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7月13日至17日,我随外交部新闻司组织的中国新闻采访团前往阿富汗采访,短短5天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当时还是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的哈米德·卡尔扎伊、联合国驻阿富汗特使等重要官员,参观了戒备森严的驻阿富汗联合国兵营,经历了带着保镖采访和从雷区边缘走过的危险.这一经历对于我这样一名习惯于在和平环境下采访的记者来说,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 标签: 阿富汗 联合国 卡尔扎伊 临时政府 保镖 和平
  • 简介:名记者胡愈之在1931年访问苏联之后,在上海发表了题为《莫斯科印象》的长篇报道,介绍了当年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的最新情况,赢得了广大关心时事的读者的欢迎。特别由于记者本人思想先进,观察敏锐,反

  • 标签: 胡愈之 100周年诞辰 莫斯科 名记者 苏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简介:两年前,26岁的罗贤兵走村串户,做起了收购酒瓶子的生意。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起初只是用以记录每趟生意的收入情况,后来,把所到之处耳闻目睹的新鲜的人和事,也给记录上了。有一次,小罗在酒厂卖瓶子时路过一家储蓄所时,见到门旁贴有一封感谢信,热情赞扬银行同志热心为储户排忧解

  • 标签: 罗贤 小罗 上记 新闻线索 共被 文化程度
  • 简介:迈出第一步谈何容易!接过相机不到一周,部队进行战术课题演练,刚刚会按快门的南京军区驻徐某部摄影报道干事徐亚挎上那架120型“海鸥”,跟部队出发了。野营一旬,他拍下了10多个胶卷,可冲出来全成了“废品”。首战不利,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虚心请行家指点,并订阅了《大众摄影》、

  • 标签: 南京军区 解放军生活 厚着脸皮 救救孩子 中国青年报 战友情
  • 简介:“听众朋友,早上好!伴着东升的朝阳,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天山晨光直播节目又准时来到你的身边。”这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天山晨光”节目的开场白。每当我听到那热情、真诚、熟悉的声音,眼前就浮现出该节目的编辑、记者兼主持人李延平那文弱、消瘦而又倔强的身影。10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分到电台当记者时,体魄健壮,精力充沛,敢说敢闯,什么也不怕,1985年冬,乌洽、疏附两县发生强

  • 标签: 李延平 新闻工作者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自治区领导 天山 非甲非乙型肝炎
  • 简介:提起曹慧娟,使人想起1990年7月地区水文总站给和田报编辑部打来的一个电话:“你们是开玩笑吧,怎么派一个小姑娘到黑山去。”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知识分子座谈会上,地区水文学会的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和田的水利事业对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水文工作者的艰辛。如黑山水文站,离和田市有10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外界不了解他们,新闻记者也不去采访他们……在场参加座谈会的报社负责人立即接上了他的话茬说:“一定派记者去采访。”当时,22岁的记者曹慧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积极主动地请求去黑山采访,态度十分坚决,领导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 标签: 和田地区 雪莲 水文工作者 地市报 知识分子 女杰
  • 简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143团场的新闻干事王仁斯,至今已辛勤笔耕30多个春秋,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全国许多家新闻单位已累计采用他的稿件达2600多篇。1983年以来,连续6年被农牧渔业部农垦局评为全国农垦系统优秀通讯员;1981年至今,连续8年被新疆日报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由于他成绩显著,被团场政治处评为198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 标签: 新闻干事 农垦系统 农垦局 新疆人民 农牧渔业部 新疆日报
  • 简介:1964年,出生在伊犁哈萨克草原的乌拉尔别克,从新疆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进入党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又到南疆艰苦的基层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六年后,被分配到伊犁日报社,当记者,编文稿,译作品,他立志把全部知识献给党的新闻事业。乌拉尔别克没有忘记伊犁河的乳汁哺育了他,

  • 标签: 新闻工作者 乌拉尔 伊犁日报 自治区 新闻事业 马列主义理论
  • 简介:细心的读者,经常会在《新疆日报》“求是”专刊上看到杨引官这个名字。她是自治区党校一位年过半百的教师。杨老师不但课讲得好,还积极为新闻单位撰写文章,向公众普及理论知识。近几年她勤奋笔耕,为《新疆日报》撰写了大量稿件。1993、1994连续两年被评为《新疆日报》优秀通讯员。

  • 标签: 《新疆日报》 理论知识 通讯员 耕耘者 获得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 标签: 互通式立交桥 《新疆日报》 通讯员 获得者 办公室干部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