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凤舟竞渡是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至今在湖北洪湖、四川广元、广东揭阳、浙江蒋村等地均有遗存。洪湖凤舟因其特殊的艺术造型和民俗仪式,与其他地区的凤舟文化截然不同,其中最为典型之处在于禁止女性参加制作与竞渡活动。本文从艺术视角观察洪湖凤舟文化,以田野考察和文献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楚文化视野下的凤舟艺术形式,思考当代凤舟文化发展中的女性群体参与价值。

  • 标签: 洪湖凤舟竞渡 艺术史视角 楚文化 女性参与
  • 简介:在“胡风事件”中,舒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有对该事件的叙述都不可能绕过他。绿原在《胡风与我》中曾认真提出:“要研究胡风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界和知识分子的教训,不研究舒芜是不行的。”①然而,现有的研究中,要么完全“不研究舒芜”在“胡风派”中的历史作用,要么一味地从“道德”上对其进行苛责,似乎离绿原的期许甚远。吴永平先生的《舒芜胡风关系证》则有所不同,这是一部把着眼点放在舒芜与胡风关系的演变上,并把“胡风派”其他成员及同时代相关人物一并纳入视野,以重新审视“胡风事件”的力作。

  • 标签: 胡风事件 历史作用 舒芜 本来面目 史证 知识分子
  • 简介:产权是一种二维的制度性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和法律意义上的,前者关涉经济关系,后者关涉法律关系。从所有制层面上讨论的作为经济关系的产权成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权力关系范畴,这种社会权力决定了产权的经济性质;法律制度层面上讨论的作为法律关系的产权成为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它又是一个权利关系范畴,这种法律权利受制于且服务于产权的经济性质,即第二维度的产权决定第一维度的产权。从马克思产权观的演化历程来看,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是在他1841年写作、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解放"问题开始的,在这个宏大视野下,马克思产权观发展进路就此展开,到写作《哲学的贫困》时,他对产权范畴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由国家和法律层面到经济层面、由法权到经济权利再到生产力基础、由唯心到唯物,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以逻辑思辨为主到以历史考察为主的转变,最终形成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产权观。重新整理、廓清马克思产权观流变的历史过程,揭示马克思产权观的逻辑进路,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产权观的理论意旨,弘扬马克思产权观在中国化语境下的当代价值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 标签: 马克思产权观 权力本位 历史唯物主义 法律关系
  • 简介:黎虎先生《汉唐外交制度》1998年初版,2018年再版。《汉唐外交制度》出版20年来,以其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生命力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书出版后,中外学者纷纷撰写专题论文加以评价,认为这部著作在课题、理论、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表现出全面的创新性,提出并架构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新学科;该书坚持论从出,以翔实可靠的史料为依据,对于中国古代的研究具有普遍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第二,该书引领了学术风向,在其启发下,中国古代外交、外交制度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题论著、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即使是一些关涉性论著,也都指出或强调《汉唐外交制度》对它们的影响或启发,体现出对学术研究所具有的"普适性"价值。《汉唐外交制度》问世20年来的实践,表明它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它所提出并建构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乃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构想,其科学性、合理性已被学界广泛接受,并为新出土史料和相关研究实践所充分证明。

  • 标签: 黎虎 《汉唐外交制度史》 中国古典外交制度 学术体系 学术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