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因明"由昙无谶(Dharmaksema)第一次带入汉语体系;玄奘的译讲及使用,使得"因明"业已成为佛教论辩、推理体系的主题词;"因明"和"因明"所对应的原语面世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无定论。

  • 标签: 因明 因明处 起源
  • 简介:本文是关于印度佛教逻辑(hetuvidya,因明)研究的概述。因明是由六、七世纪两位杰出的佛教逻辑学家陈那(Difinaga)和法称(DharmakTrti)所创立。诚如舍尔巴斯基所指出的,佛教学者自己称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的原因(hetuvidya)”或“正确知识的来源(prama.na—vidya)”的学说。他进一步指出,陈那之后有三个学派解释他的著作,而法称是最重要的诠释者。舍尔巴斯基说。其中的一派仅仅满足于解析文本本身,不考察其中所含的宗教或哲学的意义;而另外两派则致力于强调知识论研究的宗教价值。本文的讨论主要聚焦近百年来印度现当代学者研究因明的学术史。这些具有同样贡献的学者包括威提布萨那(S.C.Vidyabhusana)、伽特吉(S.C.Chatterjee)、罗喉罗(Pt.RahulSankrityayana)、穆克纪(SatkariMookerjee)、夏斯特利(D.N.Shas—tri)、潘迪(R.C.Pandey)、巴林戈(S.S.Barlingay)、巴特(S.R.Bhatt)与梅赫罗特拉(AnuMehro—tra)、R.普拉萨德(RajendraPrasad)、特里帕提(C.L.Tripathy)、巴拉德瓦伽(VijayK.Bharad·vai)、谷克乐(PradeepK.Gokhle)、H.S.普拉萨德(MangalaR.ChinchoreH.S.Prasad)、秦乔芮(MangalaR.Chinchore)以及一位印度裔牛津学者马提拉(B.K.Matilal)。本文将介绍他们有关佛教因明的研究及其对于因明学术史的贡献与影响。

  • 标签: 佛教因明 佛教逻辑学家 陈那 法称 正确知识的来源
  • 简介:本文的美国因明研究概况主要是有关佛教认识论和逻辑学研究的趋势,其研究奠基在巴利文、梵文和藏文原典的基础上,以及美国佛教研究学者有关方法论讨论的内容和评价上。在欧洲和俄罗斯早期出版物中发表的关于因明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因明研究继续对佛教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主要代表学者有波特(K.Potter)、鲁滨逊(R.Robinson)、威曼(A.Wayman)、齐思贻(R.Chi)、亨廷顿(C.Huntington)、卡比宗(J.Cabez6n)、加菲尔德(J.Garfield)、布鲁门沙(J.Blumenthal)、德雷福斯(G.Dreyfus)、邓恩(J.Dunn),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相信在佛教逻辑认识论的传统研究中使用符号语言和西方逻辑的概念的必要性(如波特、鲁滨逊、加菲尔德等人),而另一位学者亨廷顿则认为.龙树运用逻辑是为了否认推论思维。鲁滨逊则论证了龙树长于运用公理知识与推理规则。并用于实证形而上学的概念。

  • 标签: 遮诠论 佛教知识论与逻辑 美国的佛学研究 佛教意义论 佛学研究方法论 因明
  • 简介:日本的明治时期(1868—1912年),尤其是从1881年到1890年,由于日本的帝国议会的召开(1890年),佛教因明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因明被认为可以应用于议会和法院的讨论。,另外,许多研究都将因明与西方逻辑(演绎和归纳)进行了比较。治因明的学者中,云英晃耀(1831~1910年)、大西祝(1864—1900年)以及村上专精(1851-1929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云英晃耀撰写了诸多介绍因明的书籍,积极地在日本各地对政治家和律师们演讲因明。他提议用西方的三段论重构因明,称之为“新新因明”。大西祝是基督教哲学家,撰写了《论理学》,包括了三个部分:形式逻辑、因明以及归纳逻辑。他想要基于对此三种逻辑的批判上创造一种“新逻辑”。村上专精是云英晃耀的学生,他将因明视为普通的学科,而非佛学研究。他对真理与因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明治后期,因明从基于窥基《大疏》的传统的方法论转向了欧洲的基于印度和藏学文献《正理经》或《集量论》的文献考释学。

  • 标签: 云英晃耀 大西祝 村上专精 新新因明 普通学
  • 简介:自近代因明复苏之后,因明教育也随之展开,在佛学院和大学里都相继开设了因明课程,培养了一批因明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因明教育的发展。但是,在近代和现代的因明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因明的健康发展。一是保证因明人才能够学有所用;二是提倡在大学开设因明公共课。国家要加大因明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学科培养力度。外部的机制和措施得到了保证,我们还需要思考因明如何能更好地发展和创新,因明想要有所发展,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在保持原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且在继续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因明应用的研究。

  • 标签: 因明教育 佛学院 大学
  • 简介:【文题展示】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节点。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根据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治维新后,日本许多佛教僧侣和学者如南条文雄和笠原研寿被派往欧洲各大学学习西方对佛教文献研究的传统。学成回国后。他们建立了一个被称为“现代佛教研究”的新学科,强调对保存在梵文、巴利文和藏文中的古典佛教文献的考释研究。这对日本的因明或佛教逻辑和知识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日本的因明文献研究:一是对汉语因明文献的研究;二是对梵文和藏文因明文献的研究;三是对藏传因明的研究;四是对因明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的研究;五是从比较逻辑的立场对因明所作的研究。

  • 标签: 因明 现代佛教研究 日本的因明文献研究 比较逻辑
  • 简介:兰仁巴大师,本名阿旺平措,是近现代著名藏族佛学大师。因平生学修菩提道次第法要。成绩斐然,故人称“兰仁巴”,意为“菩提道次第”大师。大师不仅学修有成,而且一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部大论》的知名学徒,留下了不少佛学经典著作。藏传因明学,被认为是学习《五部大论》的金钥匙,是入门学科。大师在研习、传授佛学知识的同时。也撰写了数部藏传因明学(量论)方面的著作,培养了一批研习、传承藏传因明学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因明学科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本文以大师生平、研习因明学成就及培养人才等为切入点.对大师的学术贡献、思想特点略作介绍。

  • 标签: 兰仁巴大师 藏传因明学 现代复兴 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说明"言顺"以"名正"为先。本文在正名的基础上,理顺汉传因明研究的三个问题:(1)因明并非全是关于"因"的学问,(2)汉传因明有关于"量"的研究,(3)汉传因明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这三个问题若能得到彻底解决,将有助于汉传因明的研究健康、全面、深入的开展。

  • 标签: 汉传因明 正名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