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上,苏北曾有过辉煌的岁月,经济发展水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于苏南,而且越向北越发达。西汉时,江苏境内80%的人口集中于苏北。秦代在江苏境内置县17个,其中10个在苏北。南宋时期,由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在南方萌芽和发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从绍熙五年黄河南徙夺淮入海之后,苏北陷入了多灾多难的困境。

  • 标签: 江苏 新型工业化 苏北地区 产业竞争力 工业投资 工业园区
  • 简介: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 标签: 中国 发展战略 工业化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道路,新型工业道路到底新在何

  • 标签: 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 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简介:广西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工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初期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过全自治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广西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初步形成了汽车、机械、制糖、有色金属、电力、食品、医药、林产、建材等九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了上汽通用五菱、柳钢、玉柴、大海粮油、柳工、柳烟、南糖股份、平果铝等一批成长快、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了五菱汽车、玉柴机器、两面针牙膏、三金制药、金嗓子喉片等一大批享誉市场的名优产品。2002年广西完成工业增加值699亿元,增长10.9%,占全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 标签: 广西 新型工业化 产业定位 跨越式发展 产业升级
  • 简介:近几年来,徐州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92.2亿元,工业增加值305.9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7倍和1.3倍。工程机械、食品、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列统工业总量的53.5%、56.7%和61.2%,25家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

  • 标签: 江苏 新型工业化 支柱产业 工业增加值 徐州市 工业经济
  • 简介:按经济区域构建新型工业园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生产力合理布局、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按照经济规律和效益与效率的原则,构建新型工业园区,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发展,造就特色经济。加快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市的老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地处城市中心区的老企业很难在现有场地上有更大的发展。城区内老企业的搬迁改造问题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搞好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建设,让老企业通过搬迁改造,迁出城区、改变面貌、改善环境、提

  • 标签: 工业园区 工业化进程 构建 中国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面临着既要加快信息又要完成工业的双重任务。江苏中部的南通、扬州、泰州三市,目前工业进程同处于中期,扬州的步伐稍快于南通。从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南通稍次于扬州、泰州。通、扬、泰三市信息水平也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从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南通高于扬州,低于泰州。可以说,南通市已步入工业中期,信息也迈开步伐,具备了信息带动工业,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一定基础与条件。

  • 标签: 中国 工业化 信息化 总体目标 发展战略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水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但城市率却长期停留在30%以下。200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而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仅达到39.1%。

  • 标签: 中国 城市化 工业化 发展思路 农村劳动力 城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