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星状细胞(HSC)的直接接触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共培养组),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共培养组HSC中Notch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及Notch4)及BMSC中Notch相关配体(Dll1,Dll3,Dll4,Jag1及Jag2)的表达情况,以单独培养HSC及BMSC为对照组。两组蛋白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培养组中Notch1表达量为1.85±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0.25(t=4.235,P<0.05);而Notch3表达为0.4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8(t=-7.971,P<0.05);Notch相关配体Jag1表达为2.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13(t=6.386,P<0.05)。结论BMSC可能通过Jag1结合Noch1以直接接触机制调控HSC。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肝星状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小静脉闭塞病(VOD)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静脉闭塞病的特点,包括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诊断及治疗等,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小静脉闭塞病 抗凝血酶
  • 简介:摘要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和再生始终是肝脏疾病研究中的重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众多具有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细胞中的明星细胞,合成的多种细胞因子经旁分泌途径发挥调控细胞生存,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和减轻纤维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便是重点细胞因子之一。基于HGF的信号调控作用,再结合MSCs的干细胞优势,HGF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HGF-MSCs)作为一种干细胞治疗新策略能够发挥"1+1>2"的效果。本文就HGF-MSCs在减轻和修复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损伤
  • 简介:摘要衰竭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超过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存在供不足、费用高昂等弊端。间充质干细胞衰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基于干细胞的无细胞疗法,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窦阻塞综合征/小静脉闭塞症(SOS/VO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早期并发症。儿童SOS/VOD在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面与成年人SOS/VOD存在诸多不同。在近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确立的新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为儿童SOS/VO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发现更多血清学及分子标志物,将有助于儿童SOS/VO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去纤苷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可使SOS/VOD患儿的生存率增高。笔者拟从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HSCT后儿童SOS/VOD的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其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肝静脉阻塞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诊断 儿童 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症
  • 简介:摘要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是维持角膜上皮透明与完整的前提。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或角膜缘干细胞龛受损均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LSCD)。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恢复干细胞功能、治疗LSCD的主要方法之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三大类:直接移植角膜缘组织、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在体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每类手术按照供体来源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近年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术后植片存活率逐步提高,明显改善了LSCD患者的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32-237)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
  • 简介:摘要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USC)是指从尿液中获取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提取简便快捷、获取途径无创、不存在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中相对于其他干细胞具有较多优势,从而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该文从尿源干细胞分离培养、细胞表征、来源、应用和外泌体方面对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尿源干细胞 多能诱导干细胞 外泌体
  • 简介:摘要近年研究证实,母乳中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干细胞,包括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人乳干细胞组成存在个体差异,且受分娩孕周、泌乳阶段等多因素影响。通过母乳喂养进入子代的母乳干细胞也许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人乳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未来可能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的新来源,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现就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综述。

  • 标签: 乳,人 干细胞 儿童发育
  • 简介:摘要深入了解肺再生的相关细胞类型及其机制对防治肺部疾病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该文综述了已发现的肺上皮干细胞的分类、特点以及它们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肺上皮干细胞包括基底细胞、club细胞、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远端气道干细胞及肺泡上皮干细胞,机制方面包括Wnt、notch、固有免疫中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与生长因子及转录因子相关的影响机制。

  • 标签: 成体干细胞 再生 分类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是存在于毛囊外根鞘隆突部的一种成体干细胞,来源丰富且易于获取。与毛囊内的其他成体干细胞一样,毛囊干细胞具有许多的优点,如自我更新能力强、高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等,这使得毛囊干细胞成为非常好的分离干细胞来源以及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应用的组织来源。毛囊干细胞在表皮和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全新领域,目前已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主要就毛囊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展开综述,包括干细胞诱导毛发新生,促进创面愈合,促进神经、脊髓修复,心肌细胞细胞分化等。

  • 标签: 毛囊干细胞 神经修复 创面愈合 脊髓损伤 心肌样细胞
  • 简介:摘要角膜盲约占我国不可逆盲疾病患者总数的40%,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瘢痕类天疱疮等疾病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体及异体角膜移植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治疗上述角膜疾病的重要方式是通过直接或体外培养的方式移植自体或异体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STAT信号通路等对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可与多种因子相作用调节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及静止的动态平衡。双眼均存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患者可有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诱导自体其他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牙髓干细胞等,向角膜样上皮干细胞分化而重建眼表。(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42-46)

  • 标签: 角膜缘 干细胞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显示不同种属及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以某种方式干预可获得心肌样细胞,包括心室、心房和窦房结样细胞。众多研究更专注于获取心室肌样细胞,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获取起搏细胞或结样细胞以构建生物起搏或研究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综述干预胚胎干细胞、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生物起搏细胞的方法及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干细胞 生物起搏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骨向分化的差异。方法应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对PDLSC和BMSC在IL-1β作用下的骨向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验组为含有IL-1β的各处理组,对照组内未加IL-1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IL-1β浓度的增高,PDLSC形成矿化结节减少,茜素红染色逐渐变浅;而BMSC骨向分化能力未见明显减弱;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7 d时PDLSC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361.11,P<0.001),BMSC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40.68,P<0.001);在14 d时PDLSC随炎症因子浓度增高,ALP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519.89,P<0.001),BMSC在IL-1β浓度为0.001、0.01、1 ng/m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2.52,P<0.001),两种干细胞在IL-1β最大浓度时(1 ng/mL)ALP活性最低;MTT结果表明,IL-1β能抑制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与PDLSC相比,BMSC增殖能力较低。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干细胞实验组内ALP、Col-1、OC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BMSC内实验组中骨向分化基因表达与PDLSC内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L-1β作用下,BMSC的成骨能力较PDLSC高。

  • 标签: 炎症,细胞因子类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骨向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活体动态示踪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小鼠体内移植后对损伤的趋向迁移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将CMV-Luciferase2-mKate2导入MSCs,96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表达远红外荧光蛋白mKate2的MCSs进行纯化筛选,得到基因转染的MSCs-R(MSCs-CMV-Luciferase2-mKate2)用于体外和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将小鼠(雄性BALB/c裸鼠)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1)损伤实验组:以CCl4腹腔注射建立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2)对照实验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3)损伤组:建立损伤模型,脾脏注射PBS;(4)空白组:腹腔注射PBS。移植后每天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直至区光信号消失,在第14天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间光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MV-Luciferase2-mKate2慢病毒感染MSCs 96 h后,经过纯化筛选其蛋白mKate2表达率高于95%。体外实验显示MSCs-R细胞生物发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80)。MSCs-R脾内移植后第1天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均可见干细胞迁移至肝脏,损伤实验组的区光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组(t=15.476,P<0.001)。对照实验组小鼠区生物发光信号持续5 d,损伤实验组光学信号持续11 d,其他2组无光学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损伤实验组小鼠MSCs-R体内移植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生物发光成像可动态示踪脾内移植的MSCs定向迁移并定居在受损肝脏内,损伤有助于MSCs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并发挥其修复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干细胞 肝损伤 细胞治疗 示踪 生物发光成像
  • 简介:摘要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HSCT后HSOS的平均发病率为13.7%(0~62%),HSOS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100 d时病死率可超过80%。去纤苷是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HSCT后HSOS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美国唯一批准治疗HSCT后伴有肺/肾功能障碍的HSOS的药物,在欧盟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HSCT后的严重HSOS。现概括性描述去纤苷在HSCT后HSOS中的临床应用,简述去纤苷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安全性、用药剂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纤苷
  • 简介:摘要目前认为,斑秃是由于毛囊免疫赦免被破坏导致。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毛囊免疫赦免。干细胞治疗,尤其是脐带和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相关疗法已应用于多种脱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为难治性斑秃提供了治疗新途径。

  • 标签: 斑秃 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影响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旨在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方法对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标准化干细胞制剂来源、人员因素、临床研究、保障体系等影响干细胞临床研究开展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需待加强,干细胞研究机构无法获取高质量、来源清晰、质量可控的干细胞制剂,缺乏标准统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专家共识、指南或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缓慢。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并结合笔者近10年实践与探索,建议聚焦人类重大疾病,突破干细胞及转化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开展多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同时加强各类别人才培养,建立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科学体系与机制等,加快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惠及民众健康。

  • 标签: 干细胞 干细胞临床研究 生物医药产业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stem cells,HF-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和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因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HF-SCs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分离、纯化、鉴定HF-SCs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HF-SCs标记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 标签: 毛囊 干细胞 表面标记物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也被称为卵巢早衰,作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主要表现为低雌激素水平和高促性腺激素水平。POI的病因及机制复杂,目前无统一定论,在治疗上也主要采用补充雌激素等综合治疗。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治疗POI成为新的关注点,本文对POI的病因及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POI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