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构建有效的家庭禀赋框架和指标是研究农户贫困和农村家庭综合发展问题的基础。研究选取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河南省为样本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建立农户家庭属性和成员个体特征数据相链接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家庭禀赋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和剖析不同流动状况的农户家庭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人口流动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值。成员中有回流劳动力的家庭,其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值就要明显高于家庭成员都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家庭,而又稍低于家庭成员有在外务工而没有回流者的家庭。就家庭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状况而言,有回流劳动力家庭的均值最高,其次是有成员正在外务工的家庭,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家庭最低。

  • 标签: 人口流动 外出务工 农村 家庭禀赋
  • 简介:针对部分输电线路所处的特殊腐蚀环境,根据实际工程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基础的腐蚀破坏机理,进行必要的防腐蚀方案的研究和论证,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腐蚀方案和对策。

  • 标签: 盐碱地区 防腐蚀 涂层 钢筋阻锈剂 阴极保护 隔离层
  • 简介:迈向国际化已成为众多企业的目标之一。许多公司正在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以便寻找更多的商机,并且加速成长、避免威胁。相对于东部沿海省份,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企业国际化步伐正不断加快,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本文主要从分析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企业国际化问题的必要性,从企业自身和辅助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农业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 标签: 农业企业 国际化 中部地区
  • 简介:资本回报率高低决定资本流向。本文在严格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后,运用边际资本产出来测算省际资本回报率并分析其地区差距。测算结果表明:1993~2007年中国中部与东部地区的资本回报率差距在缩小,而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资本回报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目前还不存在明显的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趋势。投资环境差异是形成地区间资本回报率差距的制度原因,中西部地区引资竞争的关键是改善地区制度环境。

  • 标签: 永续盘存法 资本回报率 制度环境
  • 简介:以广西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考察财政转移支付总体和分项的均等化效果,结果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具体项目的均等化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税收返还的均等化效果不显著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加剧了地区间财力的差异,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化作用最大但比重还较小,专项转移支付作用有限但存在分配不规范的问题。

  • 标签: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财政体制
  • 简介:发展县域工业无疑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西部不少县纷纷提出“工业强县”的理念。但是,一些县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不切实际的、注重短期效益的不良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五种:(1)过度依赖、乃至滥用当地有限资源发展工业;(2)不切实际地盲目引进工业项目;(3)工业发展的主观随意性强;(4)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5)盲目给投资者政策优惠。这些不良现象可能在近期能给当地工业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则会留下不可低估的隐患。因此,西部各县在推进本县的工业时,必须注意防止上述五种不良现象。

  • 标签: 西部县域工业 依赖资源 主观随意性 政策优惠
  • 简介:文章以地理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不断演进,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平衡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会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产生诱导;而在协调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可以通过多条路径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与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 标签: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区际影响
  • 简介:经济一体化使得分工逐渐细化,产业内与产业间联系明显加强,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由分散逐渐向集聚发展。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分析企业集聚、劳动生产率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投资,企业集聚与技术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显著正影响。分地区看,人力资本投资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最大,而企业集聚对中部地区的贡献度最大,劳动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很显著。

  • 标签: 企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实证分析了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宁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关系。针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实证分析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增长
  • 简介: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等理论基础的研究,总结提出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准则和培养模式,并以广西为例,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包括产业延伸发展模式、技术领先发展模式、技术跟随发展模式、引进合作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从而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广西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跨越式赶超发展。

  • 标签: 欠发达地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模式
  • 简介: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认为,资本一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1978—2008年各省区的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研究发现,除辽宁和河北外的东部省区及内蒙古的资本与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多数中西部省区的资本和劳动之间则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多数省区的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

  • 标签: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有偏技术进步 德拉格兰德维尔 假说
  • 简介:以港口为依托走港城产联动发展之路是沿海后发展地区迅速崛起的必然选择。钦州建港条件、综合交通条件优越,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得到不断增强。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分析了钦州实施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当以港城产一体化理论为指导,坚持整体推进与跨越发展相结合、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联系、临港产业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衔接、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支撑当前发展与提升长远竞争力相结合、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的原则,推动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理清发展思路,整合力量,提高借势发展能力,最终实现钦州跨越发展。

  • 标签: 后发展地区 发展战略 钦州 经济增长点 港城产联动 港口
  • 简介: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6月份开始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喀什地区为了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农户自愿”的号召。主要阐述了喀什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富民安居工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金融支持 富民安居 喀什地区
  • 简介: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 简介:本文基于1997~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财政支出的结构变量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各类支出项目的产出弹性系数既有正数也有负数,这说明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资源配置的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性,由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即使同一类支出顷目在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对经济增长也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估某一项支出是否对经济增长有利,只有把它置于特定的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中才能准确衡量。

  • 标签: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