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每个人一生要结识和相识很多人,“三人行必有我焉”。因而我们的学问、道德,乃至言谈举止都有指导。然而,中国也有一句批评人的话叫作“好为人师”,含着贬意。看来这似乎有点矛盾,其实是一个客观和主观,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问题。这些都不去论它,有指导总是很幸运的。1975年7月,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当副刊编辑。上班第一天,老编辑李魂交给我一叠诗稿《访延安》,要我两天内处理成可发稿。时值自治区成立20周年,宣传任务很重,而副刊只有三位编辑,加之维吾尔语《红灯记》剧组已抽调一人,于是我这个刚报到的新手便被排上了用场。李魂对我说,考虑到你已在刊物上发过作品,所以大胆使用你,没问题吧?可我毕竟才第一天上班呀!连一个编辑符号也弄不清楚。加之这厚厚的一叠诗稿是一位名叫阿尔斯朗的维吾尔族青年写的,由维吾尔文翻译成汉语,无论形式、内容、语言表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便向在家看稿的组长(当时文艺、教育、卫生一个组)高庚同志请教。高庚同志是一个温和儒雅、谆谆善诱的长者,又很有才华。但他却没有从稿件本身入手施教

  • 标签: 高庚 副刊编辑 维吾尔语 诗稿 阿尔斯 对我说
  • 简介:本文通过德尔菲法确立了新闻传播学"双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及权重,并以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验证。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依据新闻传播学"双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的权重对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传播系老师的科研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德尔菲法 “双师型“教师 指标体系 验证
  • 简介:如果说,批评的稿件,是舆论监督的前期工程的话,那么综合各方面的反映,继续报道被监督的人和事,则是舆论监督的“后期工程”。它的核心就是:真正贯彻引导的方针,指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显示党和政府克服消极现象的决心和力量,使报刊行使的舆论监督的武器,真正起到针砭时弊、鼓舞和教育人民的作用。这个命题,是根据党报的性质以及我们面临的问题提出来

  • 标签: 舆论监督 后期工程 前期工程 新闻媒介 被监督对象 新闻工作者
  • 简介: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提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进一步对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实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是施工企业的责任所在,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保障绿色施工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 标签: 建筑工程 绿色施工 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 简介:一起劫案,引出楼道亮化工程2007年12月12日清晨,长春市大马路批发鞋城楼上,一名歹徒尾随一女子回家,随后用斧头将女子和其女儿打伤后逃跑。次日,《女孩假装报警,吓退入室歹徒》的报道刊发。

  • 标签: “温暖工程” 长春市 新闻策划 楼道 市民 亮化工程
  • 简介:常听到一些新闻同行说,好新闻可遇不可求。但笔者回顾《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一文的采写经过,总感到,这则获199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的新闻,与其说是侥幸遇到的,不如说是笔者苦苦追求来的。久悬的难题触发起思想的火花前年,我作为市人大代表团随团记者参加省人代会,会议期间听了许多代表的发言。代表中有一个叫朱达洲的,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种粮大户,大报小报多次报道过,诸如他勇于开发荒碱地啦,舍得投入啦,乐于帮助其他村民致富啦等等,我这次本不打算报道

  • 标签: 种粮大户 系统工程 新闻 人代会 代表团 江苏省
  • 简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由于它的特殊性,国内外对它的关注远远超出了一个水利工程应有的范围,甚至与中国的国际形象联系在了一起。对外输出的三峡工程的“他者形象”,明显地带有国家性、政治倾向性、功利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本文以三峡工程纪实影像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他者形象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

  • 标签: 他者形象 请进来 走出去 引导 说服
  • 简介: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与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 标签: 农民观念 信息需求 现代化 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