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在《语言科学》创刊一周年之际,本刊曾推出《〈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一文.此后每年,为加强学风建设,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规范语言科学研究工作,《语言科学》都会重新发表《规范》的修订版,与学界同仁共勉.本文的撰述是《语言科学》编辑部为致力于语言学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的学术规范所做的一种尝试;也有增加本刊编辑过程的透明度,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加强对本刊工作监督之意.学术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建设,希望我们大家共同遵守,共同推动语言学学术规范的建设.由于这方面的学术规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尚存在不少问题,欢迎读者们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本文的撰写参阅了国际上一些有影响的刊物的规范与通行的标准,还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 标签: 《语言科学》 学术规范 刊发论文 科学研究工作 学风建设 学术自由
  • 简介:现代汉语的“DJ-F的是+M”结构是“是”作为焦点标记的一种重要形式,标示句子中需要重点突出的信息,并根据具体语境产生对比和话题等附加功能。此外,这种形式的焦点标记同时还导致预设。

  • 标签: “DJ+的是+M”结构 焦点 语境 功能 预设
  • 简介:现代苏北江淮官话里普遍存在着部分中古阴声韵字今读韵母收m尾现象。这些字主要来自中古遇摄、流摄和果摄,其中以遇摄居多。在实读中这种m尾表现出双唇闭合、鼻音色彩不太明显的发音特征,收m尾的韵母所占据的位置恰是传统记录的当地音系中的U和Y。究其原因是当地音系内部正在进行的元音推链式高化(Э→0→u)和同化音变。元音推链高化引起本来已经是高元音的u被迫高顶出位,并同化带动同样是高元音的Y高顶出位。U和Y高顶出位首先表现为擦化,进而发生鼻音化,最终带上m尾。

  • 标签: 江淮官话 阴声韵 m尾 高化 同化 擦化
  • 简介:江西石城话有许多“加1-词”。它们由多数可以独立成词的词根加1-词缀构成,1-词缀主要加强语意表达,其音节是衍音形式——声母固定为1,韵母声调同词根。类似的例子还见于其余客家话。文章将它们与晋语“嵌1词”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两者的异同。最后还列举了外区方言和普通话及古代汉语中的类似体现。

  • 标签: 石城话 加1-词 词缀 衍音
  • 简介:文章首先界定了“N1+A+D+N2”格式的讨论范围,提出了A的语义指向类别,并用“指示代词或数量词插入法”从形式上验证A语义指向的规律性。其次,根据N1与N2的语义关系及其句法结构差异,对格式的类别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说明,在语义前指上提出了属体关系、构体关系、喻体关系、逻辑关系四类;在语义后指上提出了领事限定、处所限定和时间限定三类;在语义歧指上提出了同位交叉关系。最后对A的语义前指和后指从双向凸显和双层限制两个角度给予了认知解释。

  • 标签: 语义指向 语义关系 凸显 构体 属体 喻体
  • 简介:摘要“1+X群文阅读”是基于教材内一篇课文“1”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与课文议题相匹配的一组文章“X”的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研的巩固与深化,它重视阅读材料的结构化,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体系,直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1+X群文阅读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将NP2+在L+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在L”有多种语义指向,蕴涵多种语义角色;受动词的限制,“在L”可以次范畴化为[原点][起点][终点]和[方向]的对立。“在L”的语义功能制约该句式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在L”位于“把/将”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在L”的语义指向、“在L”蕴涵的语义角色、时序原则和成分照应原则。

  • 标签: “把/将”字句 在L 语义功能 变换 位序
  • 简介:藏文^*-r、^*-1韵尾跟上古汉语^*-r、^*-n、^*-d和^*-t韵尾对应,上古汉语跟藏文^*-r、^*-l对应的^*-r、^*-n、^*-d和^*-l韵尾很可能是前上古汉语^*-nd、^*rd、^*-ld等复辅音的尾遗留下来的痕迹,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汉族方言和汉字的谐声偏旁为这种假设提供了证据。

  • 标签: 藏语 ^*—r ^*—1 韵尾 上古汉语 复辅音