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综观我国学术发展的当下视域:一是坚定国有化统一管理思想和信念,整合、优化学术管理,提高学术管理能力;二是对某些实际上并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限时纠正或紧急叫停;三是发扬学术民主精神,对有关学术发展的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四是应迅速避开一些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误区,诸如学术与政治关系的纠缠、学术分类的凝固、缓慢和模糊、学术管理就是让研究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术要'裁军'、学术必言市场等.

  • 标签: 学术发展 学术管理 学术民主 学术误区
  • 简介:在空间的场域下,边缘压迫会致使“卑贱意识”与“贱民”产生,其症结在于边缘空间中的种族、民族、性别、群体及其文化价值无法获得应有的承认。从福柯开始,到多元文化主义,再到后现代激进地理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差异性空间的方式来贯彻“为承认而斗争”的战斗口号,以期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空间格局来实现对同一性霸权的替代。但以差异政治凸现出的承认叙事,其缺陷在于不仅忽略了形成边缘压迫的物质基础与历史过程,而且也回避了个体行动的建构性责任,从而抽掉了为承认而斗争的真实基础,最终造成了一种价值与现实之间的错位。针对由此而造成的边缘革命困境,西方左派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但都陷入了革命主体的“空场”和行动的“裂隙”之中。我们的立场在于,回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从根本上扬弃西方意义上的边缘决定论,将边缘空间的承认话语转变为一种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历史实践,从而将对同一性霸权的斗争体现为一种现实的生动。

  • 标签: 边缘 空间 差异性 承认政治
  • 简介:社会思潮是常见而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可以从社会思潮反映的内容、体现的主体和具有的结构来理解其评价论本质。社会思潮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其运动表现为“潮水”般的流动性和涨落性。社会思潮具有盲目性,须予以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 标签: 社会思潮 民众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关系中,反思与构建一种互生共存的生态和谐道德观点,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纵观当前幼儿教师主导一切的德育教育模式,剥夺了幼儿自然生态的生长机会与条件,幼儿教师习惯于将幼儿看作是柔弱和简单的存在,从而多采用强行灌输的德育方式。要从根本改变枯燥说教的模式,呈现德育教育原生态人本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需以尊重幼儿道德经验建构的自然生态体验过程为主导,还给幼儿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幼儿承受自身道德抉择结果、思考自身道德行为与后果之关系的机会。

  • 标签: 生态体验 幼儿 德育
  • 简介:《马桥词典》微言大义,韩少功完全改变了传统方言小说的形式,巧妙精当地采用"词典"作为体例,以马桥人生活中的115个关键词作为显在叙述的经线,透视了马桥的语言村落,对语词个案进行了探源考据,将马桥语词置于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测,以马桥人生活史上的典故作为例证分析阐释;以社会历史与人生样态作为思想文化之深隐纬线,进行了文化基因组的分析,深度剖析了民族、个人、存在,揭开了语言的神秘面纱,拭去了遮蔽,逐渐走向本真澄明的世界之境。

  • 标签: 语言 思维 文化样态 民间
  • 简介: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教育是人类获取自由和解放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当今社会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空心病""教育要趁早"等现象和观念有悖于教育的根本宗旨,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个人自由的实现需要以个体自由意志为前提,以遵守社会规定为标准,以承认和尊重他人为条件。作者通过探讨自由的本质,认为教育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指向学生的自由,使人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自由意志的教育、顺其自然的教育和感知幸福的教育。

  • 标签: 自由 自由意志 教育理念
  • 简介: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 标签: 哲学 语用学 日常语言哲学
  • 简介: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实质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发展道路的自觉反思,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论表达.这就决定了随着社会,即人类生存方式的不断嬗变和转型,哲学也要不断改变其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表现为由非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转型过程.对于哲学视域的转变,西方哲学由古代无个体、自我的"本体视域"转变为近代的"个体或自我视域",在现代又走向了"公共领域".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在我们看来,真正的或具体的哲学视域应是既包含有"公共性"且又不丧失"自由个性"

  • 标签: 转变 哲学 视域 自由人 转型 走向
  • 简介: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下对华人的姓氏的来源、文化功能以及教学上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发掘,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姓氏文化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 标签: 姓氏 姓氏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西方修辞学与哲学在古典时期就分道扬镳了,直到20世纪初哲学的“语言转向”才修补了哲学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隔阂逐渐得到弥合。从“语言哲学”和修辞学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入手,探讨“语言哲学”对当代西方修辞学产生的影响,可以展现闪烁在修辞学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相生关系。

  • 标签: 哲学 语言哲学 修辞学 相生关系
  • 简介:女汉子作为现代社会涌现的一个新型群体,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论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结合弗洛伊德的男性情结说、荣格的异性原型说、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说、霍妮的社会文化说以及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尝试剖析女汉子的成因。根据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女汉子的形成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原因:双性激素与男性情结的共同作用,异性原型的过度发展导致的角色分离与错位,对性别自卑的超越,强调竞争的社会文化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生命早期的客体关系不良。

  • 标签: 精神分析 女汉子 成因
  • 简介:学者们围绕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模式、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研究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存在概念界定过于泛化,对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不够,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等不足。

  • 标签: 生态文明 城市转型 绿色发展
  • 简介:中国当代艺术借用已有的多重“能指”,转向“所指”当下中国社会语境中的“大叙事”和“小叙事”。它既不像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大叙事和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叙事,也不像后现代艺术那样消解大叙事而只关注小叙事。中国当代艺术更主要的还是要让艺术回到艺术本身来探讨各种内容,这里的艺术本身包括了中国传统的“与六籍同功”的内容,也包括了“成教化、助人论”的思想。这些内容需要被转化为具有当代性的意识。这里使用“能指”、“所指”、“大叙事”、“小叙事”以及“主体叙事”等概念,其目的就是把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语境凸显出来,显示其时间意识与当代意识的两个重要范畴。

  • 标签: 比较视域 当代艺术 当代性
  • 简介:我国大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成绩斐然,援助理念推陈出新,援助技术日新月异,援助主体范围逐步扩大,援助效果不断提升。同时,由于我国心理援助工作的理念和技术源自西方文化,缺乏完整而成熟的本土消化过程,客观上影响到了心理援助的实效性。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是心理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文化断层、大学制度文化、文化心理、援助方式四个方面做出回应。

  • 标签: 心理援助 文化视域 文化断层 文化援助
  • 简介: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在语境和语言因素制约下不断进行动态顺应与选择的过程。口译则是译员根据语境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语言协商和选择的过程。顺应论视域下的口译突出了语境动态顺应、语言结构动态选择及顺应过程意识凸显性的重要性。顺应论视域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以口译技能教学为核心,以译员的百科知识和语言能力教学为载体,同时重视译员在整个动态顺应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 标签: 顺应论 语境动态顺应 语言结构动态顺应 意识凸显性 口译教学模式
  • 简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保障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社会学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失范,进而引发师生冲突,解决师生冲突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师生的互动,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交谈则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互动 师生关系 和谐
  • 简介: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分析组织和环境相关性的方法,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高校发展战略选择这一典型的组织行为问题,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新视角。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角色错位等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运用生态位原理的视角来合理构建高校发展战略的内容体系,有助于高校突破上述障碍,赋予高等教育新的活力。

  • 标签: 生态位 高校 发展战略 战略选择 学校管理
  • 简介: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这说明人不仅是种(自然)存在物,还是类(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关系的辩证运动中认识自己,在对象化的活动中改造世界。这内在地决定了幸福的社会属性,即幸福绝不是单个人主观的抽象心理体验,还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制度。从幸福的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人民幸福的实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制度自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幸福社会属性 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幸福
  • 简介: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指作品的一种美感效应,它能给人带来一种快感。古往今来,我们发现,凡被称为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影响其艺术魅力的因素又是多重的,其中一点就在于作品的情节设置和叙述过程中,期待遇挫与顺向相应之间度的把握,既有顺向相应又有期待遇挫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比较优秀的。路遥的小说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有着广大的读者群,也正是由于他的作品在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呈现、人物命运的走向、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很好地把握了期待遇挫与顺向相应之间的度,从而使其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期待遇挫 艺术魅力 路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