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区域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以闽江口地区已有地质灾害调查统计为样本,选取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区域地壳稳定程度、降雨量分布以及人口密度四个影响因子,对每个影响因子划分评价指标及评价子指标并赋权值,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的评价模型.利用QuantyView二维GIS平台对闽江口地区划分100m×100m单元区,叠加分析每个单元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生成了闽江口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果显示,闽江口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区共约543.2256km~2、危险性中等区约2410.1747km~2、危险性较小区约2286.5998km~2,它们所占评估区总面积比例分别是10.377%、45.996%、43.637%.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闽江口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地质灾害评价
  • 简介:地质灾害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文从社会学视角,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兰州市九州开发区地质灾害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地质灾害背景,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活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立三个因子来揭示地质灾害潜在带来的损失——社会易损性,认识社会易损性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过程.从而加强对九州开发区地质灾害的社会因素的观察、分析和预控,实现对灾害的科学管理、理性干预和及时预警。

  • 标签: 西部地区 地质灾害 社会易损性 影响因素 九州开发区
  • 简介: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中职地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组合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煤矿地质 传统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 综合应用
  • 简介:灾害管理是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表明,缺少防灾意识和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许多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依法治理灾害是提高灾害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立法和依法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依法明确政府救灾责任,进行灾害管理,系统治理区域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灾害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法制在灾害治理中不可替代的规范和指引作用,是我国政府治理灾害应采取的策略.

  • 标签: 政府灾害管理 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立法 依法治理灾害
  • 简介:城市历来兼具利害的双重性,城市飞速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祸福相依,不可轻视。首要的和突出的特点是其模糊性和风险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速发育阶段(由城市化率30%这~临界点至65%-70%的第二临界点)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成型阶段刚好吻合,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这是一个国家从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前进的转折点,但也是各种矛盾;

  • 标签: 城市化率 灾害问题 中国现代化 城市化进程 人均GDP 发育阶段
  • 简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杏花煤矿二水平东一30#左一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采空区瓦斯富集区范围;结合工作面赋存条件因地制宜提出了瓦斯治理方案,最终形成了由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采空区埋设尾抽管、本煤层瓦斯预抽相结合的卸压瓦斯立体式抽采系统;瓦斯治理效果显著,对鸡西矿区同类型矿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标签: 深部开采 FLUENT 瓦斯抽采 高位钻孔 采空区埋管
  • 简介:一、大学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关系的实质有关研究表明,治理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公共管理领域。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对治理作出了如下的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

  • 标签: 治理 大学 公共管理 经营管理 联合行动 规章制度
  • 简介:一、何谓治理与有效治理大学治理结构形式上体现为一种对大学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实质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问题,既表现为大学内部权力的分配、协调与行使的制度,也表现为大学与外部环境,如政府和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

  • 标签: 大学治理 结构 利益相关群体 决策权力 内部权力 外部环境
  • 简介: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前提.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高效化、协调化是国家治理贯通社区治理的基本要求,主体多元化、治理层级多样化、治理权限结构化是积极探索和实现国家治理贯通社区治理的模本构想,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贯通社区治理的根本保障.

  • 标签: 国家治理 社区治理 治理能力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211工程 工程技术 协调发展 研究生院
  • 简介:我国已经进入"治理"时代,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展开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是更好地落实"推进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民办高校治理及机制创新研究》一书为我国民办高校优化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机制和改善治理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为民办高校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有益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为该书作序,肯定了该书有三方面的鲜明观点和两个重要创新,是我国民办高校治理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本刊特全文刊发此序言,以飨读者。

  • 标签: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政府治理 内部治理 利益相关者治理
  • 简介:2008年临近春节期间,一场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协同配合,共战灾害,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这次灾害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深思。

  • 标签: 冰雪灾害 社会问题 危机管理
  • 简介:一、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要素:内部完善与外部协同教育治理即“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其核心是通过分权和集权两种方式调整优化共治主体的权责关系,解决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够、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这是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重新解读与调试。

  • 标签: 治理体系 现代化 大学 路径 系统 管理教育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211工程”建设 工程技术 协调发展 研究生院
  • 简介:时代的特点使大学产生以下三个重大的变化:一是大学规模急剧膨胀。二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由于公共经费的紧缺,政府开始关注经费使用的效率,纷纷制订政策,监测大学的绩效或者产出,建立绩效报告制度、绩效合同或类似的治理工具,监控大学经费的使用,引入按大学的绩效分配公共经费的原则,使大学更负责任地实现公共目标。三是在新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的商业化不断加剧,大学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趋同,大学为迅速应对市场的挑战,校长的行为取向不断接近企业的CEO,跨越传统的学术决策程序,垄断学术决策权,加速了大学行政化。

  • 标签: 大学治理 报告制度 共同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 公共经费
  • 简介:一、大学治理体系:大学治理能力的制度文化载体与关键影响因素我国现行行政控制型的大学治理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边界、治理方式和治理文化等诸多方面,明显呈现出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以“行政通吃”为特征、以行政手段为主体、以行政文化为依托等“行政化”特征。我国大学因高度行政化而产生的绩效危机(教育与学术)、合法性危机(规范与文化)、能力危机(组织自我革新)和信任危机(社会公众),大体上都可视为现行大学治理体系不健全的必然结果和大学治理能力不足的集中表现。

  • 标签: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大学 现代化 合法性危机 路径
  • 简介:投资不能构成政府控制和干预大学的理由,国家或政府最优先的责任是“培养好的研究环境”。德美两国的大学治理都围绕保障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以高度一致的根本理念和不太相同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大致相同的繁荣结果。在中国,无限政府的观念正处在深刻的向有限政府的变化中。但观念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大学的自由与独立,首先是国家的需要,唯有学者们、大学和国家共同意识到这一点,大学才可能是先进的。

  • 标签: 大学治理 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政府干预
  • 简介:大学内部治理是通过建立董事会和配置内部决策权力的方式对校长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但是受到权力划分不清晰、非对称信息、成员监督意向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外部治理即办学竞争的方式来间接实现对校长行为的约束。办学竞争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功能向大学施加有效的资源和生存压力,从而间接约束校长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公认的招生率、优秀师资引进率、办学收益和成本、办学声誉等指标信息,董事会借助这些指标信息能够较容易地对校长经营管理水平和责任心状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大学内部治理效率。我国大学治理改革应该重点关注塑造有效的大学办学竞争环境。

  • 标签: 大学治理 董事会 办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