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高僧》中的语料,并参阅其他文献材料考释了5组词语。

  • 标签: 高僧传 词语 考释
  • 简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写历史重要人物的其人其事,以后世,如《屈原列传》、《张衡》等就是。但也有并非写历史重要人物,而是作者就某一人物的某一事件,寄托自己的意旨,借以褒扬或贬斥社会的某种现象,《马伶》就是属于后者。

  • 标签: 《马伶传》 赏析 《屈原列传》 《张衡传》 文学体裁 “传”
  • 简介:唐诗是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重要材料(蒋绍愚1990)。也是研究古白话语词的重要语料,尤其是仅见于诗歌作品中的古白话语词。

  • 标签: 口语词汇 诗歌作品 话语词 语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所注二反、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二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二为四声互用。从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的对比来看,二反、二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正>《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多见的歌颂农民革命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捧读它,都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住,读者总是密切地关注着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与他们同悲喜共哀乐,急难时心弦紧绷、热血沸腾,胜利时兴高采烈、扬眉吐气。它那曲折生动的情节常常使读者达到陶醉忘情的地步。《水许》之所以能这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除了因为作品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之外,还因为作者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精心地塑造人物、编织情节。而俗语运用的精当就是诸多艺术手段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 标签: 俗语运用 发人深思谈 水浒传俗语
  • 简介:【1】问:我们知道您是陈望道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致力于语言学、修辞学的教学与研究。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进复旦的。当时中文系有三个专门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还有一个是语言专门化。实际上,当时的专门化带专业倾向,本来是到了高年级才划分的。因为进校时正好是大跃进时期,赶上进行社会教育革命,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专门化了。其实最早我填的也不是语言学,我想搞古代文学。那时候进中文系都想搞文学,都想当文学家。当时领导上认为选语言学的比较少,希望大家能够改报语言专业。我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高中时看过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脑海中有些语言学的概念,因此响应号召,就改报语言学了。

  • 标签: 访谈录 语言学研究 陈光 国际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 教学与研究
  • 简介:<正>“大碗吃酒,大块吃肉”是《水浒》中草莽英雄们落草前向往的生活,上梁山后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夸赞的“好不快活”的生活。《水浒》中的好汉们,以山东的水泊梁山为根据地,活跃于山东、河北、江苏一带。“大碗吃酒”中的“吃”可能是方言用词,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般用“喝”。山东方言中虽然说“喝水”、“喝茶”,但也说“吃井水,还是吃自来水?”“大碗吃酒”中的“大碗……酒”,不要与北京人所说的“大碗茶”混同,以为是“吃(喝)”“大碗酒”。“大碗

  • 标签: 《水浒传》 句式 大碗茶 “吃” 水泊梁山 山东方言
  • 简介:东晋时期的西行求法僧人法显所著游记《法显》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其语言受到了汉译佛典语言的影响。通过对《法显》中“V+(O)+已”句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汉译佛典中一些新兴的语法现象首先是通过《法显》这样一类由具有汉语母语背景的译经者所著的佛教撰述,逐渐扩散到中土文献中去的。

  • 标签: 《法显传》 语言接触 句式
  • 简介:义项形式特征指一个义项在具体使用中赖以表现其意义内涵的表达形式与搭配环境,是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标志物,主要体现在词性、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三个方面。本文探讨了义项形式特征的类型、特点和有效性,并在实际操作层面探索义项形式特征的提取方法,进而反思传统词典义项与用词典义项的区别。着重阐述义项形式特征与意义内涵之间的关系,主张立足于义项意义内涵差异寻求义项形式特征差异,在强调义项形式特征的同时,也要防止“唯形式决定论”的倾向。

  • 标签: 义项形式特征 传统词典义项 机用义项库
  • 简介: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语言学价值,一是保留了丰富的方俗语词,二是有了朴素的语法观念,三是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

  • 标签: 《春秋公羊传解诂》 语言学 价值
  • 简介: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性质的延续状态,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对助词“将”这一功能意义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进行阐述。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助词 语法功能 语法化 “将”
  • 简介: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维》里出现的2095例“给”字句.和可与“给”字互换的56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与”在弱化了的动词中表现亦不如“给”.这使得“与”在各方面部丧失了与“给”的竞争力,最终被“给”取代.

  • 标签: 《红楼梦》 《儿女英雄传》 “给” “与” 词语取代 动词
  • 简介:本文对《儿女英雄》“儿”尾的使用情况作出细致的描写:“儿”的构词能力、“儿”尾词与不带“儿”尾的词、“儿”尾词与“子”尾词在语义上的细微区别、“儿”尾词与特定句式的关系,《儿女英雄》“儿”尾的使用情况与《红楼梦》和今北京话的区别、北京话“儿”尾使用情况的发展趋势等。本文强调,《儿女英雄》之后,北京口语“儿”尾使用的下降趋势和过程值得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 标签: 《儿女英雄传》 “儿”尾词 “儿” 构词能力 北京话
  • 简介:答辩日期:2013年6月限定性范围副词指的是范围副词中表示限定的一个次类,其内部成员在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就""才"""三词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其语义、句法、语用功能都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词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综合考察。

  • 标签: 范围副词 限定性 真实语料 句法分布 次类 共时
  • 简介:摘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某一批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辅测试)工作量为例,就一级复审和一级临界抽查复审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辅测试复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数据分析显示,要提高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尽快制定出台各省(区、市)辅测试实施细则,要加强对测试员的培训考核和复审监督,建议建立三审终评制度,建立测试员交流平台,不断改进和完善辅测试评测系统,确保辅测试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机辅测试 一级复审 一级临界抽查复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