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税收区域转移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文章对2004-2014年我国税收与税源的背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背离现象,税收与税源的背离度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背离额却越来越大;同时发现我国税收区域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了“劫贫济富”的效应,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财力发挥作用.

  • 标签: 税收背离 区域经济差距 税源
  • 简介:当前的国税机构大都采取以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设置,这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按行政区域设置国税机构,不能摆脱地方政府干预。目前的分税制是以税种划分地方收入和中央收入的。地方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比较注重地方既得财力的多少。从国税征收的增值税...

  • 标签: 区域设置 经济区域 地方政府 税收成本 国税部门 领导干部
  • 简介:<正>信阳市浉师河区地税局积极推行以“划小片段、明确职责、细化管理、检查监督”为工作思路的区域税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促进了税收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局按照“以区域设岗、以岗定人、以岗定

  • 标签: 税源管理 税收管理 地税局 税收收入 征收单位 稽查部门
  • 简介:本文从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出发,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发展环境支持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加权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非线性评价方法进行区域物流能力的测度.最后运用区域物流能力评价体系与测度方法对部分省市2007-2010年的物流能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 标签: 区域物流能力 构成要素 评价指标 测度
  • 简介:<正>在分税制体制下如何拓宽财源基础、优化财源结构,这是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和财政经济部门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由于我省不同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搞财源建设不能以一种模式平面推进,必须从区域特点出发走非均衡发展的道路。本文试就浙江区域财源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措施谈些看法。

  • 标签: 财源建设 浙江区域 区域财源 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由于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增多,涉及的企业范围越来越广,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也愈加凸显。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税制结构特点,对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税收分配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外国税收分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税收分配制度的观点,以期为税收政策制定和税制改革提供决策和参考的依据。

  • 标签: 税收与税源背离 税收分配 财政分配
  • 简介:自1996年我国试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来,江苏省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06年在国内率先实行全省联动汽车协议供货采购,更是反响巨大。本文结合具体实践,简要介绍江苏省区域联动协议供货的有关情况,希望对其他省份开展协议供货采购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协议供货 区域联动 江苏省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采购工作 国内
  • 简介:区域生产效率的差异不仅受各地区投入要素(资本、劳动、技术)的影响,还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990-2012年我国的区域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未考虑制度环境时,我国区域生产效率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五大制度环境变量均对区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经制度变量调整后,我国三大地区生产效率水平均下降且区际间差异变大。因此,制度改进将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生产效率的差异,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三阶段DEA 生产效率 制度环境
  • 简介:人民币损伤挑剔标准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重申了损伤人民币的挑剔标准,规定人民币如有下列损伤情况的,应送存银行,不应再继续流通。1。票面短缺部分已损及行名、花边、字头、号码、国微之一的或缺角的;2.票面有孔洞直径大于30毫米的;3.裂口长度超过票面长度(或宽...

  • 标签: 人民币 超过票面 人民银行 损伤情况 影响图 再继续
  • 简介:公共财政是减贫主体中最重要的力量。重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农民增收战,是“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10-2015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和农村贫困人口的面板数据,用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作为衡量农村减贫的指标,建立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贫困人口之间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减贫效应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上西部边远地区各省市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应大于东中部地区;但从各省市减贫效应弹性系数来看,中部内陆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减贫效应最高的省市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减贫效应最高的省市。国家必须优化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倡导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特点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 标签: 财政支农支出 减贫效应 农村贫困人口 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