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MBA、EMBA在中国极度升温时。以相关培训机构学员为主体构成的学友俱乐部也应运而生。如今。这类俱乐部的利益网络已初见端倪。虽然其影响力还没有以势力集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下的人际网络建设热潮中.赶紧拿到一个俱乐部的会员证.已成为未来精英追逐的梦想。专家提醒说.随之形

  • 标签: 学友俱乐部 人际网络 利益网络 控制力 经济资源 培训班
  • 简介: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回流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研究的主要模型和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启示不能生搬硬套。中国目前关于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还存在称谓不规范、针对性建议少、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 标签: 劳动力 回流 研究综述
  • 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 标签: 劳动无限供给 总供求模型 经济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法则
  • 简介: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社会运行成本加大,为此,需要从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求职者四个方面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信息不对称 就业
  • 简介:借鉴Karras(2007)的实证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88—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为0.008;(2)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高于非公共部门;(3)中国公共部门劳动人员的显性工资存在低估。虽然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相对于非公共部门高,但其产出弹性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大劳动密集型公共品供给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非公共部门需要改变劳动力粗放投入模式,地方政府应鼓励私人部门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与技能教育,以提高其边际产出。同时,优化公务员薪酬结构,将隐性收入逐步纳入正规货币工资范围之中。

  • 标签: 公共部门 劳动生产效率 边际产出 工资
  • 简介:<正>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劳动就业体制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的传统劳动就业制度时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劳动就业制度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水平不同,各时期内的劳动就业政策、劳动管理方式以及劳动力市场构成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的看来,劳动就业体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一种历史趋势;劳动就业制度由分散到集中,又由集中走向分散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劳动就业政策 劳动就业制度 农业劳动者 就业人员 劳动就业体制 建国初期
  • 简介: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学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如何实现工业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要早于西方经济学家,其中,有不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学术见解或理论模型至今仍或多或少地成为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据此,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小康中国,面对西部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这一世纪性难题,本文拟对国内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重工派理论模式 “二元经济结构”转移模式 “市场化取向”转移模型
  • 简介:我们讲座的不是应该是如何消除“抱怨”,而是如何让“抱怨”发挥最大功效,对抱怨者和听抱怨的人都是如此

  • 标签: 企业 “抱怨” 功效 内容 听众 限额
  • 简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感下降、抑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估计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构造相关指标,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劳动力流动对下一期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本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就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确立适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全面自由流动,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就业保障 地区经济增长
  • 简介:我国农业劳动力向现代部门的转移和长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含诸多矛盾的复杂问题.本文以"边际转移"概念的提出为基础,分析了"生存水准上升"以及我国劳动力"半转移"和"高位转移"等特殊现象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第一,国家干预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第二,国家投入农业"扶贫资金"发展农业,提高边际转移价格是解决我国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中国 经济发展 劳动力转移 “边际转移” 农业劳动力
  • 简介:本文选择高血压作为健康测度变量,运用CHNS四期追踪数据,探讨了健康对农村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疾病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患高血压之前的钠盐摄入量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患高血压对城市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农村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城市的效果几乎全部来自较低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拥有养老保障的体力劳动者容易在高血压影响下产生退休意愿,而这个现象在同样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中并不存在。

  • 标签: 健康 劳动供给 社会保障
  • 简介:通过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会使行政垄断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下降,行政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进而会使资本实际价格下降,增强行政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加剧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 标签: 劳动收入比重 资本价格 市场力量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劳动力工作时间的供给的影响因素,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劳动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理论和中国居民收入消费的相关数据和图表分析实证,我们发现劳动力年龄和收入及消费对工作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工作时间往往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年龄开始与收入成正比关系,然而,当达到一定年龄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工作的变动等,个人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收入也会出现增长缓慢或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满意度,个人应在不同的年龄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 标签: 年龄,收入,工作时间,劳动力,健康,爱好,
  • 简介:学会动态1996年11月15日,内蒙古市场发展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财经学院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理事、会员50多人。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占荣同志、学会顾问熊大达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会会长、我院副院长张巨林同志主持。会议专...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理论 市场营销 内蒙古 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
  • 简介: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从当前劳动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焦点入手,对价值决定、与之相伴而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价值与分配关系等问题的讨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理论观点和主张。

  • 标签: 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科学技术 第三产业
  • 简介: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规则,近年来由于爆发亚洲金融危机而显得格外突出,就此问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于1998年12月7日在京举行一次专题性研讨会。会议由学会第一副会长戴伦彰同志主持,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巫宁耕、陶湘、陈德照、景学成、李长久和卢韦(兼秘书长)...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国际经济关系学 国际规则 国际金融体系 世贸组织 东亚金融危机
  • 简介: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企业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转型过程中,HR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全新的战略机会。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中国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法制化进程 企业
  • 简介:结婚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工人的工资?本研究基于2013年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样本选择性偏误来研究已婚员工与未婚员工的工资差异,发现婚姻确实对员工的工资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位数回归发现,婚姻年限、户口、语言水平、学历、企业特征等是影响员工工资的重要因素,但是婚姻对不同性别的员工工资作用不同。进一步对不同性别的已婚及未婚员工工资差异进行分位数分解显示,婚姻对男性员工产生的工资溢价效应为1.09%~18.21%,而对于女性员工的工资则存在一种"诅咒作用",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这种诅咒作用从9.6%升高至23.1%。

  • 标签: 婚姻 工资溢价 倾向得分匹配 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