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月桂酸与二乙醇胺为原料(n(月桂酸):n(二乙醇胺)=1:2)合成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通过GC-MS检测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在反应体系中的百分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折光率的变化,对反应产物进行性能测试,并将其和国家标准GB/T15046—94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压下合成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70~180℃,反应时间2~3h,所得产品性能符合GB/T15046—94,考察体系折光率可以判定反应大致进程.

  • 标签: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GC-MS 合成 性能
  • 简介:公钥密码是信息保密工作中重要的发展形式,从数学角度讲,公钥密码是一种单向的函数形式,使用公钥密码相当于给每个人都配备了一把私人秘钥,而每个人除了私人秘钥外还有一把公共秘钥,公共秘钥是公共的,可以将信息发送给任何人,但是如果将信息加密以后,只有使用私人秘钥才能将信息打开。这种抗泄漏的公钥密码体制在密码体制发展中属于一种里程碑式的改革。文章主要对抗泄漏公钥密码体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别对大整数分解困难问题公钥密码体制、离散对数困难问题公钥密码体制、以及其他一些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公钥体制进行阐述,以期为抗泄漏公钥密码体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泄漏 公钥密码体制 攻击现状
  • 简介: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以扣除酸值后的皂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反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三乙醇胺配比为1.2∶1(mol/mol)、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时,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含量最多。利用合成的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调配成的水基润滑油符合相关要求。

  • 标签: 油酸三乙醇胺 皂化值 酸值 反应配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 简介:液压系统中的泄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利用化整为零的思路,去分析系统中液压泵、液压阀等关键元件工作中的泄漏问题及其排除方法.最后,经过汇总统一得出一个液压系统泄漏的逻辑诊断流程图.

  • 标签: 液压系统 泄漏故障 排除方法
  • 简介: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5.47%,GC—MS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芳香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8.8%,26.4%,8.60%,7.54%,8.44%,6.11%.和无夹带剂相比,夹带剂无水乙醇可以提高荔枝核的超临界萃取率.

  • 标签: 荔枝核 无水乙醇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在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氯气的泄漏会危害健康和污染环境。文章在分析普通液氯阀泄漏原因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波纹管液氯阀。该设计采用波纹管密封,阀杆上密封和填料密封,形成三道密封;并采用自动环缝焊接技术,以确保阀体、阀盖、波纹管之间焊接均匀牢固。设计的新型波纹管液氯阀在使用中实现了零泄漏,达到了安全、高效、免维护的工况要求。

  • 标签: 液氯阀 零泄漏 波纹管 密封
  • 简介:高温过热器是锅炉的主要构件之一。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电厂带来了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某厂高温过热器在运行中发生爆漏的情况,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检验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对爆管进行了剖析,查找出了爆管原因,并详细介绍了锅炉高温过热器因遗留焊渣而引起的爆管情况,另外从锅炉设备管理、检修等方面,提出了防止过热器爆管的措施,而且一定采用合格的焊接材料,严格执行正确焊接工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爆管。

  • 标签: 高温过热器 焊渣 吹损 爆管 处理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修饰的碳纳米管(SiO2-CNTs)为载体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t/SiO2-CNTs电催化剂。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对Pt/SiO2-CNTs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SiO2-C电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商用催化剂PtRu/C电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催化剂载量和实验条件下,Pt/SiO2-CNTs电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 标签: 二氧化硅 电催化剂 纳米
  • 简介:由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浮子流量计、(气流)自动计时器、氦质谱检漏仪等为主要测量设备组成的阀门泄漏测试台.该测试台可分别对阀门进行液体介质压力试验和气体压力试验.通过多工况试验,得出阀门泄漏量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测量值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阀门 泄漏量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