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确诊为前置胎盘的孕妇72例,均行产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剖宫产术。按是否存在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n=29)与非植入组(n=43)。分析孕妇年龄、孕产史等临床参数与胎盘植入的关系,比较两组胎盘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植入组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流产次数>2次、孕次≥3次所占比例均高于非植入组(均P<0.05)。植入组超声声像图见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20例(68.97%),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菲薄、胎盘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11例(37.93%),胎盘内陷窝征23例(79.31%),胎盘异常增厚5例(17.24%)。植入组VI、FI、VFI均高于非植入组(均P<0.05)。VFI截断值为7.92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0%、90.70%;VI截断值为18.05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1%、79.07%;FI截断值为33.61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76%、58.14%。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时,胎盘、膀胱壁血流增加,胎盘血管化程度较高。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可定量评估胎盘血管化程度,为产前胎盘植入评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前置胎盘 侵入性胎盘 超声检查 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 血管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产妇及胎儿的危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前置胎盘产妇214例,其中合并有胎盘植入57例(观察组),未合胎盘植入157例(对照组),收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和剖宫产比例分别为56.14%、19.30%和82.4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性交痛发生率为61.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交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流产史≥2次、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和中央性前置胎盘比例分别为77.19%、63.16%、29.82%和59.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产次、剖宫产史和中央性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OR=2.779、2.392、8.183、5.942,均P<0.05)。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易引起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等,其发生受流产、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母婴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PAS)是指胎盘绒毛生长并黏附或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孕产妇出现子宫破裂、围产期出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剖宫产术及宫腔操作的增多,PAS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孕妇预后。超声检查是产科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鉴别和评估前置胎盘和PAS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均有建立超声评分系统的文献。本文对国内外各种超声PAS评分系统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做一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是指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增加等原因,胎盘植入发病率逐渐增加。国际妇产科联盟、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英国皇家妇产科协会以及加拿大妇产科协会相继发布了胎盘植入相关指南,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母儿结局。本文就以上指南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胎盘植入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诊疗准则(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时,在不辅助介入治疗如放置主动脉球囊或子宫动脉栓塞等方法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的手术术式。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2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患者,行改良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从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输血量、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本院改良的剖宫产术,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00~1 100 ml,平均43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65~135 min,平均105 min;子宫切除2例,占7.1%;输血量范围为400~800 ml(术前备血),平均500 ml;住院费用范围为5 740.50~11 068.23元,平均费用7 053.18元;从上述指标看,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都明显优于介入辅助治疗下的剖宫产手术,尤其是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通过改变术式,完全可以免除使用介入手段阻塞血管的辅助治疗方法,且术中出血少,效果确切,有效化解了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风险。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介入治疗 改良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盘植入的经腹部超声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前置胎盘(PP)孕妇140例临床资料,以临床及病理结果为胎盘植入临床诊断“金标准”,评估经腹部超声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按胎盘植入诊断“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5例,合并胎盘植入的PP孕妇)和对照组(65例,未合并胎盘植入的PP孕妇),比较两组超声征象差异。结果经腹部超声征象评分诊断的灵敏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93.84%(61/65),准确率为93.57%(131/140)。观察组胎盘增厚、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内回声不均匀、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丰富、可见局灶性或广泛性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2.00%(69/75)、52.00%(39/75)、82.66%(62/75)、60.00%(45/75)、50.66%(3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0%(21/65)、29.23%(19/65)、30.76%(20/65)、35.38%(23/65)、27.69%(18/65)(χ2=54.041、7.439、38.650、8.446、7.658,均P<0.05)。观察组超声征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Z=10.656,P<0.05)。结论对PP孕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为合并胎盘植入的情况提供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胎盘植入意义重大。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侵入性 超声检查,产前 诊断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 标签: 胎盘植入性疾病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6月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并于术中采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常规子宫下段-宫颈缩窄缝合术的5例PPP伴PAS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5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生命体征、血液制品用量,娩出新生儿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恢复、随访等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对本组5例PPP伴PAS患者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年龄为28~37岁;均有剖宫产术分娩史,此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术时间为3~113个月;4例采取择期剖宫产术分娩,1例采取急诊剖宫产术分娩。②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及中心静脉插管,并且均采用腹部直切口;于子宫下段-宫颈胎盘植入部位人工剥离胎盘后,均采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Hwu缝合术,其中3例联合使用防波堤缝合术(1例还联合使用Cho缝合术);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术中出血量为800~1500 mL、输血量为400~800 mL,手术时间为45~96 min,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观察;分娩新生儿情况均良好。③均未发生感染;术后ICU观察4~8 d后,均痊愈出院;出院随访腹部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30 d腹部超声检查均显示子宫复旧良好。结论环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其他子宫下段-宫颈缩窄缝合术,可以有效控制PPP伴PAS孕妇剖宫产术出血,并且预后良好。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侵入性 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 环子宫下段缝合 缩窄缝合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名怀疑胎盘种植异常的孕妇资料。选取MRI征象及临床危险因素共9项内容制订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平均总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评分界值。结果102例孕妇中,非植入性35例,总分(2.94±1.28)分;粘连性28例,总分(5.54±1.75)分;植入性32例,总分(9.88±2.37)分;穿透性7例,总分(13.57±1.90)分。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88,P<0.05)。ROC曲线显示,非植入性与粘连性胎盘植入间、粘连性胎盘植入植入胎盘植入间及植入胎盘植入与穿透性胎盘植入间评分的平均界值分别为3.5分、7.5分及10.5分。结论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及胎盘植入深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胎盘植入深度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在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患者,均行剖宫产术。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行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58.43±61.29)ml、(4.57±1.01)d,少于对照组的(675.24±15.38)ml、(5.38±1.39)d,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切口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0.00%(0/33)、3.03%(1/33)、6.06%(2/33),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18.37%(9/49)、22.45%(11/49),P<0.05。观察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75±0.52)、(9.21±0.65)分,高于对照组的(7.13±0.47)、(8.76±0.58)分(P<0.05)。结论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在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剖宫产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天数,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前置胎盘 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 胎盘植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孕中期超声检测子宫弓状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参数用于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定期接受产检并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妊娠期女性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子宫弓状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脐动脉血流PI、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等参数,观察研究对象胎盘后血流状况,分析子宫弓状动脉和脐动脉血流相关参数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相关性。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子宫弓状动脉血流PI和RI分别为(0.45±0.12)和(0.38±0.08),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59±0.17)和(0.46±0.11),而子宫弓状动脉血流PVS和脐动脉血流PI、RI、S/D分别为(45.13±4.62)、(1.16±0.27)、(0.73±0.22)和(3.32±0.3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34.27±3.82)、(0.79±0.21)、(0.52±0.13)和(2.71±0.24)(t=3.057~9.241,均P<0.05)。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胎盘后可见丰富且混乱血流信号的比例[91.25%(73/80)]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86.25%(69/80)](χ2=96.341,P<0.01)。妊娠期子宫弓状动脉血流PI和RI检测数值均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呈负相关(r=-0.742、-0.716,均P<0.05),而子宫弓状动脉血流PVS和脐动脉血流PI、RI、S/D检测数值均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0.759~0.885,均P<0.01)。结论超声检测妊娠期女性子宫弓状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参数,并观察胎盘后血流状况,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妇科临床应予以关注。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子宫弓状动脉血流 脐动脉血流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妊娠 诊断
  • 作者: 兰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9-26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22年18期
  • 机构:都安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河池 530700
  • 简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前置胎盘中最为凶险的类型,极其容易引发大出血而导致孕妇死亡。凶险型前置胎盘除了引发大出血外,合并胎盘植入的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根本性转变,高龄孕妇数量随之增加,使得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亦同步上升。超声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十分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早期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予以积极的干预成为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之所在。故本文从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意义、具体诊断手段以及声像图特征、临床诊断效果三方面展开分析,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今后超声诊断提供指导与帮助。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超声;声像图特征;临床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检查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经临床及超声检查疑诊为PAS后,并进一步接受产前MRI检查的68例疑似P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其产前MRI影像学资料。以这68例受试者子宫切除术后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PAS的"金标准",计算产前MRI辅助诊断PAS及对PAS进行分类(胎盘黏连、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Kappa值,分析产前MRI辅助诊断与子宫切除术后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PAS及其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对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AS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8例受试者中,56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AS患者。采取产前MRI辅助诊断PAS的结果显示,54例呈阳性(PAS)患者中,1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不是PAS;14例呈阴性(非PAS)患者中,3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PAS(均为胎盘黏连)患者。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PAS的"金标准",产前MRI检查对于PAS及其3种分类(胎盘黏连、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辅助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4.6%、44.4%、97.6%与40.0%,特异度分别为91.7%、98.3%、76.9%与100.0%。产前MRI检查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于PAS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10;对于胎盘黏连、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辅助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527、0.774、0.553。②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PAS的56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中,出现胎盘组织侵入子宫肌层,胎盘组织侵入膀胱、输尿管等盆腔内组织,T2WI低信号带,胎盘信号不均匀,子宫下段膨隆,以及膀胱"帐篷征"表现者,分别为14例(25.0%)、8例(14.3%)、38例(67.9%)、33例(58.9%)、16例(28.6%)与7例(12.5%)。结论产前MRI检查,可对PAS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及分类,从而为临床针对PAS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其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盘,侵入性 胎盘疾病 诊断,计算机辅助 产前诊断 胎盘植入性疾病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评估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妊娠晚期(32周以上) PAS高危孕妇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包括64例子宫切除患者及187例子宫保留患者,对相关临床指标及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T2WI胎盘内暗带、胎盘膨出、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膀胱壁T2WI低信号中断、局部外突性肿块和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X1)、T2WI胎盘内暗带(X2)、胎盘膨出(X3)、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X4)是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stic (P)=-4.713+0.960X1+1.477X2+1.569X3+1.901X4,模型AUC值0.915 (95% CI:0.873~0.94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1.8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好。结论基于临床指标及MRI征象,有望产前为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高危妊娠患者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病变(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 disorders, PAS)是全球孕产妇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后出血,增加围手术期子宫切除风险,造成不良妊娠结局。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长,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及产妇死亡率也不断增高,故早期产前诊断对于指导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MRI是评估PAS的一种优秀工具,可对超声怀疑的PAS患者提供额外的信息,如侵犯的范围和程度,是否有宫外受累,以及预测手术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如失血、输血和子宫切除)。MRI新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DW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成像在准确诊断PAS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胎盘功能信息。另外,基于MR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PAS的诊断准确性,减少了对放射科医生的经验依赖,还能对患者预后、并发症风险等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提升临床对PAS的诊疗决策水平。本文旨在探讨MRI新技术和基于MRI的人工智能技术在PAS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升孕妇产前胎盘植入诊断准确性以及降低术中风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胎盘植入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两例胎盘植入孕妇术后盆腔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探讨胎盘植入的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两例孕妇均行胎盘植入术前超声评估,考虑为穿透性胎盘植入,术中二次评估后行胎盘在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术后2~3 d出现腹痛或肉眼血尿,超声检查提示手术区域血肿形成,并伴有血肿内活动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病灶逐渐缩小。胎盘植入于子宫前壁下段,子宫下段与膀胱及腹膜与子宫颈的间隙可能有复杂的新生血管及吻合系统,子宫切除术后,仍有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胎盘植入术前除了进行严重程度的评估之外,还应重视胎盘局部状态及植入部位解剖学的评估,术后迟发性出血时可应用介入血管栓塞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中采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IAB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P伴胎盘植入孕妇90例,均接受剖宫产手术,根据是否采取IABO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未采取IABO,观察组采取IABO。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出生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88.25±20.13)d、(758.47±152.63)ml、(356.57±50.41)ml]均少于对照组[(122.64±34.28)d、(1 012.64±200.54)ml、(887.41±89.68)ml],P均<0.05。结论PPP伴胎盘植入剖宫产孕妇采取IABO处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输血量,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剖宫产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 作者: 白桂芹 陈蔚琳 黄向华 赵绍杰 赵淑萍 陈秀娟 陈素文 杨华 卢霞 刘冠媛 陈琼华 张林爱 金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因联合实验室,西安 71006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73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00,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无锡 214002,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青岛 266034,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州 350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北京 100026,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科,天津 30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产科,乌鲁木齐 83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2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厦门 361003,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影像学诊断及血管阻断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选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晚期单胎妊娠孕妇共74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严重不良结局(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1 000 ml、术中诊断PAS)的危险因素;观察产前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胎盘PAS及严重不良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根据是否行血管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分为阻断组(106例)与未阻断组(641例),比较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1)一般情况:74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子宫切除率为10.4%(78/747),术中出血量≥1 000 ml者占55.8%(417/747),术中确诊PAS者占47.5%(355/747)。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8%(6/747)。(2)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是血管阻断方式和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栓塞术者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者的5.319倍(95%CI为1.346~21.018);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术次数、超声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术中是否诊断PAS、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诊断PAS的危险因素是子宫瘢痕厚度、超声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MRI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完全性前置胎盘;(3)超声和MRI检查在预测PAS中的作用:超声检查预测PAS的敏感度为47.5%,特异度为88.4%;kappa值为0.279(P<0.001),一致性一般。MRI检查预测PAS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7.8%;kappa值为0.702(P<0.001),一致性较好。超声且MRI检查均提示PAS孕妇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仅超声或仅MRI检查提示PAS的孕妇。(4)血管阻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阻断组与未阻断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1 000 ml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阻断组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子宫动脉栓塞者与未阻断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409);阻断组子宫动脉栓塞孕妇的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孕妇[分别为39.3%(22/56)、10.0%(5/50),P=0.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晚期孕妇,MRI检查比超声检查预测PAS的一致性好,超声检查结合MRI检查可有效地预测子宫切除率和术中出血量。血管阻断不能降低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栓塞孕妇的子宫切除率高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孕妇。

  • 标签: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失血,手术 侵入性胎盘 子宫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riple-P手术治疗严重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孕妇的安全性以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PAS且行Triple-P手术治疗孕妇11例的再次妊娠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共11例孕妇因PAS行Triple-P手术治疗后再次妊娠,再次妊娠与Triple-P手术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年(2~3年)。11例孕妇中,7例于孕36周及以后分娩,终止妊娠的中位孕周为38周,4例于孕12周内终止妊娠。7例近足月分娩孕妇中,1例(1/7)再次发生PAS,且合并前置胎盘。此7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术,中位产后出血量为300 ml(200~450 ml),仅1例孕妇需要输血。11例孕妇均未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无子宫破裂、膀胱损伤、产褥期感染,无新生儿不良结局。结论严重PAS孕妇行Triple-P手术治疗后,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严格管理,可以考虑再次妊娠,再次妊娠的结局较好。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保守治疗 妊娠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