外阴时发现。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后,全部患儿均一次分离成功,经过1周的术后护理,409例(93.17%)患儿基本痊愈,30例(6.83%,30/439)患儿复发。结论小阴唇粘连好发于≤3岁幼女,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清洗外阴时发现,早期诊断后行粘连手法分离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外阴疾病 小阴唇粘连 女(雌)性 儿童 小阴唇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纤维组织增生,生育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目前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高且效果差。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外源性移植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将成为一种新的宫腔粘连的治疗方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中存在干细胞,并且其参与内膜的修复与再生。本文主要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治疗宫腔粘连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干细胞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再生 干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1个先天性指间关节粘连家系的致病基因,体外验证致病位点并分析其功能意义。方法收集1个2017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患有指间关节粘连的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NOG、FGF9、GDF5外显子区段,使用一代测序技术测定外显子区段基因突变。计算机模拟noggin-GDF5蛋白复合体空间结构。体外COS-7细胞转染5 μg空载质粒、野生型noggin质粒及V202G突变型质粒,每组设置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并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ggin蛋白表达量。C2C12细胞体外同样转染上述质粒,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实验,并用qRT-PCR对成骨相关基因Col1α1、ALP及Runx2 mRNA进行定量分析,每组设置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先证者(1岁男性患儿)及其母亲均患有指间关节粘连。一代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患者均存在NOG基因(c.605T >G p.V202G)杂合错义突变,FGF9、GDF5未测及与疾病相关的突变。计算机三维结构模拟显示该位点位于noggin蛋白α螺旋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突变型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体外成骨诱导分化显示,V202G突变型蛋白抑制成骨分化作用下降。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结果显示,空白载体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2.3±0.8) U/L,野生型质粒组为(2.6±0.3) U/L,与空白载体组相比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t=11.550,P<0.001),突变型质粒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0.8±0.3) U/L,与空白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0,P=0.141)。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定量分析,与前述结果一致,与空白载体组相比,野生型noggin组成骨相关基因ALP、Col1α1及Runx2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t=5.987、4.498、4.170,P=0.004、0.011、0.014),突变型质粒组与空白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0.177、1.159,P=0.688、0.868、0.311)。结论NOG基因c.605T >G p.V202G为一新的关节粘连致病突变位点,该突变位点位于noggin蛋白α螺旋处,引起该蛋白表达量减少,从而引起指间关节粘连

  • 标签: 关节粘连 基因突变 遗传家系 关节强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女小阴唇粘连的临床特点及粘连分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少儿妇科门诊诊治的439例小阴唇粘连患儿的临床资料。439例患儿年龄为1.0月龄~10岁,平均15.9月龄(中位年龄12.0月龄),均行小阴唇粘连手法分离治疗,术后创面涂红霉素乳膏,并用苯扎氯铵溶液清洁外阴。结果幼女小阴唇粘连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外阴清洁、护理不当等致反复外阴阴道炎者85.19%(374/439),无明确诱因者14.81%(65/439);幼女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平均年龄为15.9月龄,其中3月龄~3岁者占88.38%(388/439),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占58.54%(257/439),在体检或清洗外阴时发现。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后,全部患儿均一次分离成功,经过1周的术后护理,409例(93.17%)患儿基本痊愈,30例(6.83%,30/439)患儿复发。结论小阴唇粘连好发于≤3岁幼女,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清洗外阴时发现,早期诊断后行粘连手法分离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外阴疾病 小阴唇粘连 女(雌)性 儿童 小阴唇粘连分离术
  • 作者: 马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将纳入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开复手术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较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取得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疾病,可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发生粘连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患者有无粘连分为粘连组与未粘连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病情程度、有无感染、填塞材料、中鼻甲处理情况、鼻部手术史等相关资料,对术后粘连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22例(18.33%)发生粘连粘连组与未粘连组在病情程度、有无感染、填塞材料、中鼻甲处理、鼻部手术史及术后鼻腔清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程度、合并感染、填塞材料、鼻部手术史、中鼻甲未处理及术后未鼻腔清理是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发生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易发生粘连,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填塞材料、感染及治疗性因素等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鼻窦炎 慢性 老年 鼻内窥镜手术 术后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β-1(LAMB1)在胃癌癌结节表达及在肿瘤侵袭迁移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根治术后的病理标本,包括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AMB1 mRNA和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AGS、MKN74及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表达。合成抑制LAMB1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AGS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Wound assay)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粘蛋白(E-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2.86%(29/35)、60.00%(21/35)、14.29%(5/35)(χ2=34.211,P<0.01)。AGS、MKN74、GES-1细胞LAMB1 mRNA表达水平为1.996±0.225、1.519±0.162、0.67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602,P<0.0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44±0.138、0.693±0.106、0.348±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28,P<0.01)。LAMB1-siRNA转染后AGS细胞LAMB1 mRNA表达(0.345±0.092)明显低于对照组(1.066±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5,P<0.01)。MTT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AGS经过24 h后细胞活性(0.491±0.097)低于对照组(0.751±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LAMB1-siRNA转染组AGS细胞迁移率[(37.017±6.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6.533±1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0,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侵袭细胞数[(57.667±10.15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09.667±17.5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1,P<0.01)。LAMB1-siRNA转染组细胞MMP-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0.615±0.126、0.409±0.065、0.734±0.103)均低于对照组(1.117±0.115、1.032±0.128、1.115±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7、7.517、4.575,P<0.05),而E-cadherin表达水平(1.323±0.189)则高于对照组(0.817±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5)。结论LAMB1在胃癌转移过程中水平增高,可能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EMT过程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转移。

  • 标签: 胃癌 层粘连蛋白β-1 侵袭 转移 RNA干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是否存在结石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探讨了蛋白在结石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省结石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患者,共收集40例息肉标本。根据息肉组织是否与结石粘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为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照组为没有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息肉组织中结石相关功能蛋白(膜联蛋白A1、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骨桥蛋白和尿调素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两组均存在急慢性输尿管炎和局部尿路上皮增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均表达于尿路上皮细胞,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蛋白染色强度显著增加。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在两组标本中均未显著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与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表达量存在正相关(r=0.741,P=0.022)。结论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这两种蛋白既是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也是尿石症中蛋白信号通路的上、下游蛋白,这两种蛋白可能在结石与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扮演关键角色。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息肉 膜联蛋白A1 骨桥蛋白质 尿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