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10月31日,包西铁路内蒙古段建成通车。作为我国铁路网"包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西铁路北起京兰铁路通道包头枢纽,飞跨黄河,南抵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重载通道。

  • 标签: 包西 跨黄河 能源战略 速度目标值 双线电气化
  • 简介:蒙古族以丰富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被载入史册。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文化发展的梳理,论述其与报纸产业的渊源。

  • 标签: 报纸 蒙古族文化 渊源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民族新闻网站发展为核心,从内蒙古地区整体媒介坏境入手,探求影响内蒙古民族新闻发展的媒介生态要素,以此审视内蒙古民族新闻传播的困境。

  • 标签: 新闻传播 媒介生态
  • 简介:一、基本情况报刊情况。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报刊媒体共有224家,其中报纸75家(其中蒙古文报纸16家),期刊149家(其中蒙古文期刊46家)。全区各类报纸发行总量32814.97万份,总产值31648.62万元。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新闻事业 报刊媒体 蒙古文 报纸 总产值
  •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中外史料,考证中国第一本新闻通史——《中国新闻发达史》的署名者蒋国珍的详细资料。首先指出,蒋国珍是江苏溧阳人,生于1896年,活跃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沪宁地区,身份依次为学生运动领袖、国民党党员、教育工作者、政府职员、银行经理,终其一生仅是一个小人物。其次发现,蒋国珍并非《中国新闻发达史》的作者,而应该是译者。1924年7月,《支那た于ける于为新闻凳达小史》首次刊登于《北京满铁月报》,作者是时任职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京公所的伊藤武雄。1927年3月,增稿后的《支那た于ける新闻凳达小史》,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亚经济调查局再次出版单行本,随后被蒋国珍译为《中国新闻发达史》,成为第一本中国新闻史译著,也是第一本中国新闻通史。最后,由蒋国珍翻译的《中国新闻发达史》不仅是中国学者的参考书,且是日韩学者借鉴与翻译的对象,从而将蒋国珍定位为沟通东亚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一人。

  • 标签: 蒋国珍 《中国新闻发达史》 考证 伊藤武雄 《支那た于ける新闻发达小史》 井东宪
  • 简介:地域上的接近性,是县级报独有优势.如何变地域上的“有限”“接近”为心理上与受众“无限”“贴近”,是增强受众黏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压舱石.《蒙古贞日报》是辽宁省内仅存的两家县级党报之一.

  • 标签: 地域特点 蒙古贞 民族特色 日报 品质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