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报告,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市保费收入合计119.18亿元,同比增加26.08亿元,增幅为28.01%。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31.64亿元,同比增加1.23亿元,增幅为4.04%。寿险公司保费收入87.54亿元,同比增加24.85亿元,增幅为39.63%。产寿险保费收入比例为27:73。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85:15。

  • 标签: 寿险公司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非现场监管工作 保费收入 沪市 外资保险公司
  • 简介:少有文献研究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文章采用Newhouse于1992年提出的“剩余法”,计算了影响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因素的短期和长期贡献。结论是,收入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是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老龄化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医疗保险曾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剩余法”的计算框架,中关两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在趋势上没有差异,在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变迁路径。建议未来将控制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注意力从老龄化上移开,着重关注收入提高、医疗保险尤其是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

  • 标签: 人均卫生费用增长 影响因素 因素分解 国际比较
  • 简介:这是一起人寿保险纠纷案件。保险责任含死亡保险,但无被保险人签名;投保人未在续期保费宽限期内交纳保险费,致使保单失效。此案事实清楚,证据充足,但一、二审法院在判决上,均未明确采用死亡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签名为无效合同的法律规定,依据是投保单投保人签名,而此案事实上投保人已确认投保单有效,认定保险合同无效,其法律依据欠妥当,可见,一、二审法院的法官们对保险的理解还有一定差距。

  • 标签: 中国 保险纠纷案 《保险法》 人寿保险 被保险人签名 死亡保险合同
  • 简介: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 标签: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增长
  • 简介:2009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行业牢牢把握保险工作的主动权。上半年保险业较好地实现了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形势比年初预期的要好。总的来看,保险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既有积极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下半年,全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全保会和监管会的部署,按照“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工作要求,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和保险市场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标签: 风险防范 结构调整 增长 保险监管
  • 简介:保险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缺陷,导致保险纠纷的发生。保险公司应如何面对败诉,找到败诉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改善经营管理,遵循保险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使保险经营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保险行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标签: 保险公司 经营管理 败诉 应当 保险纠纷 法律法规
  • 简介: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生产技术异质性,采用共同前沿函数和非径向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对2006~2013年我国31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并揭示效率改善的潜力来源。研究发现:共同前沿下的经营效率水平,低于组别前沿下的情况,但显示了最佳技术条件下财险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改善潜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总体经营效率较高,中资公司效率高于外资公司,表明外资公司存在更大的效率改善空间;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是导致经营效率损失的两大来源,其中外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主要由技术无效造成,中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的原因则具有多样性;前者效率改善的篡略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后者应根据效率损失来源的关键方面提出有针对的设计策略。

  • 标签: 经营效率 潜力来源 技术异质性 共同前沿 组别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