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宣传工具中,电讯、广播是敏捷的,实况广播可以把现场的声音同步传入听众的耳朵。但是,它只具备敏捷特征,不具备逼真特征,人们看不见现场的人物面貌、事件实况。电影是逼真的,它能真实地纪录事件现场的实况,但是,它却不具备敏捷特征,需要经过复杂的后期制作才能与观众见面。既具备电讯、广播的敏捷特征,又兼备电影戏剧的逼真特征的宣传手段,大概电视是佼佼者,它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利用现场直播,既先声夺人又先形夺人。先声,夺得时间,先形,夺得空间,时空综合作用于观众的感官,造成亲临其境的强烈现场感.电视在这方面的潜力不仅大有挖头,而且很有学问。
简介:上一次,在广东省新闻界召开的相关理论研讨会上。笔者曾提出平面媒体“科学办报、和谐办报、开门办报”的建议。一年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围绕上述思路,形成共识。统一办报理念,科学对待和分析市场。从中寻找和把握规律,比较理智和客观地探索新时期报业发展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边致力于报业集团内部的和谐建设。化解原有矛盾。改革采编体制并对报纸进行改版:一边理顺媒体和省市有关管理部门的关系。为报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注意敞开大门。开展多种多样的编读互动活动。贴近读者、吸引读者参与。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据有关机构统计,羊城晚报的品牌价值一年净增3.28亿元,达到47.98亿元;阅读率也提高了4.6个百分点。
简介:一、《大河报》发行网络的兴起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报纸的发行采取"单一邮发"的模式,即报纸的发行工作全部由邮局来做,报社专门从事报纸的生产工作。这种发行方式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报刊种类少的条件下,对报刊的发行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使国内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报业经济日益繁荣,报业竞争不断加剧,这种发行模式相对于报社的各种弊端就日益凸显出来:1、每年通过邮局收订的报纸有上千种,邮局很难根据特定报纸的需求展开专门的促销征订活动,对处于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报纸,邮
简介:<正>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