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练习方法:(一)仰卧后举腿。两腿在空中做前后、左右剪绞练习。(二)仰卧举腿(成90°)重复练习。做法:举腿时稍快。放腿时要慢。(三)仰卧后上体抬起,同时收腹举腿,两手触及脚尖,重复练习。(四)两手握软体重物,进行直腿仰卧起坐练习,然后逐渐过渡到腿练习。(五)根据学生身体的高低,分别编组在单杠或肋木上做悬垂收腹举腿的练习。

  • 标签: 练习方法 仰卧起坐 注意 高低 学生
  • 简介:坐位体前是体育中考中的必考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怎样提高学生的坐位体前的成绩呢?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提供几种练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坐位体前屈 练习方法 中考 体育 工作经验 学生
  • 简介:本文针对坐位体前的训练现状,着重对弹力带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以弹力带为辅助,编排出一组有效增强身体弹性的坐位体前训练方法,对提高该项目的训练水平和学生成绩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弹力带 坐位体前屈 提高成绩
  • 简介:在跨栏教学与训练中,大腿后部肌的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据调查发现,60%的跨栏运动员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大腿后部肌的损伤。损伤后,将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运动者带来终生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大腿后部肌损伤和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寿命大有裨益。一、大腿后部肌损伤的原因大腿后部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除股二头肌的短头起于股骨外,其余的均共同起于坐骨结节,向下跨过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止于腓骨或胫骨的上端。其主要作用是伸大腿、小腿。当

  • 标签: 跨栏运动员 损伤原因 屈肌 动作技术 股二头肌 运动训练
  • 简介: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相关资料,选择人体腰骶关节中心为研究重点建立力学模型,改变人体身体姿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处于直立放松平衡位时,脊柱前、后壁肌的向下等长收缩,均不能对L5/S1椎间盘中心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前、后壁肌力及L5/S1关节中心应力大小除受到前、后壁肌拉力角的影响外,更受前壁肌的力臂影响,当力臂较小(小于5.0cm)时,壁肌拉力角增加,前、后壁肌力及L拍。关节应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某一最佳状态,使前、后壁肌收缩所产生的效果在L5/S1关节处完全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适当地利用胸、腹腔内压,亦可确保脊柱前、后壁肌群只需用较小的力就能确保躯体平衡,同时亦可起到“软支柱”的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人体位状态下脊柱前、后壁肌力及L5/S1处的应力比直立位要大得多,这提示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前弯腰,特别是前搬物时更应尽可能地减小重力矩。

  • 标签: 静态作业 腰骶关节 应力特征 软支柱
  • 简介:武术运动员在武术基础动作训练或者套路训练中,特别是在完成一些跳跃动作时往往由于落地不够平稳,或落地无缓冲、缓冲不当而造成踝关节或者膝关节的损伤。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便于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 标签: 武术套路 跳跃动作 平稳性 运动损伤
  • 简介: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体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柔韧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柔韧素质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了第二个“V”型。认为:6~18岁年龄段学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发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是幼儿骨骼与神经、肌肉发育不相协调的结果;第一次上升发生在开始进入青春期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期间,是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结果;至于柔韧素质保持在高位的第二次降、升的原因,尚有待探讨。

  • 标签: 柔韧素质 中小学生 坐位体前屈 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