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探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共90例,男66例,女24例,年龄在36岁至82岁,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苯溴马隆50mg/d口服)对照组45例(苯溴马隆100mg/d)。治疗2周为观察时间窗口。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疗效略低于对照组,但其发生不良反应、诱发痛风的概率减少,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0mg苯溴马隆治疗效安全,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苯溴马隆 不同剂量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出血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本文试图利用免疫学手段,通过对皮质酮和IL-2的检测,从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学角度探讨有益身心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56只(购于中科院上海动物研究中心),随机分成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30min运动组、应激+60m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实验结束后,从大鼠腹腔动脉处取血,用于测定血清皮质酮和IL-2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大鼠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与对照组相比,30min和60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酮显著低于对照组;③与应激组相比应激+60min运动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反复的心理应激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并使大鼠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中小负荷运动对在心理应激下的大鼠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中小负荷运动 心理应激 皮质酮 白细胞介素2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表达情况,研究乙肝血清学指标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乙肝血清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相关性。结果23例腮腺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阳性率为47.83%;HB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48%。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8例,占34.78%。14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HBVDNA9例,阳性率为64.29%,乙肝血清学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结果高度正相关(x^2=3.305,P〉0.05),其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rs=0.661(P〈0.05)。结论腮腺组织对HBV有较强的亲和力.唾液中HBV的出现可能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含HBV的唾液是乙型肝炎生活接触性传播的媒介。

  • 标签: 腮腺组织 HBSAG HBCAG HBV DNA
  • 简介:目的:描述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分布,为制定儿童铁微量元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城区幼儿园3—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12分析软件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描述含量分布。结果:孝感市城区3—4岁儿童血清铁元素的平均水平为21.03μmol/L。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在10~15μ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2.87%。孝感市城区儿童血清铁含量偏低率为11.26%,偏高率为15.4%。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分布
  • 简介:目的:描述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分布,为制定儿童微量元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幼儿园3~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儿童血清锌、硒两种微量元素含量。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描述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用SPSS12软件作微量元素含量偏低率和偏高率的统计。结果:293例孝感市城区3~4岁儿童血清锌元素含量在9~12u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1.50%;血清硒元素含量在2.0~2.5u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4.57%;血清锌、硒元素含量偏低率分别为11.94%、18.09%。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血清锌 血清硒 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58例,根据ECT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GFR〈60mL/min)15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GFR60-90mL/min)30例,肾功能正常组(GFR≥90mL/min)13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检测各组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浓度水平。结果糖尿病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功能中度以上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分别和肾功能正常组、正常对照组间的Scr和BUN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三组和正常对照组Scr和BUN的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检测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84.4%)明显高于Scr(42.2%)和BUN(44.4%)。结论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