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其组成和代谢的紊乱可通过多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糖药物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改善肠道内环境,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宿主的代谢,最终发挥降糖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报道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1例糖尿病患者,病史16年,先后应用口服药、预混胰岛素、餐时+基础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等多种方案降糖治疗,效果欠佳,依从性差。就诊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合并Turner综合征。针对降糖治疗,将人胰岛素改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一针两组分,独立作用,互不干扰,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降糖效果确切,且1次/d或2次/d注射,时间灵活,易于被患者接受,患者应用后血糖控制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Turner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楂芪降糖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气阴两虚血瘀证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楂芪降糖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糖、肾功能,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楂芪降糖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DN利于减轻症状,改善血糖、肾功能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楂芪降糖汤 穴位埋线 中医证候评分 血糖 肾功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差、波动大,最终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增加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抑制高血糖或正常血糖时的胰高糖素分泌,减慢胃排空防止餐后血糖大幅增加,以及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减轻体重。可与胰岛素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利拉鲁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且可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以及在体重控制方面的优势,在降糖药物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服用口服降糖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降糖及减重效果,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3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高5年”入院,既往明确诊断为T2DM,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改为司美格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良好,体重较前下降17 kg,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司美格鲁肽可通过减少食欲和饥饿感、减少能量摄入、增加饱腹感、改变食物偏好、延缓胃排空等机制起到减重的作用,并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可用于超重或肥胖的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症 重度脂肪肝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和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二者常合并发生,是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心衰是T2DM患者的重要结局事件,而降糖药物治疗可能改变T2DM患者心衰发生发展的风险。因此,本文将梳理各类降糖药物对T2DM患者心衰预后影响的临床证据,重点介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心衰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目前更新的心衰和糖尿病指南和共识中的有关推荐意见。

  • 标签: 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基层医生面对当前增多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诸多的降糖药物更需要掌握联合使用降糖药物的知识。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导下,基层糖尿病防治学组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完成了《基层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及起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个常见问题。旨在指导基层医师在T2DM治疗中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水平,在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如不达标即开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和(或)起始胰岛素治疗直至达标及后续降糖治疗方案的优化。本共识将有助于基层医师合理使用降糖物药。

  • 标签: 基层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共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诊的初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单药治疗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0岁女性,因“口干、多饮10 d,恶心、呕吐3 d”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高血压。予补液、降糖、纠酸治疗,恢复正常饮食后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因降糖效果差,转换为司美格鲁肽0.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出院时简化降糖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晚餐前各18 U皮下注射,血糖达标出院。出院10 d后停用该胰岛素,单药应用司美格鲁肽0.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血糖水平达标,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仍控制良好,同时患者体重减轻,血压进一步下降,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是新型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其降糖效果卓越,在减重、降压等方面可多重获益,适合用于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的T2DM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强化治疗 司美格鲁肽 减重 降压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心血管结局试验证据的增加,各大指南的糖尿病管理路径导向开始由降糖向个体化治疗转变,其中优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疾病,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心血管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其兼顾降糖与心血管结局。司美格鲁肽是中国首个且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证的GLP-1RA周制剂,它不仅能够强效降糖,而且能够显著减重、降压、改善血脂谱,有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保护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1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多饮、多尿、消瘦1个月”就诊。入院完善各项检查,体重指数34.08 kg/m2,空腹血糖18.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3%,糖尿病相关三联抗体均无异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系列检查无异常,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入院后予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餐前总剂量为20 U,基础总剂量为22 U,同时联合利拉鲁肽0.6 mg(1次/d)皮下注射,经3 d的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经过1周的强化治疗后,撤掉胰岛素泵,利拉鲁肽剂量调整为1.2 mg(1次/d)皮下注射,同时联用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患者血糖稳定,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访。随访3个月,患者空腹血糖为5.0~6.0 mmol/L,餐后2 h血糖为5.0~8.0 mmol/L,体重下降11.5 kg,糖化血红蛋白6.1%。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分析1例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因血糖升高10年余入院,明确诊断为T2DM,长期口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体重66 kg,体重指数24.84 kg/m2。空腹血糖9.69 mmol/L,餐后2 h血糖11.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颈部及下肢血管超声示动脉多发斑块形成,诊断为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入院后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口服降糖,逐步简化治疗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地特胰岛素8 U(1次/d)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出院。院外血糖进一步下降,停用胰岛素,调整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出院后复查空腹血糖6.43 mmol/L,餐后2 h血糖10.0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8%,体重56 kg,较前减少10 kg。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8—2020年门诊药房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结果2018—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门诊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位居前两位的是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销售金额逐年上升;DDDs位居前三的始终是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DDC下降最为明显。结论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和胰岛素促泌剂仍是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临床一线治疗药物,符合指南推荐,DPP-4抑制剂市场前景较大,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也将逐渐崭露头角。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新型降糖药物胰岛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和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已成功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治疗。近十年的研究表明,新型降糖药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SGLT-2i和GLP-1RA可以减慢蛋白尿的进展,并且SGLT-2i可以延缓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降低肾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DPP-4i可以通过改善T2DM患者的蛋白尿进展,从而表现出肾脏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这三种新型降糖药的分子机制、药物效果,并总结新型降糖药在临床试验中的肾脏结局及相关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推测三种药物在DKD患者中的相互作用,尤其是SGLT-2i和GLP-1RA的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降糖药 蛋白尿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同时,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物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7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6个月,口干、多饮10 d”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给予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二甲双胍口服及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调整治疗方案为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血糖平稳达标,患者满意度高。司美格鲁肽是一种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物作用靶点广泛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除有效控制血糖外,还能获得血脂、血压、体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获益。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司美格鲁肽 多重获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糖药物临床试验中糖尿病受试者的管理要点和伦理考虑。方法以运城市中心医院降糖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管理为例,系统阐述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者时,受试者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结果在以糖尿病患者为受试者的降糖药物临床试验中,基于受试者的权利、安全和健康的伦理考虑应伴随受试者招募、筛选、入组和随访每个环节。结论兼顾伦理考虑的受试者管理可充分保护受试者安全和权益、增加受试者依从性和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试验 伦理 受试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决定了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任务,降低血糖可消除高血糖症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后必须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降糖外改善和延缓ASCVD、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降糖药 大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肝补脾降糖饮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成人T2DM肝旺脾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2021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T2DM肝旺脾虚证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磷酸西格列汀,观察组加用清肝补脾降糖饮。2 组均治疗12 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干化学法和罗氏电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2 h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监测动态血糖,包括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百分比、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AR)百分比、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BR)百分比;观察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为56.9%(29/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2,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t=6.30,P<0.01)。观察组治疗后HbA1c达标率为46.2%(24/52)、对照组为23.5%(12/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AGE、TAR、TBR降低,TIR升高(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1.06、0.22、1.45,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PBG、HbA1c水平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0.18、1.5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INS水平和HOMA-IR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0.51,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轻度恶心2例、一过性腹泻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118)。结论清肝补脾降糖饮可改善成人T2DM肝旺脾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TIR和血糖达标率,疗效与磷酸西格列汀相当。

  • 标签: 糖尿病,2型 清肝补脾降糖饮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肝旺脾虚证
  • 简介:摘要报道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予以胰岛素强化降糖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女性,因“口干、多饮、多尿伴消瘦3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T2DM。初始启用胰岛素强化降糖,血糖平稳后转换为利拉鲁肽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控制血糖,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以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控制血糖,降糖效果较好,特别是针对伴有肥胖的患者,同时还能带来心血管、肾脏方面的获益。

  • 标签: 糖尿病,2型 利拉鲁肽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预测代谢手术术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完全缓解的四个评分系统,以期筛选出更适合中国大陆人群的术前精准评估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GBP)治疗T2DM效果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GBP治疗的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ROC曲线比较ABCD、DiaRem、IMS及天坛预测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的预测效力。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01例,女58例、男43例,年龄(45.3±11.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3±5.5)kg/m2,T2DM病程(7.1±4.8)年,HbA1c(8.5±1.7)%。术后1年T2DM完全缓解率70.3%(71/101)。BMI、体质量、TCHO、TG、LDL、FBG、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清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各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缓解率的预测效力,IMS、天坛、DiaRem及ABCD预测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833、0.825、0.764和0.724。结论IMS和天坛预测评分系统能较好的术前预测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

  • 标签: 代谢手术 减重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预测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调整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出院降糖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自我调整组及对照组。自我调整组出院后根据医生指导的自我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进行剂量调整,对照组则门诊复诊时由门诊医生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比较基线及随访8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临床特征。结果共113例患者完成8周随访并纳入研究,其中自我调整组61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8周的随访,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较基线下降(均P<0.05),胰岛素剂量较基线增加(均P<0.05),但自我调整组患者空腹血糖较基线的降幅更大[﹣3.3(﹣5.1,1.2)mmol/L比﹣2.3(﹣3.6,1.5)mmol/L,P=0.017],胰岛素剂量增幅更大[0.14(0.00,0.23)IU/kg比0.07(0.00,0.15)IU/kg,P=0.034]。两组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基线均无显著改变(均P>0.05)。结论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胰岛素剂量自我调整有助于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基础胰岛素 自我调整 剂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