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代增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语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能动、最关键的因素,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摇篮作用,善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有关个人和社会的事务需要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世界观作出适当的决策。因此,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在今天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社会里生活起来可以更应对自如。传统的、重视学科结构和英才培养科学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 标签: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目前,中小学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其它方面,对科学兴趣的人数还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地予以重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的年龄因素,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走近科学,从而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 标签: 〔〕科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 小学生
  • 简介:〔摘要〕在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泛人文化”倾向比较普遍,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认为,作为人文特征较为突出的语文学科,同样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

  • 标签: 〔〕科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小学生
  • 简介:〔摘要〕什么叫科学素养?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描述性的说明,概括其意思,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动;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参与社会事务;科学价值判断;科学思维习惯。

  • 标签: 〔〕高中物理科学素养培养
  • 简介: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通过化学史教学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和科学方法等,即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 标签: 化学史教学 培养 科学素养
  • 简介:〔摘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中学教材内容基本授完,教师利用现成的教材内容来进一步培养学科素养有所弱化。高三化学复习既要利用好习题,又要避免只是单纯的习题讲练,要走出课堂,贴近生活和社会,落实实验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 标签: 〔〕科学素养利用试题走出 课堂实验操作
  • 简介:2006年PISA采用基于情境的测试方法,在个人、社会和全球的背景中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与PISA评价相类似,新课程也要求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科学素养。介绍与分析基于情境的PISA科学素养评价,并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思考。

  • 标签: 科学素养 PISA科学评价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焦满花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大胆创新和构思,让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我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认识。
  • 简介:施行“3+X”模式高考是国家教育部为实施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要举措。2001年全国高考“3+X”理科综合试题,突出了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考查。试题的时代气息很浓,充满创新意识,新理论、新思想、甚至科学前沿也有涉及。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不仅要教好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加强其它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 标签: 高考模式 物理教师 科学素养 中学 专业知识
  • 作者: 赵铁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小学科学课的编排注重了对学生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这些教育的实施要依靠课上老师的引导。如通过学生认识日晷和圭表的构造、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向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观察、实验、栽培、制作等活动,能培养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
  • 简介:〔摘要〕小学是一门对小学进行科学启蒙,开展科学教育的一门功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全过程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得出结论。

  • 标签: 〔〕小学科学探究动手全 过程结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